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特刊】陈治华|天下父母的心声(甘肃)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百姓文学》春季最终目录

西藏采风精品文汇总

 文|陈治华

泱泱华夏大地
不乏醒世恒言
父母的心在儿女上
儿女的心在石头上
每当提及这个典故
一把年纪风霜耆者
喟叹唏嘘不已
抹泪阵阵心酸

即便是青黄不接的荒年
父母也可养活十个儿女
可是在风调雨顺的丰年
十个儿女也难养活父母
饥寒交迫的父母还少吗
可曾想过父母现在缺米还是少水
可曾把仅有的口粮呈到父母手边

父母见天青菜萝卜
长年下咽粗茶淡饭
穷不向儿女伸手
饿不向儿女张口
儿女却是山珍海味
花天酒地肆意挥霍
可曾惦记过父母想吃些什么吗
可曾为父母做过一顿可口菜饭

父母今天在火锅店
为儿女解馋
后天又在海鲜馆
给儿女尝鲜
儿女个个脑肥肠满
事事处处心安理得
是否也把父母请到了高档餐厅
或可曾为父母买过一碗长寿面

父母宁肯自己破衣烂衫遮体
也要把儿女打扮得光光鲜鲜
逢年过节穿戴一新
一年四季交替更換
默不作声的父母却是
长年一套衣
几年一双鞋
心平气顺
从无怨言
儿女腰缠万贯
绫罗绸缎裹身
可曾想过父母有无換季行装
可曾为父母购置过一件衣衫

父母可以成百上千
甚至上万的为儿女奉献
不皱眉头不抖手
既使割肉也在所不惜
可在父母需要救济的时候
儿女是否在装聋作哑
甚至躲猫猫避而不见
可曾想起过父母缺钱的窘况
可曾为父母掏过几百几十元

儿女一旦头痛脑热
生病住院
父母不离左右
端水喂饭
嘘寒问暖
全天候伺候
父母患病的时候
儿女不是这个在忙碌
就是那个工作离不开
点个卯就走
看一眼就溜
可曾想起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
难不成地球真缺了你就会不转

父母为儿女从小沐浴
从不嫌弃脏臭
当父母老了的时候
腿脚不便
身体孱弱
儿女可曾为父母擦洗过身体
又可曾为父母泡过一次脚板

逢年过节的时候
父母洗洗涮涮
掸掸扫扫
累弯了腰
耗尽了气
儿女可曾去擦过一块玻璃
又可曾主动拖过一次地板

父母到站了退休了
可又重新上岸
开始了新的长征
既要继续操心儿女
又带起了孙子孙女
比上班更加忙碌
比先前越加操心
终身没有空闲时刻
一生都得经受磨难

作为儿女
可曾想到父母辛苦了大半辈子
该歇歇脚了
该喘喘气了
该去外面转转了
可曾把父母接到身边安享天伦之乐
又可曾陪伴父母去游览过山河大川

夕阳西下的父母
天天想的是后辈
万一动弹不得
一旦驾鹤西去
儿孙怎么办
会不会挨饿
会不会受冻
操不完的心
事事皆牢记在脑海
件件都铭刻在心坎

可儿女呢
时时惦记着父母的家产
为了钱财
大打出手
自相残害
甚至告上了法庭
彻底抛弃了骨肉亲情
良心丧失殆尽
呜乎哀哉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血浓于水孩提亲情
何忍非要一刀两断

父母只知奉献不图回报
儿女多有索取少有感恩
一辈又一辈
代代又是如此的相似
跳不出千年的怪圈
变不了世代的观念
这就是俗成
这就是人间

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家人
就像石缝中的小草
点滴雨露就欣慰
些许阳光就灿烂
从不奢望儿女卧冰求鱼
更不期望儿女早晚请安
一个电话胜似蜜糖
一张笑脸兴奋几天

人生苦短
天天有新的生命诞生
日日有老的身家亡去
小的时候
不拖累生我的人
老的岁月
不拖累我生的人
这就是全社会的皆大欢喜
这就是几辈人的最大心愿

这看似无情却是胜过有情
倘若天下人都这样认同
想必定是我们所期盼的
安居乐业
阖家幸福
这不正是人间的天堂吗
少有了烦恼
淡泊了牵挂
这或许是避风挡雨的最好港湾
这也许是每个家庭的夙来期盼



作者简介 :

      陈治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获中华文艺2017年度十佳“卓越诗人”称号、首届“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诗词二等奖。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报告文学、论文、调查报告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一百多篇。百余首古体诗、现代诗,收录于《当代百强华语作家文选》、《中国诗词名家》、《中国当代百强才子》、《中国当代诗人大典》、《中国跨世纪诗人》、《当代诗词名家》、《首届“精英杯”全国文学创作邀请赛获奖作品精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和《天下诗网络 诗典》等书;《中国诗》、《百姓文学》等杂志。出版诗集《百相人生》。

关于我们

《百姓文学》杂志社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