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345课:成语“跋前踬后”中,“踬”是什么意思?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两个汉字:“躓(简化后写作‘踬’)、跲”,这两个字在《说文解字》的解说中是互释字。也就是说这是“一对儿”字,完全的同义字。详情如下:

1、躓(踬)。读音有两个:

(一)zhì。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给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躓,跲也。从足,质声。《诗》曰:‘载躓其尾’。”形声字。本义是跌倒;被绊倒。《六书故·人九》:“躓,行有罥戾失足也。罥,读juàn,指网、绳子、套。戾,读lì,违逆。有羁绊,不舒服,不顺利之后的失足。

《诗》“载躓其尾”,指《诗·豳风·狼跋》,现在的《诗经》版本,写作“疐”(音义同“躓”),这句诗的意思是“碍着老狼的尾巴”,说老狼向前踩着下巴上的肉,向后绊着自己的尾巴。这里还演化出来一个成语,就是“跋前踬后”,应用如韩愈《进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多用于比喻进退两难。

(跌倒,绊倒)

又比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躓而颠,故获之。”意思是:杜回绊倒在地,所以俘虏了他。

本义之外,躓还有很多用法,比如:

(1)踏。见《广雅·释诂二》:“躓,踏也。”这个用法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2)碍,阻碍。《广韵·至韵》:“躓,碍也。”这实际上是引申义。比如《列子·说符》:“意之所属者,其行足踬株埳,头抵植木,而不自知也。”殷敬顺释文:“躓,碍也。”(白公胜)精神高度集中,走路时被树桩挡住去路,走到土坑里,头撞到树木伸出的枝干上,自己都不知道。

(3)(在事业上或做某件事情)不顺利。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三:“躓顿:谓挫辱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躓,《通俗文》‘事不利曰躓。’”《初学记》卷二十一引王羲之《笔经》:“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躓矣。”王羲之认为,琉璃、象牙做的笔管,虽然好看,但却不利于书写。

(象牙笔管的毛笔)

(4)(文辞)晦涩。比如钟嵘《诗品序》:“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躓。”

(5)疲困;劣。如清代沈德潜《古诗源·易纬引古诗》:“躓马破车,恶妇破家。”

(二)zh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胝”。即皮上硬茧。《集韵·脂韵》:“胝,《说文》:‘腄也。’或作躓。”

躓(踬)的小篆写法如图:

(躓的小篆写法)

2、跲。读音有两个:

(一)jiá。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跲,躓也。从足,合声。”形声字。本义是绊倒。与“躓”互训。《广韵·洽韵》:“跲,躓碍。”比如《吕氏春秋·不广》:“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躓。”这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现在一般认为是指跳兔,跳兔是一种前腿如鼠,后腿如兔的奇怪动物,也叫蟨(读jué)兔,长短不一的脚使它举步维艰。

(跳兔)

本义之外。跲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窒碍。《礼记·中庸》:“言前定,则不跲。”孔颖达疏称:“《字林》云:跲,躓也。躓,谓行倒蹶也。将欲发言能豫前思定,然后出口,则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说话预先准备好,就不会有窒碍。

(2)退却。《龙龛手鉴·足部》:“跲,却行也。”元孛术鲁翀《知许州刘侯民爱铭》:“据守不跲,故勇于拯民而善御其害。”不跲,就是不退却。

(3)蹄趾。《皇明四夷考》:“神鹿大如豕,高可三尺,短毛,豕喙,蹄三跲。”

(蹄趾)

(二)jié。这个读音出自《广韵》。代。《广雅·释诂三》:“跲,代也。”典籍未见应用实例。

跲的小篆写法如图:

(跲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