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历程(二)青春 . 知青

 快乐的阳光679 2020-08-19

       母亲的回忆,母亲写,代录入。知来处、明去处、感悟生命。 

                                                   (1)  告       别

       16岁那年,我被卷入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洪流,动员大会上,首先读一段毛主席语录:农村是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然后动员“每一个有热血、有抱负的青年,都应该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到农村跟参军一样光荣,三年后调大家回成都工作”。动员会的大概内容如此。

       散会后,大家纷纷响应,都写了申请,批准的同学被送到党校训练班。我连写了两份申请,也没被批准,理由是我太矮小,挑不起粪。有的同学则告诉我:你父亲是旧军官,又戴着帽子,下乡是革命。不听则罢,听到这样的话让人生气,不是说“出生不由己,道路可以选择”吗?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我自己选择的吗?于是我连写了第三份申请,还从半里路外挑上一担水以表示我有力气。可领导还是叫我明年再去。我说不行,明年不如今年,反正都是去。区上下来的一位张同志看我决心大,便同意了。我跟别的同学一样,戴着大红花,光荣榜敲锣打鼓送来贴在门上。

       当时我很得意,不是说我不能去吗?成分不好照样能干革命,怎么样?(实际上,我被同学们激将着下了乡,当时却什么也不知道)。

       光荣榜贴上了,一方面爸爸也替我高兴,因为没有因他的成份影响我,然而父亲却暗自担心着,实际上父亲很清楚,大红花光荣榜意味着父女即将分离,而我却一昩的好强。即将面临的是什么?等待着我们的又是什么?则一概不知。

        那位带我特好的张同志给我买了日用品,送我进了党校训练班,2000多人在党校学习劳动,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像一个大家庭,我感到了从没有过的温暖。很快的,三个月的培训期满,马上就要分配了,同学们纷纷写下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名单公布了,没有我,我找到李指导员,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并表明别人能干的,我就一定能干。指导员说,主要是因为我太小,还不到一米四。盐源来接知青的同志看着我,对指导员说:“让他去吧,他会长大的。"第二批名单公布时才添上了我。

  9月9日出发那天,父母们来送行,全含着泪。可我们这帮不太大的青年,根本不知道离别之苦,有的陪着父母掉下几滴眼泪,有的却像我一样高兴。车开动了,大家挥手告别。在若干年后,才发觉,9月9日是我们最难忘的日子,不管是当时掉了泪的,或者是笑着的,我们就是在这一天离别了父母,告别了可爱的故乡蓉城,从此,踏上了13年漫长、艰苦、辛酸,却又是充满了乐趣的知青生活,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时代,将我们的青春留在那一片贫瘠的土地上。

                  (2)起  程 

         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把革命的责任,勇敢担当

         到农村去做一代有文化的农民

         让文化的花朵开遍田间区劳动去锻炼,把身体锻炼成钢

         说什么劳动不体面,说什么读书胜过种田

         不种米粮,不中面,哪有饭吃哪有衣穿

  随着歌声,几十辆卡车载着上千名知青驶向了大凉山。车行驶到雅安,同学们见到了山,在城里长大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大的山,公园里见到的山跟这些山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眼前的山竟是这样雄伟壮观。同学们惊奇、高兴。前面车上传来了震耳的歌声:

         祖国山河美如画,

         知青上山把根扎,

         改变山区穷和白,

         献出青春好年华

         ......  ...... 

  歌声充满了豪情壮志,大家怀着一颗改天换地的决心。车到了雅安城,天上下起了细雨,到处灰蒙蒙的,给人一种阴沉的感觉。后来我们又路过雅安几次,每次都在下雨,才得知雅安历来就有雨城之称。

  9月10日,离开雅安继续前行,开始爬山了。山上结了冰,车开得很慢,仍然打滑,开车的师傅在车轮上挂了链子,告诉我们那是为了防止车子打滑,避免翻车。气温急剧下降,同学们从成都出发时都穿的很少,衣服装在箱子里,箱子压着箱子,衣服都拿不出来。大伙儿冷得直发抖,很多同学都感冒了。好不容易到了石棉,有的同学跟我一样,晚饭没吃,倒床便睡。朦胧中,有人叫我,我睁开眼,赵姐拿着那两个月饼给我。她说:今晚是中秋。我从没有过过节,望着赵姐有千言万语,可是什么也说不出来,只亲切地叫了声赵姐。听赵姐这么一提,睡下的同学也起来了。中秋是赏月、吃月饼,亲人团聚的日子。可大伙儿远离亲人。人逢佳节倍思亲,我们默默的仰望着没有月亮,漆黑一片的天空,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赵姐给的月饼没有吃,大伙的心情跟夜空一样沉重。多年以后,我仍能深深的忆起这个没有月亮的中秋之夜。

  9月11日,离开石棉往西昌方向前行,气候开始转暖,同学们的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好转而变好。我们遥望远方,山腰和山脚下开满了鲜花,成片成片的,花的色彩也差不多。开车的师傅告诉我们,那是一种粮食,叫花荞。我们很奇怪,粮食开的花也这么漂亮。荞花围绕着群山,那山便如穿着花裙的美丽女郎一般。进入西昌境地,太阳照射大地,晴空万里之下是一片片葱绿色的庄稼。红红的安宁河远远看去像一条长长的红色飘带(也许是由于这水的缘故吧,连我们晚上吃的饭也是红色的)。夜晚的西昌一轮银盘高悬于空,我们在石棉中秋赏朋时没有月亮,相隔一天,地方不同,差异竟如此之大。又大又圆又明的月亮给大地洒下一片银光。山、庄稼、河流,在朦朦胧胧的夜光下,披着轻纱,如同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夜色真迷人,西昌不愧有月城之美称。啊!西昌真是个好地方!可惜,我们只能做短暂的停留,略略观赏这一切美景,明日我们将离你而去。

  9月12日,天气格外晴朗,几千名知青各奔西东,我们几百号人继续开进盐源。到盐源要经过两座大山,一座叫磨盘山,一座叫小高山。磨盘山山势峻岭,一面是悬崖深谷,一面是岩石。车顶擦岩而过。当时正遇雨水季节,塌方的地方很多,我们必须往前行驶一段,又停下来搬石头。下车搬石头时,发现这里虽然山高地险,可是山上并没有像前面经过的山那样结满了冰,而是长满了青松、桐树(一种杂油的树)、橄榄树,这些树使高山更竣,地险而美。因为塌方,一路上我们的进度很慢,车走走停停。不久,前方出现了一条大江,江水深蓝色,水面平静,路也越来越窄,越来越险,好像一不小心就要落入大江一样。同学们全往岩石这边靠,唯恐重心偏向江的那一边。大伙儿替开车的师傅捏着一把汗。车开到了江边,眼前出现了一座铁索桥。为了安全起见,车上的人都得下车步行过桥,让空车一辆辆的单独开过。当地的几户人家告诉我们,这里无法架桥,两边的山形成峡谷,水从中而过,无法打磴,只好用两条铁链拉起,上面铺上木板,就成了一座铁索桥。车开在上面不停的摇晃,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车开过了人再行。这里是两座山的交界处,我们发觉这里的气候非但不冷,反而很暖和,给人一种山清水秀的感觉。我们在桥上慢慢地行走,慢慢地观看。过了桥上了车,便有了一种依恋的心情。车往前开了大约半个小时,便到了平川。下车吃午饭时,发现这里是一个极小的镇。在这小镇上短短的吃饭时间里,当地的人为我们开了一个欢迎会,唱了一首很感人的歌,歌词大意是:

                                     阿哥爬了九匹坡,阿妹淌了九条河,

           百灵山下来迎接,最好的礼物送亲人,

                        礼物只有三大件,主席著作头一件,他是我们的方向盘;

                                     奴隶血泪帐一本,永远不忘党的恩。

                                       生产技术教给你,做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

      歌声很感人,他们爬坡淌河地来接我们,也真难为他们了,确实,要到平川镇来接迎接我们的人,是要走很远的山路的。我们也为他们演唱了歌曲:

             党来撑腰天不怕,群众拥护扎根深,

            不是下乡来访问,不是下乡来探亲,

                                      是改变山区支援农业,建设农村的胜利军呀,

                                      告别了母校走向生活,就象走向明亮的春天,

                                     到农村去,做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让文化的花朵开遍田间

                                       ......               ......

       一小时的吃饭,欢迎会完毕,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去。开始爬小高山,这里的山势不险,山连着山,水连着水。林深似海,竹葱葱。车行期间,云雾缭绕,有如仙境一般。接我们的人说,这里的山埋藏着许多矿产资源,有铁、锌、铜,还有许许多多的地下宝藏等着开发。

       到了山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与视野的开阔,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唱起了那首“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春风送我奔向前”的歌曲。

       车载着我们翻过群山峻岭,到达目的地时,已是晚上九点过了,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街两旁站满了迎接我们的人,他们的衣服也被雨淋湿了,却依然很高兴地把我们接进了招待所,直到大家住进房间后,他们才离去。

        第二天是9月13日,300多号人,每十人一组的分到了各个生产队,由队长接走。我们28人分去开荒建场。来接我们的场长衣着朴素,肩上膝盖上打着补丁,面容慈祥,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象。一路上大伙儿围着他问长问短,农场有多大?有多少人?种些什么果树?因为场名叫“蔬果农场”,大伙认为果树一定很多。场长只告诉我们,走到了农场就知道了。两位大同学轮流背着我,走了十来里路才到、到了所谓的农场,我们才发现这里只有几户汉人,其余除了荒野就是彝族人的聚居地。几户汉人就是后来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居住的社员、他们杀了羊招待我们,我们又拉了彝族人来把那顿美餐给吃了(后来才知道,要吃上一餐肉,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儿)。当时社员也不好说我们什么,只是表现出不太高兴的神色,我们也不去管他们。就这样,我们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我们的第二故乡——盐源县双河蔬果农场,开始了我们新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