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艺”之京剧

 戏剧传媒 2020-08-19
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奇观。她熔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包括音韵艺术)、造型艺术于一炉,也称为“综合艺术”。其中,“京剧艺术”是代表,是精华,是国粹。她传播“仁、义、礼、智、信”的“国学精神”。京剧表演:宏观大气、中规中矩、雍容华贵。是中国文化彰显于世界的功夫绝技。我们记得,北京奥运会在雅典的承接仪式,张艺谋导演就展现了八分钟的京剧表演。

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与本文作者。

一、中国戏剧艺术的渊源

1、中国戏剧根植于民间艺术之中。从原始氏族先民表达喜怒哀乐,到为庆祝收获而手舞足蹈、节奏呼号,就出现了音乐、语言和肢体表演的艺术。夏、商、周时,老百姓敬天、崇龙、祭祖,就有伴之音乐表演的周礼。到封建社会,逢过年过节就有五花八门的民间艺术表演。诸如,跑旱船、踩高跷、抬花轿等,表演乡民稍加化妆,街头行进自娱自乐,语言表达多为数板和俏皮话。到唐代,宫廷音乐盛行,如杨贵妃演唱李白诗词,唐玄宗李隆基击鼓伴奏。到元代,出现了元杂剧,创始人就是关汉卿。他设置舞台表演,化妆演唱人物命运的故事,代表作就是《窦娥冤》。自此各地都在民间艺术基础上,就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地方剧种,地方戏多以地方方言表演。总计有360多种。这样,中国戏剧的产生,自元杂剧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中国戏剧的奠基者和创始人。提起中国传统戏剧,必须提及三个人。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他酷爱音乐,作为皇帝创作乐曲,并亲自击鼓伴奏(那时并没有演唱人物命运的戏剧)。后民间戏班就把李隆基敬为“戏神”,每要出台演出,就对其“神像”顶礼膜拜。第二个是清代咸丰皇帝,也是酷爱戏剧艺术。只因慈禧专权,苦闷中的咸丰就在后宫“梨园”招办戏班,他亲自击鼓伴奏。只因皇帝执板击鼓,于是这“板鼓”就成为乐队指挥,至今遵循。只因咸丰“梨园举戏”,后“梨园”就成为“中国戏曲”的代称。第三个人就是关汉卿,他是中国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3、中国京剧的诞生。1790年8月,清乾隆皇帝过八十大寿,安徽“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合、和春)进京庆寿演出。乾隆大喜,特挑选徽班中的精英,及汉剧和秦腔中的佼佼者,组成一个新的剧种,那就是京剧。京剧的标志唱腔旋律“西皮”,就是西边来的“唱皮”,采用安徽“二簧”之调;借鉴“汉剧”之“韵白”。还不断吸收京腔、昆腔、秦腔。此多种组合就是京剧的“艺术风貌”。京剧是中国戏剧最年轻的剧种,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却是“后来者居上”,博采众长,锦上添花。成为高雅、经典、大气、规范的“国家艺术”之冠。

作者与京剧奚派传人、表演艺术家张建国


二、京剧艺术的基本常识

1、京剧名伶是繁荣发展的关键。京剧产生于京城,在民间影响很大,一批京剧班社在民间兴起。戏剧艺术的魅力在于“名伶”,就是名演员。京剧和地方剧种一样,都是演绎人物命运的故事,戏剧人物以行当演饰,就是:生、旦、净、丑。地方剧种大多偏行当,如河北梆子、丝弦、老调多以老生、青衣戏为主;评剧、豫剧多以小生、小旦、小花脸戏为主。而京剧则是生、旦、净、丑,行行出状元。上世纪二十年代,民间投票选举,产生了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那时女人不能抛头露面,戏剧中的女人都是男者饰演,所以这“四大名旦”都是男人,叫“乾旦”。他们的代表剧目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尚小云的《昭君出塞》;程砚秋的《锁麟囊》;荀慧生的《红娘》。其中梅派艺术独树一帜,引领了京剧艺术的崛起和发展。当然,后又有“生行”由女演员扮演,叫“坤生”。中国第一代京剧女武生,就是四十年代石家庄革新京剧团的郝少华。
三十年代,又产生了京剧“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他们的代表剧目是:马连良的《群英会》;谭富英的《定军山》;奚啸伯的《白帝城》;杨宝森的《文昭关》。其中谭家七代传承,可称真正的“梨园世家“。一时间马派艺术风靡大江南北。四十年代又产生了“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影响比较大的是张派的《状元媒》、宋派的《扈家庄》。从花脸名家,二、三十年代曾有净行“三鼎甲”: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其弟子名家裘盛戎、袁世海、方荣翔等,裘派的《铡美案》声冠五洲;当代的孟广禄、邓沐伟、杨赤等,也是阳刚美溢。小生叶盛兰、叶少兰父子,弟子承继有成,当今李宏图、江其虎、金喜全等多为叶派传人。京剧的繁荣发展,早年曾任中国戏校校长的肖长华功不可没。梅兰芳、马连良等大艺术家,均出于肖长华门下。

2、京剧行当、脸谱和服饰。
一则京剧行当“生、旦、净、丑”。一是生行。饰演男性角色的统称生行。分老生、小生、武生。老生以“髯口”(胡子)而分年龄:白髯口(六十岁以上);灰髯口(五十岁以上);黑髯口(三十岁以上)。小生则分穷生、官生、奶油小生。武生:分武老生(有髯口)、小武生、长靠武生(披靠旗)。二是旦行。饰演女性角色的统称旦行。分青衣、花旦、闺门旦、老旦、武旦、彩旦。青衣:已婚中年女子。花旦:活泼小丫头。闺门旦:待嫁闺门女。老旦:分穷老旦、富老旦、官老旦。武旦:表演会武的女子(剑衣和软靠)。彩旦:品行不端的中年女子(媒婆子)。三是净行(命名反其道而行之),“净”就是画脸谱的行当。主要分文花脸(铜锤和架子)、武花脸(短打和摔打),其年龄段就以有无髯口来定。四是丑行。主要分文丑(嘴上功夫)和武丑(伶牙俐齿和功夫了的)

二则京剧脸谱。这是中国戏剧的最大特点,使戏剧人物“脸谱化”。京剧的脸谱规范定型,很有代表性。计有上百种造型。一是脸谱构图,分整脸、半块脸、三花脸。整脸构图都为“三块瓦”,就是以鼻子为界,额头一块,两个脸蛋为两块。额头眉心画出人物性格标志,如孟良就画个“葫芦”,姜维就画个“八卦”,包公就画个“月牙儿”(日断阳,夜断阴)。两脸蛋儿,夸张人物善恶和情绪。半块脸:都是邪恶人物的夸张变型。三花脸:都是鼻梁和眼眉间“圆白”和“方白”,俗称“四两豆腐干”。二是脸谱色彩至关重要。主要是红、白、黑、兰、绿、金。“红”表示忠勇(如关公、姜维);“白”表示奸诈(如曹操、潘洪);“黑”表示忠贞鲁莽(包公、张飞、李逵);“蓝绿”表示耿直忠义(窦尔顿、钟馗);“金色”则表示神仙(元始天尊、二郎神、如来佛)。川剧的“变脸”在剧坛影响很大,就是脸谱的变化,在瞬息间能变七张脸。可称为中国戏剧的独门绝技。总之,脸谱是改变和活化角色的特殊手段。通常彰显戏剧场合,就展示几个人们熟知的脸谱。三是特殊的脸谱以面具代替。如“巨灵神”,夜审潘洪时寇准和赵德芳,就用面具代替脸谱。

三则服饰道具。中国的服装是个大的文化体系,现时中华56个民族56枝花,只有服装是其典型代表。京剧的服饰基本采用了明朝的服装,并进行了艺术化的改革。因戏剧产生于元代(异族统治),明代地方戏剧兴盛,故用明代服饰。京剧产生于清代,宫廷京剧自然崇尚上朝的华丽服饰(后演清朝戏,也有专设计清服的)。现今,凡戏剧演出一律以明服为规制。不管演那个朝代的戏,都用一套服装。如“官帽”,就是有“帽翅”的“乌纱帽”。皇帝就是黄色“龙袍”;大臣就是各色“蟒袍”,一般文官袍图为“飞禽”,武官袍图为“猛兽”。州县官服前后“补子图”说明品级。官服的色彩很讲究,有正五色:红、黑、兰、绿、白;下五色:粉红、香黄、赭石、湖蓝、蛋青等。根据戏剧人物的重要程度,演群戏时色彩必须调配:如靠将、剑衣、群仙等,使舞台五色斑斓,光彩耀眼。武将的“盔头”有品级之分,元帅盔头上树“枪戟”。“靠将”戴翎子,肩背有四面“靠旗”,都为装饰威武。如演异族戏或山大王者,就围两条狐尾区别。梅兰芳演《霸王别姬》,虞姬的“皇妃冠”,特设计为“如意冠”。使用的“兵器”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其他如才子佳人、龙套兵勇、乡土百姓等的服装,都以调配色彩为要。观之舞台就是个色彩博物馆。

京剧名家奚延宏塑造的关公

三、京剧艺术欣赏和京剧剧目

京剧是高雅艺术,她熔综合语言、造型、表演艺术为一炉,又有文武场之音乐伴奏,更有声、光、电之气氛渲染,使舞台形成一个情感宣泄场。京剧演员必有四功五法:唱念作打;手、眼、身、法、步。那就是说没有十年的功夫,培养不出一个好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话一点不假。清代大学者傅山善作戏联,他道戏曲之妙联曰:“曲是曲也,曲尽人情,俞曲俞妙;戏其戏乎,戏推事理,越戏越真。”梅兰芳总结戏曲经验联曰:“似我非我,我非我;演谁象谁,谁是谁。”这是很高的艺术境界。

1、京剧的写意表演。国粹京剧和国画艺术一个道理,都是“大写意”。有一副对联写道:“可家可国可天下;能龙能虎能鬼神。”中央电视台有联说:“戏剧小舞台,舞台大天地。”那就是说,戏剧舞台能容天下之事,能唱“国学”之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是舞台基本设置。但桌子可以当“山”。舞台并无门窗、楼梯,但表演可以开门窗,上下楼梯。骑马、坐船,就用马鞭、船桨代表。舞台上并无水,但演员可以演出水中动作和开打。“三五人千军万马,七八步走遍天下”,称之为京剧表演的高度浓缩。这就是视觉“大写意”的虚拟表演。

2、京剧唱腔是别于其它剧种的标志。唱腔旋律是立剧种的首要。京剧“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的产生,都是唱腔有独特风格。有人把“四大须生”的唱腔做比喻说:“马连良似‘泰山’;谭富英似‘华山’;杨宝森似‘黄山’;奚啸伯似‘桂林山水’。”京剧前辈王瑶卿曾评“四大名旦”一家一个字:梅派的“样”;尚派的“棒”;程派的“唱”;荀派的“浪”。这样评价,道出了各大艺术家的唱腔和表演特色。一个优秀艺术家的表演,必以唱腔为标志,具备三个条件:台威、气质、激情。“台威”不好琢磨,那就是演员的气场灌满全台。气质,就是演员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凝聚,如奚啸伯的“书卷气”。激情,就是演员的演唱功底能上得去。

地方剧种根植于地方,也都受老百姓所喜欢。河北省戏“河北梆子”,她的唱腔特点是“高亢悲壮”,以情代声,当年移植京剧《龙江颂》,是最成功的。天津名家王玉磬的《辕门斩子》,唱出了河北梆子的魅力。石家庄的市戏“丝弦”,根于太行山,丝弦的唱腔:甩腔、砸夯、集体爆炸。其情感力度,声震四方。河南梆子在全国的覆盖面最大,她以朴实、激越、传情著称,加之《梨园春》震动全国,现今,“河南豫剧”也进入国剧行列。

3、京剧艺术承载着《国学》传承。京剧剧目上千出,他承担着重要的宣传任务。先说剧目的产生,国之经典人物,传奇故事,民间说书,都是剧本创作的题材。来源有四:一是民间说书,宋代辛弃疾有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复鼓盲翁正坐场。身后是非谁还得,满村听唱蔡中郎。”比如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两拍》,早被说书者传讲。那就是说,没有文化的老百姓知道的事,是听书听来的。剧本创作就有了素材。二是传奇故事,如《窦娥冤》《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就是民间真人真事,编为戏剧。三是经典小说古典四大名著。四大名著都是明末清初创作的,也是作者据民间传说而形成的创作。京剧剧本的三国戏、水浒戏,就是这样出来的。四是吸收地方剧种的精华,改编为京剧剧本。如豫剧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梅兰芳欣赏而改编为京剧的。京剧常演不衰的《四郎探母》《玉堂春》《赵氏孤儿》等,都是剧种间互相学习借鉴而成为经典的。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中国戏剧剧本创作,一是传统戏;二是新编历史剧;三是现代戏。上海新编历史戏《曹操和杨修》等,取得成功。现代戏就是文革十年八出样板戏,也取得过辉煌,形成普及样板戏是一大贡献。但使传统戏隔绝十年,是对传统文化的侵害。

中国京剧“四大须生”之奚啸伯之根,就在石家庄。我们有责任弘扬奚派艺术。感谢石家庄筹建《奚啸伯大戏院》。愿更多的戏迷朋友和观众,关注和学习京剧艺术,都为繁荣发展国粹做出贡献!

2012年11月29日于《封龙书斋》


作者 路继舜:1945年生于河北鹿泉。197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石家庄地区文化局长、石家庄地、市文联主席、石家庄社科联主席。现任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委员,市委专家团副理事长;河北省作协、书协、剧协会员;燕赵十老书画社副社长。

2004年,路继舜被中国作协《文艺报》授予中国百名之一“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2006年他被《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授予“中华爱国十大文化领袖人才”荣誉称号。出版的书籍有:《名家楹联趣闻》《奚啸伯》《家藏故事》《封龙文概》《观三成趣》《继舜隶书千字文》,与人合著的《中华道德歌》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连续剧《武神赵子龙》《歌者九零后》顾问。其隶书作品《毛泽东七律·长征》获全国书法银奖;敬挽邓小平楹联隶书作品被《中国书法家选集》收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