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店面,叫做隔壁老王家的店面丨佳视界

 吉红江 2020-08-19

最近和几个做零售的朋友聊天,炎炎夏日,大家生意都不太理想;我劝他们出去看看那些优秀的店面,结果他们说:没啥可看的,那些店面卖的产品我们都有,也就是装修漂亮点而已!

他们说的是真实的情况,其实现在全国潮品店卖的产品都差异不大,你有我有全都有,即使暂时没有,几天之后也会找到上货资源,毕竟现在的信息太发达了,谁还没有几个朋友群呢,只要你在群里吼一声,不一会就有好多供应商找你;同时因为你是采购方,在现在制造生产极大丰富的国度,有人要采购,就是老天爷下火也会有人赶过去的!

然后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这样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而且之前几十年,也大多如此;但是为什么有的店面进货之后卖的风生水起,而在你的店面却成为滞销品呢?

1、进货方式不一样

现在的零售店进货商务条款基本上分为:现款、账期、退换货、铺货代销,这不同的商务条款,其实也就造成了不同的进货方式:

1)现款

只有非常有自信的人或者有实力的人,才会采用现款,现款的价格一定会比其余的模式要优惠一些,所以这种客户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因为自信,整个店面的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他们采购一定是经过严格分析的,而不是为了进货而进货;我们举目看看我们的周边,能够一直现款提货的客户,生存的一直都很好!(也有预付款,比较少见,除非特别紧俏的产品)

2)账期

一般来说,连锁大客户、二代、行业客户等在月提货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上游会给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支持(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以前的苹果),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生意模式,因为分销商之前的定义就是资金流、物流!

当然账期提货,一般来说比现金要贵一些,所以公司在产品成本上会偏高,而且一旦信用提货,上游在某些时段,就会压货,这短期看是一种相互支持,其实阶段性看,一旦出现销售不畅往往会给自身带来资金压力!

3)退换货

退换货,是很多零售企业给自己的一条退路,特别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产品,大多在谈判开始都会提及这个要求,当然绝大多数的厂商和一级代理都不会给这个商务条款!

其实提出这个要求本身无可厚非,生意买卖、你情我愿都很正常,但是退换货的背景心理其实就是对于生意没有足够的信心,也没有足够的研究了解;说白了其实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也就是不了解自己,这才是最可怕的现象!

4)铺货代销

这种模式在江湖上一直都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规模稍大的企业,似乎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人家能给你铺货代销,那才能显示你的江湖地位!

铺货代销,表面上看就是将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供应商,在经济学上不存在只有一方承担所有风险,另外一方全是利益的模式;所以其实铺货代销在零售商的风险,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采购表面上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上游,但是却不考虑成本、商品本身价值、需求等因素;一般来说铺货代销价格都是高于正常采购价格很多、而且只有三四线产品会采用这种模式;所以很多时候采购来的产品可能自己都不愿意使用,再让店员去零售,难上加难!

所以我们看看人家的产品,我们也有,你首先要考虑他们是如何采购的,自己的模式是什么,成本怎样?有时候,同样的东西,却有不一样的价值!

所以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别人家是怎样的一种进货方式,即使听到的也是道听途说,甚至是好几手的消息,这种不确切的信息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也会成为下属最大的借口!

2、进货渠道不一样

进货渠道一般分法为:工厂、品牌商、总代理、二代这些模式,这种简单的分类,一定是级别越高,越有价格资源,当然有价格资源,不代表你就能得到,因为所有真正用心去做市场的品牌,一定是有价格管控的,但是谁都愿意和有潜在资本的人做生意,所以,我们要看我们的进货渠道!

其实还有一个软性的选择标准,就是这个渠道能够额外给你带来什么,培训、人脉、经验分享等等,这些是我们选择一个上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这些软性的东西不是每家都能给你提供的,有时候这种资源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价值,而是更广阔的空间!

比如说同样一个笔记本,别人家进货的时候,有培训支持、有陈列指导、有店面辅导,而你,进来的只是一批货而已,你说,你能卖的更好吗?

3、展示陈列不一样

陈列展示是一项基本功,把产品拿过来随便摆放也叫陈列、精心策划也叫陈列,那种方式更有效呢?

陈列是一项艺术,更是一项技术,在信息爆炸时代,人大脑并没有进化太多,正常还是只能够记住7件事,进店一般也只能记住7个产品,如果你没有场景、没有体验、没有好的引导服务,一个陌生的产品在店面很难获得消费者关注,这种陈列我们称之为僵尸陈列,如果你发现你的店面同样的品牌没有做好,你应该去你的店面检查一下,你是不是有很多产品僵尸陈列了!

陈列,是一个大学问!

4、激励措施不一样

看不见的管理,才是竞争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参观店面的时候,经常发现每家店面的店员状态不一样,有的积极热情、有的话语不多、有的冷言相对,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店员和顾客看到的店员是不一样的!

出现这些原因除去和企业文化、人员招聘标准、日常培训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激励措施!

在店员激励上,很多管理专家是有分歧的,分歧重点不是该不该有激励,而是采用销售KPI考核、还是服务质量考核;传统管理学一般都认为是KPI考核更重要,因为更直接、更具有量化性;现代因为互联网思维的发展,又有很多管理学者认为需要采用服务质量考核,通过顾客评价去给店员打分,决定店员的收入!

其实这两种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们作为零售管理者,我们要看看自己实施了哪一种,也许你羡慕的那一家都采用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5、店面理念不一样

每家店面都有自己的零售理念,总结下来分别是卖产品、卖服务、服务好每一个客户这三种模式:

1)卖产品

简单直接、通俗易懂,大部分零售商都是这个理念,你要说不对,那就有点犯众怒了;因为表面上,零售店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卖产品,买的越多,越好!

2)卖服务

有些店面觉得仅仅是卖产品是不够了,因为你的隔壁王叔的店面提供更多的服务,人又长得帅,服务又好,人气也就比你好;当然服务都是合法的,比如手机清洗、一年两次系统服务、有快递配送、也有礼品包装!

服务这个玩意,可以发挥得太多,在一个店面不呆上一周的时间,你是没有办法通过短暂的参观发现什么的,但是这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知不觉,就有很多顾客成了老朋友,黏性的店面,没有服务怎么能成?

3)服务好每一个客户

估计现在传统零售企业很少会这么定义甚至去考核,因为看起来非常不实在,而且就是想这样做,也没有一套可以照抄的规则!

以客户为中心的店面,是未来的趋势,不是说前两条没有用了,还是很有用的,只是以什么为主,我们要学学互联网公司如何以客户为中心的,再辅以前面的理念,相信你的店面一定会有大变样,但是如果你是一家10年以上的企业,在内部推行,其实成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你必须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体制外的公司,这个还真别不相信,因为企业发展史来看,就是如此,这大概就是只有打破旧枷锁,才能有新天地吧!

6、店面活动不一样

人家的店面,有各种活动,不同的节假日、不同的产品上市,都可以有活动,甚至还可以自己制造更多的节日,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销售,还是为了更多互动、让顾客可以记住你!

所以,你看到的别人家的店面,总是比自己好,你要想想,你在活动上花了多少心思,活动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但是一定要花很多创意,尤其是在多变的时代!

7、新旧思维不一样

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什么是“旧”已经比较清楚,但是什么是“新”,却还是在探索之中,不过人家的店面总是不停在探索,虽然有的错了,但是有的也可能是对了;只是我们在门外,总是看人家错的一面,因为我们的思维没有变化,所以你看不到人家收益的一面!

我们别总看别人家的店面和自己一个样,别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因为很少有人会把自己真正的核心告诉你;记住有一种店面,叫做别人家的店面,就像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每家的孩子都是个宝,要看你怎样去培养!

炎炎夏日,出去看看别人家的店面,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在这个热情的夏季,你能够在凉爽店面更清醒一些,你不仅仅会是去看人家的装修、产品,你还能悟到更多的零售的真谛,这才是看店的秘密!

有一种可怕的店面,就是产品和你的一样、装修和你的一样,就开在你的隔壁,卖的还比你贵、卖的还比你多,这种别人家的店面才是最可怕的店面,如果你再不学习进步,这种店很快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这种店的名字,就叫隔壁的老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