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抑郁停药2周年:根治你的不快乐,除了药物,更要靠你自己

 书语人间 2020-08-18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537本书

《情绪断舍离》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情绪断舍离》。


人生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都是因为我们理不清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若是少了负面情绪的干扰,我们便能够保持清明的头脑,从而做出的选择。

这篇文章里,灵遥将结合自己抑郁从服药到停药的经历,与书中的内容,从「了解情绪的来源、合理地看待生活的挑战、培养情绪抗压力」4个方面入手,手把手教你实现觉察错误思维,清空负面情绪,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洞察力。




希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01.

了解情绪的来源: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情绪状态


|《情绪断舍离》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它因外界的刺激而产生,受到了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刚进公司的新员工不喜欢他的老板,那么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默默忍受,要么换一家公司。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是他的上司破坏了他在公司里的体验。


但是,他如果能够意识到他对上司的这种不满意是他自身想法产生的,而非他的上司带给他的,那么便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出其他选择,无须在因为去或留头疼。

换个说法,知道了你的感觉是源于你的思想,不是你的环境后,便能够触发你的自由意识,以不同的方式去感知任何让你感到不快的生活情境。


所以,清理负面情绪,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认识到你的思维不仅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随机的、中性的、可变的。


对,你没有看错。

不是环境或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环境或是事件的解读,影响了你的生活状态和体验。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人类是一种很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的生物。

比如,你现在如果过得不好,便有可能在读了有关原生家庭的书后,把原因推给你不幸的童年,和一对糟糕的父母。

但是,即便你说的都是事实,那又能怎样呢?你的人生不可能重新来过对不对?你如果沉浸在「糟糕的原生家庭」这个剧本里,你只会继续痛苦下去。


反之,你如果能够把它仅当作信息去接受,不去指责任何人,然后从现在起,r自己承担起自己的生活,便有可能去超越原生家庭,过得很好。

因此,你一定要明白,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与情绪的掌控者

你如果坚信你能过得很好,你就真的能过得很好。


02.

合理看待生活的挑战:

生活总有风雨,但你可以笑对


读了上面的内容,你或许会问我,灵遥,这样的心态不是一种阿Q精神吗?

其实不然。

因为,生活总会有很多风雨那些你看上去过得很幸福,很成功的人,遭遇的打击不一定比你更少,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不仅从来都没被生活给击垮过,还学会了苦中作乐,利用一次次挫折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未来反弹得更高做好准备。


写到这里,灵遥突然想起了一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于是,我提笔写下它,希望与你共勉:

大约4年以前,我当时的公司给了我一个特别难的任务,要求我一个人在1个月内完成一个全国级市场的建设方案,从制度,到市场,到产品,到渠道

对于刚入职2年的我,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在苦寻半个月资料无果后,我便病倒了,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走在路上常常痛哭不已,认为自己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就是个废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篇讲抑郁症的文章,因为症状都不偏不倚地对上了,便下意识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病。

本着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念头,我去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精神科求诊,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测试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我很快地接受了这个结论,辞去了研发员的职位,回到了家里,躺在床上了,半年胖了40余斤

这种糟糕的状态一直持续了近两年,期间,我辗转于大陆和香港两地求药,花了近20余万元,先后见了好几十个咨询师与倾听者。

直到2018年2月,我遇到了落笔一刀。在咨询中,他一直都反反复复地告诉我,

你没病,只是遇到的打击太大了,调整过来就好了。如果别人能够不靠药物来控制情绪,那么,你那么优秀,同样也可以做到。


当时,我对他的说法虽然是半信半疑,但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声音告诉我,

「问卷都是你填的,症状都是你跟医生讲的,一个健康人即使没病,不也可以通过查资料伪装成有病吗?那你觉得,医生的诊断结果,有可信度吗?」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便自己把药给强行停了。

停药后,的确出现了长期服药物后的戒断反应,但我一直都反复告诉自己,「你还年轻,身体是会自己修复的。一个正常人夜里没睡好,第二天不也会不舒服吗?」


又过了1个月后,我的思维与精力开始恢复,与常人无异。

停药的这两年来,我虽然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比那份报告更难的挑战,不止一次地被家人、朋友担心地问道过,「你还好吗?我看这状态是不是复发了?你要去医院看看吗?」

但我一次都没有对生活妥协过,因为我相信,我就是没病,我就是好的。

结果,这两年下来,我的状态真的比得病前还要好,很多时候都不敢相信一切那个病恹恹的,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人居然是我自己。


我虽然不知道,我靠自行停药战胜抑郁的故事是否有普适性。

但我始终相信一点,

很多时候,你如果已经认定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那么潜意识便去搜集各种证据,去证明你是一个很糟糕的人。然后,你生活就是会过得很糟糕。

反之,你如果坚定不移地认为,我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现在之所以没有取得我想要的,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圈子,没找到赏识我的人,潜意识便会不断地帮你去寻找机会,寻找那个让你闪闪发光的圈子。

因此,无论生活给了你什么,都请相信你自己是最棒的,好吗?



03.

如何爱自己?

提升内在的能量,培养情绪抗压力


最后,灵遥想和你谈一下如何提升内在的能量。

很多心理自助书,或是公众号推文里,你都看到过「你要好好爱自己」这样的字眼。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怎么去爱自己,是因为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听了太多、太多、太多有关「应该」与「否定」的生活,已经养成了「用外界的标准去评判自己,一旦不达标便觉得是自己有问题」的不良习惯。

于是,一旦发现自己离被期待的那个样子相去甚远,便会心生自我怀疑、焦虑、迷茫,进而否定自己,一步步把自己给推向了抑郁。


比如,孩子第一次颤巍巍地离开父母的怀抱,走向公园里的游乐设施时,很多父母都会说,宝宝,你要当心,别摔倒了。

而,稍微大一点,孩子开始有了天马行空的想法时,成年人往往会说,这个收入不稳定,那个会很辛苦,那个对能力要求太高了,你还是简简单单地做个普通职员吧~

于是,周围环境的反复洗脑下,我们学会了谨小慎微,学会了自我反省,学会了解决问题,但却唯独没有意识到,很多问题,正是因为被你看成了问题,所以才成为了问题。

而后,我们便在反复「制造」与解决问题中,让自己越活越辛苦。


如果你换一个方式去生活,不给自己制造问题,更不把自己当成是问题,而是:

  1. 把目标设定在最低标准;
  2. 放下规则,不以任何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周围人;
  3. 认识、尊重、拥抱自己与周围人的个性;
  4. 跟随你的内心做决定,保持全然的开放与觉察;
  5. 让过去停留在过去,对未来保持期待;


那么,你的生活又会怎样呢?不如,来和灵遥一起实践看看吧~

以上,便是全书内容。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