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案例 | 夏天更易患肾结石?原因多出于5个坏习惯

 至诚金方 2020-08-18

朱国强

副 教 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从医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灵活运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症,独特的治疗方法深受好评,享有“中医怪杰”、“健康使者”及“当代神农”等荣誉称号。

擅长运用中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如皮肤科、内科及小儿等疾病。

◆  ◆  

夏天更易患肾结石?!

肾结石常为“夏季形成冬季发病”。这是由于夏天大量出汗,使排尿减少,而且尿液中排泄钙增多,尿内结石物质易产生结晶核,从而形成结石。而冬季天气寒冷,人的尿量增多,已形成的小结石被尿液冲刷,向下移动,此时容易引起肾绞痛症状。

多半以上的肾结石是患者在体检中无意发现的。因为体积小,部分为泥沙样结石,患者多数无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如果肾结石早期没有被重视,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最终会出现腰腹疼痛、血尿、梗阻、尿路感染、肾萎缩、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等。

真 实 案 例

黄女士,43岁,2018年5月5日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腰背酸痛前来找朱国强教授看诊。患者曾先后到两家医院接受治疗,诊断为左肾结石并积水、泌尿系感染合并轻度脂肪肝。症状有所缓解,但其后反复。

患者身形轻度肥胖,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情志抑郁。易疲劳,口干,经常嗳气(打嗝),左下肢轻度水肿,舌淡胖暗苔薄黄,脉沉细。

朱国强教授分析

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属于中医“淋证”的范畴,当以通淋化石为主。然而患者就诊前长时间接受抗生素及排石治疗,抗生素性寒,排石治疗恐通利过度,正气已然大伤,所以现表现为面色萎黄、声低气弱、疲乏的虚象,其舌淡暗表明气血不足、舌体胖大表明阳气不运、脉沉细表明患者目前气虚之象明显。

对于结石患者,气虚为本,结石阻滞为标,患者正气不足自然无力排石,所以当先治本。治则宜补养气血,扶正气以助排石。

朱教授拟开方:

黄芪20g、熟党参20g、广藿香20g、当归15g、酒川芎15g、蒸陈皮15g、醋延胡索15g、鸡血藤20g、三七片10g、丹参15g、泽泻20g、猪苓20g、广金钱草20g,总共七剂,嘱咐每日一剂,每天两次。并予中药外敷肾区。

经过先后三次复诊,患者面色红润,诉腰酸背痛感明显好转,尿急尿痛已基本消失,患者感激不尽。

朱教授称,很多患者在出现肾结石、泌尿系统感染时,都会一味地用抗生素或采取碎石术。但其实在肾结石的形成早期,中医药可以有效地匡扶正气、利尿通淋。只要辩证对了,用药准确,便可极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和烦恼

5个坏习惯最招肾结石

朱教授提醒,5个坏习惯容易被结石盯上:

1

不吃早餐

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习惯却是导致结石病的重要原因。胆会在早上分泌胆汁,如果不吃早餐,胆就没有食物可消化,胆汁就会长时间停留在胆囊。长此以往,胆汁会淤积在胆囊或肠道,胆固醇自胆汁中析出就易形成结石。

2

不爱喝水

喝水少会减少人体的尿液,并会使尿液过度浓缩,尿中盐类的浓度增高,沉淀增多,就容易形成肾结石或尿路结石。

3

不喜欢运动

人如果很少运动,一方面不利于钙质吸收,会增加尿液中的钙盐成分,产生肾结石或尿路结石;另一方面人体腹壁会松弛,导致内脏下垂,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从而形成胆结石。

4

吃得太油

吃得过于油腻是结石病的重要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会增高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形成结石。动物内脏、肉类代谢也会产生尿酸,导致结石。

5

吃得太素

吃得太油腻容易得结石,吃得太素同样容易长石头。虽然蔬菜富含营养,但菠菜、芹菜、番茄、竹笋等蔬菜中同时还富含草酸,过量食用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其与豆制品或者钙片中的钙结合后,也容易形成结石。

含草酸盐较多的蔬菜在吃之前应先悼一下,然后再过一遍水,可以减少草酸的摄入量。

◆  ◆  

更多健康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