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快乐老年435 2020-08-19

上文,我们写到1924年5月20日,徐志摩失恋了,林徽因彻底的拒绝了他,并在6月初与梁思成赴美留学,留下满身伤痕的徐志摩独自舔舐伤口,这伤有多深,反正我隔着文字都能感觉到痛。

都说治愈失恋的良药,那就是开始另一段恋爱。没错,徐志摩就是这么干的,1925年1月份,他开始另一段违反道德的恋爱,对方就是陆小曼。

这个时候,陆小曼与王赓已经结婚2年多,对陆小曼而言是婚外情,对徐志摩而言就是第三者,实际上就是这么个情况。

他们恋爱的过程是这样的,堪称恢宏,绝对可拍成一部好莱坞大片,这部大片我用文字给各位看客演绎。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相识:一个是带着伤口的失恋者,一个是溢满春情的寂寞者,被爱神错牵了线

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泰戈尔的中国行,不但给徐志摩与林徽因创造了很多的相处机会,让俩人旧情复燃,也给徐志摩与陆小曼创造了相识的条件。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相识,就是在那场为泰戈尔准备的《齐拉德》舞台剧的舞台外。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舞台上尽情的演出,徐所扮演的爱神发出爱的召唤,他施出了自己的魔法,要收获一颗芳心,可偏偏道行不够,无法准确的驾驭魔法,魔法施错了对象,这就是在剧院门口卖票的陆小曼。

陆小曼那时候也算是社会上的名流了,为什么会来剧院门口充当卖票女郎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1924年,陆小曼的丈夫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厅长,把自己的爱妻托付给好友胡适照顾,胡适又是泰戈尔接待团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在这么大的历史事件中,把陆小曼喊过来见证历史,一点也不奇怪。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就是这一天,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了。对于相识的过程,也许就是胡适的简单介绍,也许是双方慕名敬仰的相互自我介绍,反正混了个脸熟。因为这时候徐志摩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林徽因的身上。

后来的故事,就如同上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徐志摩失恋了,他带着极其痛苦的心情陪同泰戈尔完成了剩下的中国行程,又陪同泰戈尔去了一趟日本,直到1924年8月才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好友相聚那是自然,想必胡适组织的聚会少不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参与,这就为两个人的互相了解提供了机会,而徐志摩洒脱的个性,也经常去陆小曼家做客,两个人便经常出入舞厅等娱乐场所,这几个月应该是两个人从相识到感情的升温期。

孤男寡女相处久了,很难一直纯洁下去。

相恋:一个含情脉脉以诗邀人,一个奋不顾身以身相许,那一晚他们都沦陷了

1924年底,胡适与徐志摩主导创办的《新月社》成立,社址在松树胡同七号,不久后徐志摩搬到此地居住。

1925年1月16日,胡适在新月社宴请好友,同席的人有张行严、林宗孟等人,当然包括徐志摩和陆小曼,1月19日,这些人再次在新月社聚会,讨论新文学与现代诗。晚上聚会结束,众人离去后,陆小曼又返回,说还有一首诗没太搞懂,想单独请教。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多么俗套的借口,两个人哪还有心情讨论诗,正所谓情到浓时爱自溢,拥抱在了一起,热吻、抚摸,如同电影中看到的场景一样,衣服一件一件的抛下,衣服延伸的方向便是两个人倒下去的地方——床。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首爱情之诗。有些看客会问,作者你咋知道的这么详细,因为徐志摩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的多快;

再摸摸我的脸,烧的多焦,亏这黑夜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像在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锤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各位看客想象力都很丰富,是不是记录的很清楚,绝对的限制级了。

这一夜,越过了雷池,偷吃了禁果,冲破了伦理纲常的约束,俩人从交好到交心再到交身,在你情我愿的同时,正式的把脊梁交给了整个社会。

相离:一个心有余悸远逃欧洲,一个哭哭啼啼病倒闺房,脊梁再硬也经不住万万人戳

俗话说的好,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裤子,更何况是两个社会名人,更是镁光灯捕捉的对象。反正这次偷情被人发现了,接着什么娱乐新闻、街头小报、花边拾遗竞相报道,将两个人的呼吸空间挤的一寸不剩。

因为陆小曼是婚内出轨,徐志摩是“朋友妻尽可骑”,哪容得下世风良俗,哪容得下唾沫汪洋。很快,陆小曼的丈夫王赓知道了,陆小曼的父母陆定夫妇知道了,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老先生知道了,全国的百姓也都知道了,那传播力和社会的影响力,绝对不亚于前几年的王宝强与马蓉。

远在哈尔滨的王赓戴了绿帽子,扬言要杀了徐志摩;

在北京的陆小曼父母气的够呛,直言无脸见人;

远在南方的徐父也气的吐血,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

而对于不怕事大的看客,则津津乐道,期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在这种局面下,徐志摩与胡适和梁启超商量一番,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跟梁启超借了1000块钱,跟《晨报副刊》预支了1000元稿费,买了一张火车票,借道西伯利亚,跑到欧洲去了,时间是3月11日。

陆小曼呢,跑是跑不掉,又耐不住父母的唠叨,只能闭门不出,生起病来。用生病堵住了父母的嘴,也博取了丈夫王赓的怜悯。王赓虽扬言要杀了徐志摩,但对陆小曼还是不忍心说狠话的,回哈尔滨之前,还将陆小曼托付给胡适,让其多照顾。

真是所托非人啊,因为胡适每三天都要给徐志摩写一封信,报告国内的舆论动向及亲人的态度。就这样,徐志摩在欧洲一直躲到7月份底。

因为徐志摩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胡适的,说王赓已答应离婚,不再追究;另一封是陆小曼的,说自己病了,非常想念徐志摩,于是徐志摩一刻不停的回国了。

相持:一个不义在先难以启齿,一个不忠在后飞蛾扑火,两个不伦之人挣扎在藩篱之外

徐志摩回国之后,便于陆小曼商量如何破僵。因为陆小曼仍然是王赓的妻子;陆小曼父母虽然原谅了女儿,不代表也原谅徐志摩接受两个人的感情;徐父更是老古董,对徐志摩不理不睬,也断绝了对徐志摩的其钱财支持。如何说服众人,打破僵局,就摆在两个人的面前。

既然当事人无法亲自去说,只能求与他人,这里面有一个人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刘海粟,也就是陆小曼的国画老师。

刘海粟先说服了陆氏夫妇,因为陆家也是名门大家,知书达理,也知道徐志摩的才华,所以他们并不反感两个人的婚姻,只在乎有辱门风,有失体面,而挽回面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成全两个人,让其结婚。所以陆氏夫妇,很快就松口原谅了徐志摩,还帮着刘海粟去说服王赓离婚。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8月份,刘海粟带着陆小曼和陆母去了上海,要找王赓面聊,第二天徐志摩也自行前往上海。为什么去上海呢,因为不久之前,王赓调任上海,担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参谋长。在上海,刘海粟凑了一桌醋意很浓、绿意葱葱的饭局,因为这一桌不但有徐志摩、陆小曼和王赓这对婚外恋人,还有杨杏佛、唐瑛和李祖法这组三角恋人,刘海粟想一并给解决了。

杨杏佛、唐瑛和李祖法这组三角恋是怎么回事呢?也很奇葩,简单描述下吧。

李祖法是家人给唐瑛早就选好的丈夫,后来杨杏佛见了唐瑛后,被漂亮的大家闺秀唐瑛所深深吸引,便开始追求。尴尬的是杨杏佛和李祖法是同窗好友,是不是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事件有些相似?

席间,刘海粟高谈阔论,说男女的结合是基于爱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违反道德的……还说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了爱情就应该离婚,离婚后应该保持正常的友谊关系,这才是君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等等。

反正就是这番说辞,让王赓最终答应离婚,并在上海办理了离婚手续。这就是王赓修养的体现,高级知识分子的胸怀,最后为徐志摩和陆小曼送上了衷心的祝福。

有一封王赓写给徐志摩的信,部分内容如下:

大家都是知识分子,我纵然和小曼离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给我知道,我定以激烈手段相对……

这是不是王赓的真心话,我们不必追究,反正非常和谐的分手,

相守:一个风度翩翩腹有诗华,一个风情万种玫瑰怒放,两个现象级人物的婚姻绝对低调不起来

陆小曼离婚后成了自由之身,两个单身男女再也没有了伦理道德的约束,两个人于1925年11月正式同居了。

两个人要走向婚姻的殿堂,摆在面前的只有徐父徐申如一座大山了。因为陆小曼对徐志摩的要求,必须是明媒正娶,那么就要求徐父要到陆家提亲。

徐父就这么一个独子,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也自知无法改变儿子的决定,他之所以迟迟不松口,是因为他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

在徐父看来,志摩与张幼仪在法国的离婚协议,以及在国内报纸上登的离婚声明都不算数,只有听到张幼仪的亲口承认才算数,徐志摩能不能与陆小曼结婚,也必须得到张幼仪的许可。

1926年,张幼仪启程从欧洲回国,与徐志摩离婚已经过去了5年。直到6月份,才回到上海的家中。

徐父问:“你与志摩离婚是不是真的?”。

张幼仪点头,说:“是呀”。

徐父又问:“你反不反对他和陆小曼结婚?”。

张幼仪回答:“不反对”

……

站在一边的徐志摩高兴的手舞足蹈,连陆小曼送给他的定情信物,一枚非常漂亮的翡翠戒指都甩掉,摔碎了。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通往婚姻殿堂最后一座障碍跨过去了。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月七日,也就是乞巧节这天,中午十二点,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了订婚典礼。

同年10月3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在北海公园的画舫斋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

证婚人是梁启超,也就是徐志摩的老师。

梁启超问徐志摩:“徐志摩,你是自己愿意,并且又得到父母之命,与陆小曼结婚的吗?”

徐志摩点头回答:“是”。

又以同样的方式问陆小曼:“陆小曼,你是自己愿意,并且又得到父母之命,与陆小曼结婚的吗?”

陆小曼也点头回答:“是”。

于是徐志摩与陆小曼正式结为夫妻,在人生路上相扶相守。

落幕:一个天生浪漫无拘无束,一个天生贪玩守不住清苦,这段婚姻注定以悲剧收场

结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住在老家浙江硖石。

徐父徐母本就对陆小曼印象不好,而在家里生活的时候,陆小曼与公婆同住,也没有收敛,举一例子,可见一斑。

一日晚饭后,一家人在客厅喝茶聊天,陆小曼想早点回房休息,于是唤徐志摩一起。就在两人要走上楼梯的时候,陆小曼突然对徐志摩说:“志摩,抱我上楼。”

徐母事后非常不满,对儿媳张幼仪抱怨说:“你有没有挺过这么懒的事情,她是个成年女子,竟然让我儿子抱她上楼,她连脚都没缠过!”。

不久后,徐父徐母终于无法忍受,搬到北京与张幼仪住在了一起。

传言多可怕,这才是陆小曼出轨的真相,诗人为了情,小曼为了爱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之前,徐父便分割了家产,徐志摩自觉心亏只要了很小的一部分,把更多的给了张幼仪和儿子徐积锴。

结婚后,徐志摩不得不赚钱养家,四处奔波,同时在上海和北京教书,还兼职《新月》杂志社的主编。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飞机飞往北京的途中遇到大雾,飞机失事在山东济南附近的山坡上。

当然,徐志摩突然赶往北京,是为了参加林徽因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仅仅持续了5年时间,就以诗人的离去而落幕。

我经常想,也许这就是命运,在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个结局。婚姻的结合,除了爱情之外,更多的还应该有两颗相守的心去守护。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陆小曼都不具备,他们两个人,就像那团火一样,离的太近就热的灼人,离的太远,就冷的寒心。

就这样吧,只是还原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感情,也没有其它的意思,如果有的话,就是徐志摩最适合的妻子应该是林徽因,只有林的漫不经心才能拴住诗人的心,才能留住诗人的命。

其余只能无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