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苗春梅|腌制岁月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文|苗春梅



      周末。暖阳。去看看母亲。

     小时候,一到立冬前后,母亲就开始留意着天气变化,见晴空丽日、阳光灿烂,便准备招呼姐姐腌菜了……

     在甘肃,每年立冬时,虽百木凋零,早晚天气寒凉,但中午的阳光还是暖融融的,适宜腌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大都很清贫,物质也匮乏,蔬菜更少,为了过冬,家家养成了腌咸菜的习俗。我家也不例外,每年初冬母亲都会腌各类咸菜。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四合院里,院里有七八户邻居。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会找阿姨们商量着一起去市场买菜,讨个批发价。

      当地人腌菜的主角是大白菜。他们是不吃雪里蕻的,市场上销售很少。因为父亲是军人,我们从小生活在部队,也传承了各地饮食习惯。母亲便托人从武威南站捎回一些。我们姐妹七手八脚的卸在大院中央,邻居小伙伴也兴高采烈地跑来帮忙分菜,此时大院一片乐淘淘。

     接下来的几天,雪里蕻需要在阳光下蒸发水分。首先将家里的菜缸、菜坛搬出刷洗干净,摆在自家门口或廊檐下晾干。然后开始择菜、挑选。洗菜的工作量要大些,往往三、四遍才能洗净,大量的雪里蕻垛在方桌上控水,下一步就是腌制了。

      母亲将洗净晾干的菜均匀码在大缸里,码一层洒一层盐,一直码到缸沿,再用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压在上面(刷洗石头是我的工作)将缸挪在阴凉干爽的地方盖好就算大功告成。

     雪里蕻在盐的腌渍和石头的重压下,一天天收缩吐水,直到浸出的咸汁淹没石头,经过一个多月的腌渍,就可以食用了。

      做法一:腌渍好雪里蕻,鲜亮莹润,洗好切碎用红干椒加海米炝锅翻炒,吃起来咸香舒爽,是喝粥和下饭的好佐菜。

      做法二:腌渍好的雪里蕻,洗去多余的盐分,切碎加肉蒸了,肉的肥腻感顿时消失,留下的是软糯鲜香,近似于现在的——梅菜扣肉。

     那些年的冬天,母亲隔几天就会炒一锅,分别给我们姐妹每家捎一盒。

       如今,我们早已离开了那个热闹的四合院,腌菜的那个“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搁置了。而母亲的腌菜,贯穿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直到我成家。母亲头上的青丝也换成了白发,挺拔的身姿也渐渐佝偻。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早已有了很大改善,腌菜超市也有销售,可母亲每年总是不厌其烦的、默默的腌一些,因为她知道我们姐妹最爱吃她腌的咸菜。我的生活里总能尝到母亲腌菜的咸香,总能承受到母亲无尽的爱,也总能让我找回童年的味道。

作者简介        

      苗春梅,笔名暗香·anxiang,现居甘肃。武威诗协会员,武威诗教中心学员。兴趣广泛,勤奋笃学,以一张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工作之余,常将心得感受寄托于诗歌、文字。作品多发于《作家新干线》《天马诗刊》《吕梁风》《1号文化诗刊》等各类诗刊、纸媒及网络平台。


投稿注意:

投稿时,请精选2--3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请记得完善出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