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脱单先脱发!中医如何拯救当代年轻人的“置顶”危机?

 至诚金方 2020-08-19

当脱发一步步将魔爪伸向年轻人,网络上便开启了一波接一波的“脱发焦虑”。除去对健康的担忧,面对脱发对于形象的损坏,难免因此遭遇心理健康危机。从某种角度来说,掌握生发、防脱等治脱发的技能,也算是拥有了修复心灵的技术了。

脱发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病理性脱发已成为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包括脂溢性脱发、雄激素源性脱发、早秃以及斑秃等。

传统中医认为,毛发的生长与脏腑气血之盛衰相关,所谓“发为血之余”,精血充盛则毛发润泽,精血虚衰则毛发枯槁脱落。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

《诸病源候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皮部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头之气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毛发润泽、枯槁、脱落与否和头部经气有密切关系。

此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之所过,亦为脏腑之气之所及,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皆上升于头”,毛发之润泽、枯槁、脱落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

 分辨经络脏腑 

 巅顶部脱发

头顶部为督脉循行区域,两侧膀胱经伴行,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百会穴;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督脉又与肾密切相关。

头顶部脱发与肝肾气血不足、精血不充有关。此类患者多伴有咽干、口苦、胸满、烦躁易怒、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夜尿增多、便黏、苔少、脉细等症状。

此外,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说:“湿从内生者,必旁洁酒澧过度,或嗜饮茶物,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说明恣食肥甘,容易伤胃损脾,湿热内蕴,循经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导致头发黏腻,或头发稀少,或均匀性脱落。

 头维穴脱发

头维部位为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故该部位的脱发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或者肝胆经气血郁滞,肝血不足,发失所养及肝胆经郁热有关。

此类患者多伴有颈肿、咽喉不利、鼻塞,鼻衄、脘腹胀满、口苦、胸满、烦躁易怒、急躁不安等症状。多有长期食凉饮冷史或嗜食醇甘厚味史,或有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存在。

 前额部脱发

前额部是对应脾胃的反射区,前额部脱发说明脾胃功能欠佳。临床常见腹胀、腹痛、胃酸、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有的患者经常伴有口臭、食欲旺盛,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等症状。常因天气转凉、嗜食寒凉而引发,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脾胃疾病。

 两鬓角脱发

脱发部位发生在两侧鬓角部,为足阳明胃经循行区域,故与饮食不节、饮食偏嗜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乏源有关。

此类患者多伴有嗳气、反酸、脘腹胀满、咽喉不利、大便不正常等症状。此外两鬓脱发与肝胆火偏旺也有关系。

在头部两鬓对应的脏腑反射区是肝胆,肝胆火偏盛,患者脾气暴躁、爱生闷气,常伴有口干、口苦、舌燥、眼睛酸涩等症,多由肝胆火旺损伤脾胃所致。

 头部两侧脱发

头部两侧为足少阳胆经循行区域,故该部位出现的脱发多与胆经气机不利、功能失常有关。胆经与肝经相表里,故脱发与肝经的藏血疏泄功能失常也有关。

《儒门事亲》云:“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水反不荣,大至于顶,炎上之甚。”肝阳上亢,肝火偏旺,可致肝经血热,引起发质改变及少年早白。木郁不达,疏泄不及,则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燎发基,则发落不生。

清代许豫和《怡堂散记·方脉治验录》说:“发为血之余,热伤血,故发落。”木郁则土不健运,土不健运则湿聚中焦,湿与热结,熏蒸肝胆,阻遏经气,弥障生发之机,故发易脱落。

此类患者多有口苦、善太息、胁痛、体无膏泽、汗出、偏头痛、易怒等伴随症状。此类患者多有生活压力大、思虑过度、心情抑郁等因素存在。

 枕部及其两侧脱发

枕部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区域。督脉和膀胱经皆与肾关系密切,故此处脱发与肾经气血不足,功能失常,肾气不固有关。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言:“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所谓失精家,是指平素失精的男性患者,精泄过多,造成精室血海空损,阳气也随精外泄,证见龟头冷、目眩发落等。

此类患者多伴有头发光泽度差、头痛头重、眼睛疲劳、肩背腰部肌肉疼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夜尿多、听力差、易疲劳等症状。膀胱经气虚常伴有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及尿闭或小便不畅等症状。

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摄,就会出现肾虚气化不及而引起上述症状。

 全秃

全秃是指头发全部脱落,甚至累及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由斑秃逐渐进展而成的。全秃的病理较复杂,唐宗海云:“发虽血之余,实则血从气化,其脱发的原因,皆属于血、气、精之不足。”故全秃应与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血不养发,发根不固,毛发生长无源有关。

 辨治男女有别 

 脱发部位之别

男性最常见的脱发部位是额头两侧和头顶,前额发际线上推呈“V”形或头顶有地中海形“空地”。成年女性尤其是在生育后,除了上述两种外,头发整体数量减少,显得稀疏。

女性斑秃患者多为气血亏虚型,女性产后,多呈现渐进性脱发。脱发范围逐渐扩大,头皮光亮松软,在脱发的地方尚能看到零零落落分布的残存头发,但轻轻触摸就会脱落。同时患者会有口唇发白、心悸、精神疲乏、气短少言、头晕眼花、嗜睡或者失眠等症。部分男性突患大病或者久病时,也会出现此类型。

 辨治之别

女性以肝为先天,重在养血

女性以肝为先天,属阴,多阴血亏虚,另发为血之余,所以治疗主要还是要从养血入手。

临床上,女性脱发之病机以肝血不足,而致肝木疏散太过,肺金收降不及,头发失养而脱落,以血虚生风为主。多发生在中年以后或产后,多见于长期睡眠不好、熬夜或生活压力大的上班族,大多偏属阴血亏虚,一般伴有面色少华、眼干、口干、膝盖酸软、多梦、易烦躁、易疲劳等症状。

治疗以二仙丸侧柏叶、当归二味为主要药物加味。侧柏叶味苦辛、性涩且偏寒凉,从取类比象的角度看生发力量很强,故临床多见采用,其药效《药品化义》曰:“味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又得阴气最厚。”《医林纂要》曰:“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从圆运动分析,可见以降肺金为主,而收平肝祛风止血等效,可防止阴血进一步耗散,可辅以怀牛膝、冬桑叶增强效果。当归温养肝血,又能活血化瘀,温升为主,一降一升。

配合熟地、川芎、白芍组合成四物汤补血养肝,女贞子、菟丝子一阴一阳补肾生水(虚则补其母),生发需要用僵蚕,或根据赵炳南老中医经验用养血药加天麻,再酌加首乌、桑椹子等乌须养发之药,另用党参等药物顾护中气,以调四维。故可收到止脱生发的效果。但要辨证论治,不可生搬硬套。另外,还应注意女性的情志调节,防止肝郁、生气等不良情绪,避免进食辛辣,加重肝风或耗散肺气,耗血伤发。

男性以肾为根本,祛湿为要

男性以肾为根本,属阳,易阳虚湿盛,男子属阳,向外升发的功能比较足,阳气发散于外,收藏不及,而中焦偏虚寒,易于生湿,其脱发则多是升发不足而致。

对男性来讲,脂溢性脱发较为多见,可以表现为头皮油腻,如涂膏脂,或头皮多屑,有明显瘙痒,日久则前额及头顶部头发稀疏变细,以致脱落秃顶,又称雄激素源性脱发、早秃,俗称“秃顶”,多为脾湿太过,脾阳升发不及,而脾虚与肾虚关系密切。

就男性脱发,许多中医大家都有其精辟独到的认识,如岳美中先生用一味茯苓饮治脱发、彭静山先生用五苓散治脱发、艾儒棣先生用化湿法治脱发等等,皆可见佳效。

经方家倪海厦先生认为:“脾主甜味,食过多甜味食物,必然伤肾……肾主骨,其华在发,故一旦伤肾,对女人必然伤骨,对男人而言就开始落发。”

《素问·五藏生成》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由于脾虚,喜食甘来补,但脾虚不运,肾的排泄负担加重,而伤及肾,故造成脱发。在本病的治疗中,也应慎用甘草等甘药,嘱患者少吃甜食,否则疗效欠佳。并应少思虑,适度运动以养脾健脾,配合补肾则疗效更佳。

倪氏治疗思路是健脾泄湿、补肾,配合一些补药,并用升麻引药上行,由肾而生骨,骨而生髓,髓而补脑,而后生发。这与岳老等人祛湿的治疗思路殊途共归。

外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发现,用透骨草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收到很好的效果,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思其用意,透骨草既可透骨,自然也可入肾,助肾祛湿而收疗效,若加入补骨脂、浮萍外洗往往疗效更佳。

 验案举隅 

 案壹

患者,中年女性,头发脱落,面色少华,偶尔头晕、多梦、腰酸、易疲劳。舌质暗红、苔薄、脉细涩。证属肝血亏损,肾气不足。治拟养血柔肝,养阴补肾:当归、侧柏叶、制首乌、女贞子、菟丝子、麦冬、补骨脂、熟地、白芍、川芎、党参、茯苓、僵蚕、炒枣仁、夜交藤。服药三贴,头发脱落即明显改善。

 案贰

患者,中年男性,头发脱落,头油较多,上中腹作胀,嗳气,大便偶尔偏溏。舌质淡红,苔薄微腻,脉略弦。证属脾虚夹湿,胃气郁滞。给予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加白茯苓口服。另用透骨草、侧柏叶、当归,每日一剂,煎水外洗两次。一周后胃胀已除,改用五苓散口服,外洗方加入浮萍外洗,头发脱落明显减少。继用一周,头发无脱落,约一月后随访有部分头发长出。

 案叁

患者,中老年女性,头晕,耳鸣伴脑鸣,腰酸,胸闷,头发脱落,鼻口周围发青,可知偶尔腹中冷痛,夜眠不安,嗳气。舌质暗红,苔薄,脉细。证属肾虚血瘀,胃气郁滞。治拟补肾化瘀,佐以和胃。方药:当归、侧柏叶、制首乌、枳壳、补骨脂、透骨草、川芎、葛根、熟地、女贞子、蝉衣、路路通、淮山药、茯苓、枸杞子、僵蚕,七贴。一周后复诊:头晕腰酸减轻,头发脱落未见明显减轻,但有新发长出,夜眠改善,仍脑鸣,予原方女贞子加量,加干姜。后本方加减调理,头发逐渐长出。

中医学认为发的生长全赖于精血的润养,主要和肝、肾、肺有关。具体到临床上还是应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  2017-2019的变化有多大?医生和医学生秒变灵魂段子手!

◆  同病异治,补攻俱效?异病同治,效如桴鼓?眼科对案解玄机

◆  升麻鳖甲散、解毒活血汤......且看岭南名医如何治鼠疫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