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书的溺水急救法是错误的?儿童最终抢救无效

 至诚金方 2020-08-18

暑假刚过,频发的孩童溺水事件让人触目惊心。不仅在河堤、海滩,一些看似很安全的地方,像婴幼儿游泳馆,甚至家里的浴室都成了溺水事件的高发地。

7月31日,吴女士带两名宝宝到婴幼儿馆游泳,吴女士在一旁看手机时,一岁的女童救生圈翻倒溺水,大宝男童3次提醒母亲,粗心的吴女士才发现,但此时女童已溺水一分钟。

吴女士和在场人员不懂救急术,后乘搭的士前往医院,此时距离她溺水过去了20多分钟。女童当天恢复了心跳,却不能自主呼吸,之后被宣布脑死亡,靠呼吸机维持。

福建泉州的张女士带7个月大的儿子到母婴店游泳,张女士为了买奶粉离开了2分钟,交代店员帮看一下宝宝,不料宝宝在这期间溺水。


5月27日,广东开平某水上乐园,一名8岁男童不慎溺水。事发后,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立刻对其进行了“倒挂控水”抢救,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溺水者不需要“控水”

“控水”是没有必要的,控水过程只能控出胃内的水,肺部的水几乎不能控出来。溺水者并非像一直认为的那样呼吸道内充满了水,相反,多数溺水者呼吸道内仅有少量的水,少部分人甚至几乎没有水。

在溺水者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这些控水方法只会增加胃内容物呛入气道造成二次窒息的风险,并且耽误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的宝贵时间。

那么,为什么控水法如此多人传播?因为,无论是“倒挂控水”还是“伏膝控水”,这些方法都曾是世界通行的救助方法。

只不过,随着对溺水生理病理学认识的转变,这些方法已经被淘汰。然而国内有部分教科书依然继续使用,未能及时与世界前沿接轨。

(▼国内出版的《实用内科学》第13版(2009年出版),教授的“伏膝倒水法”。)

溺水者通常为窒息性心脏骤停,这个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是及时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来抢救患者。

孩子溺水,该如何急救

(▲点击查看视频-最全儿童溺水的急救措施)

检查孩子是否昏迷

把孩子营救上来后,拍打孩子的肩膀,并呼叫孩子,检查孩子是否有意识。

如果孩子尚有意识,尽量不移动孩子,以防万一,建议呼叫救护车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昏迷了

先进行简单救助

如果孩子昏迷了,而现场有两人时,一人呼叫救护车,另一人继续进行急救。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要先进行简单救助,再呼叫救护车。

看孩子的胃部附近有否起伏,来判断呼吸情况。

如果有呼吸,将孩子侧卧位摆放,这样有利于口腔内液体引流,一旦发生呕吐,也便于吐出。一边进行观察,一边呼叫120救助。


如果没呼吸

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连续(孩子脸色可能已变紫),先进行两个循环的心肺复苏术(包括人工呼吸和和胸部按压,大概需要2分钟)以确保血液循环,再呼叫救护车。

溺水的心肺复苏与传统的先按压再人工呼吸不一样,溺水者的急救需先人工呼吸,再心脏按压。

第一步:开放气道

把孩子放置在坚硬平整的地方,不要放置在沙发或床,这些软绵绵的地方!

 操 : 一只手按住孩子前额,使其头部稍微后仰,另一只手按住孩子的下颌骨(不要触碰下巴后面柔软的地方),并打开嘴巴,确保孩子的舌头不会遮挡呼吸道。

第二步:人工呼吸

先连续进行5次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原因是呼吸道内可能有一定水,通常的2次人工呼吸难以达到恢复通气的目标。

 操 一手继续轻轻地抬住孩子的下巴往后仰保持气道开放,另一只手捏住鼻子防止漏气,含住孩子的嘴巴往里吹气,同时注意看胸廓有无起伏来保证气真正吹进了孩子的肺部。

吹气毕,施救者松开捏鼻孔的手,让患者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主回缩呼气。每次吹气至少1秒,中间间隔1秒,连续做5次。

第三步:胸部按压

接下来给予常规的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如此顺序重复不断进行

 操 以两乳头的连线中点为按压点,施救者双臂伸直,掌根叠加,放置于按压点,以上半身为力量源,身体略向前倾斜,均匀地向下按压,按下深度大约5-6厘米,并保持频率大于100次/分钟。

持续心肺复苏术直到孩子有生命迹象或救护人员到场!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儿童溺水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拼命扑救和叫喊,他们只会在水中安静地死去!所有要好好看管好孩子。

看管孩子时:

别玩手机啦!

别玩手机啦!

别玩手机啦!

(重要的事情说三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