分享

曾国藩《家书》中的人生智慧,做学问就好像熬肉,读书只为两件事

 晓明国学 2020-08-18

做学问就好像熬肉

在家书中,曾国藩写道:近日我跟吴竹如往来密切。相聚时便会谈一整天,说的都是一些关于身心健康、国家治理的大道理。他曾说起一个叫窦兰泉的人,说他悟道非常精当平实。这位窦兰泉对我也有很深的了解,只是我们之间还没有互相拜访过。竹如多次邀请我搬到城里去,说那里有镜海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师,还有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先生作为朋友。在师友夹持的情况下,就算是一个懦夫也会建立起雄心大志。我记得朱子曾说:“做学问就好像熬肉,得先用猛火煮,然后再用慢火温。”我学习从来没用猛火煮过,虽然稍微有些见识,但都是从悟境里得到的。就算偶尔用功,也只不过是优游玩索罢了。这就像用温火温一锅没有煮熟的汤,结果是越温越不熟。因此,我现在急于想搬到城里去住,希望借此能排除一切杂念,做一些“克己复礼”的学问。至于镜海、艮峰两位先生,他们也劝我快些搬到城里住。

【按】从这里我们看到,做学问的道理,正如文武之道一样,一张一弛,就像熬肉一样,要先用猛火,再用温火,猛火是在短时间内用功精进,这样用心专一,进步就会非常快,但是人是容易疲劳的,总是用猛火,绷得太紧了也容易出问题,所以曾国藩提出了再用文火,精神放松的同时,不断完善巩固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用功如同挖井

家书译文:在城外,我也有一些想经常见面的朋友,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等人。蕙西经常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喝醇酒一般。”我们两个人都有这种风味,所以只要彼此见面就要长聊,甚至不舍得分手。关于子序的为人,我至今也不能断定品性的好坏,但他的见识却是博大精深,他曾教我说:“用功如同挖井,与其挖数井而都不见泉水,哪里如一直挖一口井,并尽力挖至看见泉水,从而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呢?”这几句话正与我的毛病相吻合,我就是那种挖数井而不见泉水的人。

【按】这里曾国藩说的毛病,恐怕大多数人都有,无论干什么事情,都用功不专一,浅尝辄止,功亏一篑。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往往是最后谁能多坚持一下,谁就获得了成功。成功除了实力,运气以外,个人的意志力,专一的程度也是重要的因素。虽然这里曾国藩说他有这个毛病,但是他通过“克己复礼”的不断反省,改正了自己很多的毛病,为取得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只为两件事】

家书译文:写到这里正好接到家信,得知四弟、六弟没有取得入学资格,对此我深感遗憾!然而,科名的有或没有,及早或迟,都是前生注定的事情,这是半点也不能勉强的。我们读书只为两件事:一、为了提高道德修养,这需要讲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道理,如此才能做到不负一生;二、为了修业保身,这需要练习记诵词章的技巧,如此才能做到自立自卫。关于进德的事,是很难以数言相告的;关于修业保身的事,我倒是可以说一说:

在修业卫身之中,恐怕没有比谋生更大的事情了。农民、工匠与商人,是靠劳力谋生的人;而读书人,则是靠劳心谋生的人。因此,不管是在朝廷当官拿俸禄、在家乡以教书糊口,还是做传达信息的食客、加入府幕的宾客,都是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谋生,能够有个好饭碗便无愧于心。至于科举成名,是当官拿俸禄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更需要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如果将来不会成为一个白混饭吃的庸官,那么科举中榜才无愧于心。谋生成与不成,穷通都由天做主;是给予还是夺取,则由人做主;而业精与不精,则由自己做主。然而我从没有见过业精而始终无法谋生的人。农夫只要努力耕种,即使会出现饥荒,也必定还有丰年。商人只要积存货物,即使会有一时积压,也必定会出现畅销的时候。只要读书人能精于学业,那他怎么会没有科名呢?就算终究得不到科名,那他又怎么会没有其他谋生的途径呢?所以说,只有业不精才是最可怕的。

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方法,只需要用心专一就可以了。谚语中说“艺多不养身”,就是在讲不专一的害处。我挖井虽多却没有泉水可饮,便是不专心的过错。因此各位弟弟务必力求在学业上用心专一……

【按】读书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古代的人读书为了科举考试,现代的人读书为了找个好工作,仅此而已。但是这里曾国藩提出了,读书首先要提高道德修养,正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道理,如此才能做到不负一生。其实这才是古代读书人的真正精神,《大学》的真正含义。读书不是为了科举,曾子著《大学》,秉承孔门道风,明确指出了读书对于个人是提升道德修养,对于大众是为社会,国家做贡献,这里的齐家的家,很多人误以为是家族的家,其实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就代表了社会,所以说读书人真正的精神是为了社会、国家、人民做出贡献,乃至于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曾国藩说出了中国读书人真正的精神,虽然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是他也一直践行着读书人真正的精神,一生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同时,曾国藩也没有死板的把读书就看成是为了科举考试,读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定要求专精,即是学问要过硬。如果放到现代,这里说的学问可不是我们所说的技术知识,而是通过读书学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人在现代社会生活,除了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往往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做人做事的能力,如何获得做人做事的能力了,除了在实际中锻炼揣摩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圣贤之言,经典记录,我们都能获得非常有益的启示,毕竟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上面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人性、人生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有了取之不竭的借鉴经验。人生为什么要在碰壁后才去反思,后者根本不反思而怨天尤人?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五千年的人生,何不读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