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医|学|简|史

 山鹰单利平 2020-08-19

写在

前面

+

法医学(Forensic medicine, Legal medicine)过去又称“法庭医学”或“裁判医学”,它是以医学为基础,广泛应用其他自然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因此,它仍属于医学科学的研究范畴,但又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法医学的产生是基于法律的需要,是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也不同于法学,所以说,它是介于医学和法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交叉学科)。面对离奇死亡与巧妙伪装,法医学探求真伪,揭露犯罪,洗刷冤情,解决民事纷争。在当今时代,法医学已成为司法实践中一门必不可少而又至关重要的鉴定科学(鉴识科学)。

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文献记载有关法医学实践活动最早的一个国家。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礼记》和《吕氏春秋》都记载了检验损伤和法医检验制度的内容,如“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这说明当时已有理官进行损伤检验。

1975年,我国考古学界在湖北云梦县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期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十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定名为《云梦秦简》。秦简中与法医学最密切的是《封诊式》,它记载了有关他杀、缢死、首级、外伤、流产、麻风病等检验案例,并有损伤性状的描述、致伤工具的推断、缢死索沟的特征以及手迹、足迹、血迹等方面的记载。《封诊式》中的“封”是指查封,“诊”是指诊察、勘验,“式”是指格式程式,也就是说,它是一部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式的刑事技术书籍。可以这样说,先秦时期(包括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法医学的萌芽时期,更准确地说,战国时期末是古代法医学与刑事侦查技术的萌芽时期。

汉唐时期,东汉时(公元25年至220年)已明确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定义。蔡邕称“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三国吴末(公元253年-280年)张举首次结合他杀后焚尸的案例,,用猪做动物试验,发现了生前烧死和死后焚尸的鉴别办法,即有名的“张举烧猪案”。在当时,有个妻子把丈夫杀了,并放火烧舍,谎称丈夫是被火烧死的,夫家怀疑,向官府告发,妻拒不承认,有位叫张举的县令,取两口猪,—口杀之,—口活之,然后一并用大火烧,查死猪口中无烟,而活猪口中有烟,又验丈夫口中果然没棚灰,证明是死后焚尸,其妻终于负罪。南北朝时期,又有以子血滴父骨的“滴骨验亲法”,认为若是亲,则血沁入骨,否则不入。这—方法虽不科学,但在血型发现前一千年前就想到以血验亲,这在亲权鉴定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唐律》是中国现存亀伤和钴的—部封建法典,其中对致伤的分类“手足、他物和兵刃”,即钝器伤和锐器伤的划分,这在世界上是首先提出的。《唐律》对损伤程度的判定与刑罚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  

 

到了两宋时期,法医检验制度发展得较为完善,对施行法医检验的人员、职责以及初检、复检、免检的范围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并有了许多记载法医检验方面内容的书籍问世,如《折狱龟鉴》(1131年)、《棠阴比事》(1211年)、《洗冤集录》(1247年),其中《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系统法医学著作,它是由我国伟大的法医学家南宋刑狱官宋慈所写。此书对尸体现象、窒息、损伤、中毒、个人识别及现场勘查等方面内容,都作了较科学的阐述与分析。此书比欧洲第一部法医学著作《医师的报告》早了 350年,曾先后译成法、英、日、德、俄等国文字,为我国和世界法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此时是法医学的鼎盛时期。

元明清时期,后人在《洗冤集录》的基础上编著了《平冤录》《无冤录),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律例馆参证古书数十种,修订《洗冤录》,编为《律例馆校正洗冤录》,即后世流传下来的“洗冤录”。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我国开始建立医学院校和医院,有了近代医学的萌芽,西方的法医学也引入我国。1915年,北京、浙江等医科学校开始开设法医学课程,法医检验制度也由过去的只能进行尸体外表检查改革为准许解剖尸体,成为我国法医学史上的一大进展。1930年,中国现代法医学先行者林几教授在北平大学首建法医学教研室。1932年,国民党司法行政部在上海建立法医研究所,林几教授为第一任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卫生部颁布了《解剖尸体暂行条例》并在各医学院校和某些政法院校(北大、人大、华东及西北政法学院)开设法医学课程,培养专职法医并有多种法医学专著问世。1966年开始,公、检、法被砸烂,法医事业也陷入了低谷。1979年随着《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法制机构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促进了法医事业的迅速发展,恢复了高等医学院校招收法医学专业学生,高等政法院校将法医学列为必修课,公安 、司法机关设立了法医鉴定机构,创办了多种法医学刊物,各地又相继成立了法医学会,显示我国法医学正面临着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世界法医学史上,法医学的形成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外表检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古代法医学体系,它发源于我国,盛行于中、朝、日、越等亚洲各国;二是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兴起而形成的现代法医学体系,发源于欧洲,普及于世界各国。

欧洲各国在法医学产生以前的很长时期内,多以征求临床医师的意见来处理案件。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792年至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著名法典(Hammurabi法典)首先建立了医疗过失应负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典中还规定了有关乱伦、堕胎、通奸、强奸等问题。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49年),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父亲有权杀死严重畸形的儿童,精神病人犯罪可以减刑。

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推翻了罗马帝国,首次以法令明确规定检验损伤要请医学鉴定人。公元1100年耶路撒冷王的法典规定,审判案件要有医生的帮助,对谋杀案例要检查尸体,报告损伤结果及致伤凶器。直至16世纪,法医学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未准许尸解,未形成系统法医著作。

16世纪以后,1532年德王卡尔五世(Karl V)颁布刑法,规定暴力死、杀婴、堕胎案件必须由医师鉴定人鉴定,并且允许医生解剖尸体,这无疑为法医学的发展打开了道路。1562年,欧洲法医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法国外科医师巴雷(Ambroise Pare)进行了第一例法医尸体解剖,作出了汞中毒的第一例法医学鉴定。1598年,意大利医师菲特利斯(FortunateFidelis)出版了《医师的报告》(De Relationibus medicorum) —书,成为欧洲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17世纪初,另一部更为杰出的法医学著作是《法医学问题》,由罗马教皇御医PaoloZacchia完成。1650年,德国莱比锡大学首次开设系统法医学讲座。

18世纪以后,欧洲各国法医学成就不断涌现,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法医学专著,如《法医学大全》《系统法医学》《死亡的征象》《论溺死》等,这些就是欧洲早期法医学的发展史。

19世纪后叶至20世纪初,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为主的自然科学和以病观学、细菌学为前导的医学科学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成就,现代法医学便开始形成,并取得许多重要成就,如1814年法国著名化学与法医学教授M.J. B发表的《论毒物》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毒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专著。德国CasPer教授的《实用法医学手册》,奥地利Hofmann的《法医学教科书》都是19世纪最重要的法医学著作。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突飞猛进,促进了法医学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法医学者都在探索将最新技术成就应用到法医学的鉴定中来。例如,吸收邻近学科的成就,发展了法医血清学、法医人类学、法医遗传学。又如,核磁共振技术、中子活化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仪器,也已在法医科研与实践中得到应用。尤其是1985年DNA技术应用于刑事侦査中,使法医学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法律实践的迫切需要,使法医学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死亡时间推断是法医学鉴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精确的早期死亡时间推断在法医学领域又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迄今仍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不断探求新方法、新技术,力求从不同角度寻找最佳方法,制定出一个早期死亡时间推断精确量化的标准与指标,还有待于今后国内外法医学者进一步的努力研究。如探讨心肌及骨骼肌肌动蛋白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对应关系、探讨死后骨骼肌pH与早期死亡时间(PMI)之间的关系。机体细胞核DNA平均含量对于同一物种来说是恒定不变的,而随着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DNA含量有规律的下降,据此建立多参数、多脏器、多元回归方程,给法医学早期PMI的推断提供一种崭新的、富有前景的方法。

一种被称为“DNA画像”的技术,也许会让法医在推断罪犯的体貌特征时更具有把握。根据罪犯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血迹或毛发进行DNA画像,将能够提供罪犯的皮肤和虹膜的颜色信息,乃至其身高和体重。超声萃取、微波萃取技术在毒物鉴定中的应用,多种人体生理功能客观检查仪器的开发,将对人体功能障碍程度作出更为客观准确的评定。

DNA第四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前景,在第二代、第三代测序技术中,序列都是在荧光或化学发光物质的协助下,在DNA聚合酶或连接酶将碱基连接到DNA链上过程中通过读取释放出的光学信号而间接确定的。除了需要昂贵的光学监测系统,还要记录、存储并分析大量的光学图像,这都使仪器的复杂性和成本增加。依赖生物化学反应读取碱基序列更增加试剂、耗材的使用。第四代测序技术的目标是直接读取序列信息,不使用化学试剂,可以大幅度降低测序成本和缩短测序时间。目前,已有纳米孔测序、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电极类穿孔测序以及电子显微镜直接测序等概念性研究。虽然尚无真正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第四代测序技术,但其全新的理念为该技术的使用展示出良好的前景。新一代高通量测序结合经典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方法,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更加高效和准确。华大基因与伦敦国王学院双胞胎研究团队Twins UK共同发起表观遗传学研究项目,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5000对双胞胎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成果将会应用于法医学领域的同卵双生子鉴定以及年龄推断等方面。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逐步规范和完善,必将成为法医学常规检验技术,并在法医鉴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法医学》(第二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