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吴慧娟|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百姓文学社 2020-08-18

作者简介

吴慧娟,在国家级杂志《博爱》、《西部散文选刊》及多个地方报刊发表纯文学文章数篇,有文章收录于国家作协作家散文集。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文|吴慧娟

  无意间看到一档关系调解类综艺节目,参与者是一对母子。节目一开始,观众所看到的,是母亲望向儿子时眼神里浓浓的母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尊敬和顺从。乍一看,多融洽的母子关系!从表面上看,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需要调解的严重的问题……
  随着节目的展开,矛盾渐渐凸显出来。原来,问题正出在这浓浓的母爱里,出在这看似自然的顺从里。这对母子一直以来的关系都颇为亲近,母亲一直以来都习惯替儿子操持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儿子大学毕业,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大学毕业后,儿子找到了一份既感兴趣同时又也能充分提升自我的工作,只是这份工作的工作地点在国外。一直习惯把儿子留在身边照顾的母亲如何放心得下?于是她便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儿子回来,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母亲自导自演,谎称其卧床重病,希望他赶紧回来。于是,儿子担心父母的身体状况,赶紧回家,这才发现是一场让他回家的家庭戏。就这样,儿子放弃了国外的那份喜爱的工作,因为母亲不希望儿子离家太远,所以儿子找的工作基本限定在老家所在的那个三线城市。可实际上,三线城市机会少,自己所学技能在老家并无用武之地,找工作的过程磕磕绊绊......
  再之后,儿子恋爱了,但当他带着女朋友回家时,母亲又以一种“为了儿子好”的姿态不接受不够完美的儿子的恋爱对象。且这样的经历连续有好几次。这之后,儿子已经过了35岁,却依然单身。很显然,在这位母亲那里,对儿子的婚恋事宜的干预也是她表达爱的方式。只是这方式,并不能真正帮到儿子,甚至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在节目里,儿子坦言婚姻并不是人生之必须,一个人过也很好的态度。不得不说这种态度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但作为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大龄未婚青年,不得不说这种观念和做法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其母亲过于干预的逆反心理的外露。甚至随着节目的进一步展开,他对母亲的那种最开始的顺从态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似乎终于有机会借机发泄而不做节制的言语上的不尊重。而另一边,母亲还在固执地坚持表达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全是为了儿子考虑的想法......与最开始的和谐不同,场面开始变得难堪起来。台上一嘉宾忍不住发出评论:“母子关系发展到这个份儿上,真是一场悲剧!”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身边。
  有个朋友时常跟我谈起他的妈妈。刚开始的时候,还在聊着他妈妈对他的各种关心和爱护。有一天,我们的沟通稍微深入一点,信任多了一分,他便有些想要吐露点真实心声一般地多加了一句:“我妈是很关心我,可有时候我总觉得这种关心过头了。”基于之前就对此类问题有过思考,我表达了对他的理解。他有些惊喜地高呼:“终于有人能理解我了!”他紧接着说:“之前跟其他人说,他们都无法理解,反而觉得我妈对我那么关心,我咋还能有排斥心理?!” 关于自己该不该排斥妈妈的关心这件事让他很困扰,他觉得应该像其他人说的,他不该排斥,但实际上他内心确实很排斥。这种强烈的矛盾让他很痛苦。
  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一来他是独生子女,家里一直以来都是以他为中心,这在年少时尚觉得幸福,可当一个人已经成年并参加工作,有了独立的“自我”之后,母亲近乎没了自己的那种爱会让人倍感压力。 二来,在长期的沟通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对这种周到的照顾产生了依赖,使得他不仅在生活方面,在思想方面更是不够独立。以至于成年后,即使知道自己因为这类事情很困扰,但也无法理清其中的原委,更不知道是不是该去和妈妈沟通,该如何沟通。
  我们都习惯了赞扬母爱的伟大,赞扬一个个为了儿女拼尽全力去爱的母亲,可实际上,母爱真的不必太满。我们要肯定母爱的伟大,但也要提醒,每一份用力过度的母爱,其实都会一定程度地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那种看似全然不计较的爱的输出,实际上却是一种隐形的剥夺,剥夺着孩子实现自我独立的权利,剥夺着孩子作为成年人的自我边界,更剥夺着一份距离恰当、温度适中的母子(女)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关系。但是这一生,母亲不得不跟孩子良好地完成两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分娩,孩子离开母胎,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第二次分离是孩子长大后,母亲需要把孩子交给社会,让他行使生而为人的一切权利与自由,包括让他在这个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上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这两次分离中,最难的是第二次,如果第做不好,双方都会很痛苦。就如同那个综艺节目中的母子一样,母亲无奈,儿子压抑,彼此都不好受。
  尤其作为成年后的儿女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母亲拼尽了自己去爱,作为儿女就一定倍感幸福。实际上,当母亲们在爱孩子的同时学会爱自己,把自己过好,把一部分操心儿女的心思花在自己的身上,儿女们才能更舒心,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母亲的适度的爱。
  著名教育学家尹建莉说过:“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适当的时候,大可放开了去,让作为儿女的孩子同时作为一个社会人而存在,自我打拼,自我成长。给予其跌倒的机会,碰壁的机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做决定的机会,让他(她)成为一个有着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个体,一个大写的人。而那份母爱,也会因适当的退出而显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百姓文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