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摹本那么多这仨人才是见过真迹的临摹权威

 陈仓随缘 2020-08-19

有人说,“《兰亭序》六种全为仿品,按现在叫做盗版,可为啥还为之倾倒?”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下,盗版跟兰亭序的“六种”仿品八竿子打不上一杆子。盗版是指现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而《兰亭序》临摹本复制本是古代保存书法墨迹流传的一种方法,假如没有这样一种方法,我们连兰亭序的所谓的“盗版”也是看不到的。你的所谓“盗版”这个词与《兰亭序》流传的保护手段相距太远。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很多的人不要把一些概念错用乱用。

点击加载图片

虞世南临摹的《兰亭序》墨迹

我们再说说你的可以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兰亭序》“六种”仿品?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关于《兰亭序》流传的版本,有多种说法。例如“兰亭八柱”、“兰亭五种”、“兰亭三种”等等,还真没有“兰亭六种”这样的说法。

《兰亭序》从唐太宗时代有摹本以来,流传到后世,最可信最重要最为大家所种的只有三种。这就是冯成素的摹本、虞世南的摹本和褚遂良的摹本。

这个理由主要在于,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他们都是唐太宗时代的人,而且虞世南是直接的王羲之书法体系的承传者,他的老师就是著名书法家智永。欧阳询”在隋朝就是宫廷书法家,对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是非常了解的,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学生,而《兰亭序》这个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在王羲之家族被珍藏起来,不为人所知,是唐太宗时期第一次公开露面的。因此,在唐太宗之前,《兰亭序》是鲜为人知的一个书法作品。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他们是有幸最早在第一时间见到《兰亭序》真迹到的书法家。所以,尽管他们流传下来的《兰亭序》是三个临摹的墨迹,但是,这些墨迹应该是最接近《兰亭序》真迹的书法墨迹,他们临摹的《兰亭序》到底像不像,是有依据可以对照的。所以,历代最重视的就是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他们三人的《兰亭序》摹本墨迹。

点击加载图片

褚遂良临摹的“黄绢本”《兰亭序》“此地有崇山峻领”的领字有“山字头”,此本有米芾题跋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比较可靠的唐代的《兰亭序》书法摹本。一个是墨迹本的《兰亭序》因写在黄色绢上,所以叫“黄绢本兰亭序”。据说,这个摹本是褚遂良的另外一个摹本墨迹,这个摹本后面因为有米芾的提拔,所以被后世认为是比较可靠的一个唐代《兰亭序》摹本。

这个《兰亭序》唯一不同的是,所有《兰亭序》上“此地有崇山峻领”的“领”字,没有山字头,但是这个摹本的“领”字,有山字头。其余地方笔法、风格大体都差不多。

这个黄绢本的《兰亭序》,收藏在台湾著名收藏家林柏寿(1895—1986)的“兰千山馆”。林氏因收藏黄绢本《兰亭》和怀素《小草千字文》,因此斋号为“兰千山馆”。

点击加载图片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冯承素摹本《兰亭序》

以上四个《兰亭序》摹本不但属于唐代的墨迹,而且都是唐太宗时代的书法家临摹的墨迹,所以,被后世认为是《兰亭序》的祖本临摹本,也就是说、《兰亭序》能够流传下来,完全是依靠这三个书法家的四个摹本才得以流传至今,因此,他们《兰亭序》临摹的历史功绩是功不可没的。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书法作品,就是通过临摹这样流传下来的,如果把历代临摹《兰亭序》书法都集结起来,起码有100多个。这其中宋代有米芾的临摹,元代有赵孟頫和俞和的临摹,都是非常精彩的。但是这些临摹是根据唐代的临摹而再临摹出来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王羲之的书法,王献之的书法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临摹流传下来的,如果没有王羲之书法的临摹作品,真迹早就灰飞烟灭了。

点击加载图片

《万岁通天帖》中王献之的《廿九帖》

比如说,在唐代武后万岁通天年,王羲之的后代王方庆把家藏的100多本王氏家族的书法献给了武后欣赏,但是武后很客气,她欣赏了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之后,令宫廷把王室家族的这些作品复制了一个《万岁通天帖》之后,就把真迹还给了王方庆,可是今天,临摹本保存下来了,王方庆保存的王氏家族的真迹,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的珍贵作品,全都灰飞烟灭了。

历史上有很多书法真迹,就是因为缺乏临摹而灰飞烟灭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临摹书法作品就叫盗版,你的这个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而且我觉得也是对临摹书法这种功德无上的历史价值的一种否定和批判,这是没有历史责任感的。

点击加载图片

欧阳询临摹的《兰亭序》,北宋刻石于定武,又叫《定武兰亭序》

在所有最可信的临摹版中,还有一个特殊的临摹版本,是根据欧阳询的临摹作品碑刻下来的一个《兰亭序》刻本,这个《兰亭序》就叫“武定本兰亭序”。《武定本兰亭序》是北宋时期刻的,由于是依据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临摹的版本而上石摹刻,所以,也被认为是最值得信任的一个《兰亭序》仿品。

以上五个兰亭序的摹本就是最可靠的也是历代非常认可的“下真迹一等”的《兰亭序》摹本。

为什么只有这五个书法临摹作品是被认为可以“代替”王羲之书法真迹的临摹呢?

第一个原因是时代

这些书法临摹作品,来源临摹者亲眼目睹过《兰亭序》,而后世的任何一个书法家就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亲眼目睹《兰亭序》真迹到机会。

第二是权威

这些书法家,他们都是大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技能是非常高超的,非一般人所能比拟,因此,他们临摹的精度和深度都值得后人膜拜,即使是他们的习作,那也是值得我们后人从这些大书法家的地位上来学习的。这种大书法家的权威地位也是利益是公认的,因此这两个原因就造就了,唐代的摹本是最权威的《兰亭序》临摹。

点击加载图片

褚遂良的《兰亭序》摹本,此本与虞世南、冯承素三个摹本被誉为“下真迹一等的”王羲之《兰亭序》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五个《兰亭序》临摹作品当中唯一的一件是根据欧阳询临摹作品的碑刻本《兰亭序》。这个版本的拓本流传到元代,被赵孟頫所获之后,赵孟頫对此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一路上写下了十三个题跋,这就是著名的《定武本兰亭序十三跋》。赵孟頫的《定武本兰亭序十三跋》,不但是赵孟頫著名的书法美学和书法理论思想,而且也是书法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这就是从《兰亭序》开始,本身就存在着碑学和帖学相提并论融为一体的情况。

像赵孟頫这么著名的书法家,他也没有认为帖学高于碑学或者碑学高于帖学,他把帖学和碑学都看做是同等的地位,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本来的一个面目。

也可以说第五本《兰亭序》的流传,标志着中国书法碑学和帖学永远是不能分离的一个体系。

点击加载图片

米芾为“黄绢亭序”的题跋

自古学习书法就是来源于碑刻和帖学两个来源的,比如说小篆就是从石刻中来的,大量隶书学习,也是从刻本学的,唐代和宋代学书法,有相当多的楷书都来源于碑刻。比如说,学习颜真卿的书法,欧阳询的书法,等等,都来源于碑刻,并没有墨迹。

事实上,就是有楷书的墨迹,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拿着墨迹去学习大师的书法,例如像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这么著名的书法家,哪里可以人人都有他们的一个书法真迹作为字帖学呢?

所以宋代依据欧阳询临摹《兰亭序》碑刻的《武定本兰亭序》对于王羲之书法的传播贡献是很大的。

这个碑刻拓本被北宋的书法家收藏家薛绍彭得到之后,也是爱不释手,如获至宝,兴奋之余题诗一首:

东晋风流胜事多

一时人物尽消磨

不因醉本兰亭在

后世谁知旧永和

足见《兰亭序》在书法上,在历史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正如薛绍彭所言“不因醉本兰亭在,后世谁知旧永和”?是呀,中国历史上有皇帝年号的共500多个,唯独一个很不起眼的,半边中国的永和九年只因为一篇《兰亭序》而万古不朽。而永和这个年号总共存在了12年。这就是一篇《兰亭序》的伟大之处。

点击加载图片

薛绍彭的书法作品

《兰亭序》不但是一篇书法名作,同时它也是一篇文学名著。因此,在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它的魅力也是由书法和文学两个层面构成的。后世的书法家,学者,诗人,政治家,等等,众多的著名人物都喜欢《兰亭序》这篇文章或者兰亭序这篇书法。模仿《兰亭序》书法的书法家,在宋代以后层出不穷无以数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一生临摹《兰亭序》达百通,至今流传下来的就有六种。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临摹的《兰亭序》被列入“兰亭八柱”之一。他书写的《兰亭序》流传至今的有四件作品。清代画家书法家八大山人、郑板桥他们都用自己的书法方式或者临摹过《兰亭序》,或者创作过以《兰亭序》为文本的书法作品。

点击加载图片

文征明临摹的《兰亭序》书法作品之一

我们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临摹的《兰亭序》别具一格。杨再春先生临摹《兰亭序》200余次。还有许许多多的书法家,诗人他们或者临摹《兰亭序》,或者用《兰亭序》的文本作为书法创作的题材。

不过,后世书法家学习《兰亭序》,他们仅仅是从摹本再来临摹,这就跟唐代书法家亲眼见过《兰亭序》临摹出来的《兰亭序》还是有一定质的差别的。所以最重要是唐代的摹本,以及根据唐代摹本的碑刻都是可信的,而后世的书法家所临摹的《兰亭序》,就只能是一种借鉴了。

总而言之,喜欢《兰亭序》,用《兰亭序》来创作书法,是一种书法情怀,是一种书法文化的承传,这么多的人,这么长的历史上喜欢《兰亭序》是一种不朽的传统,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兰亭序》它集结着中国人的书法情怀和文学情怀,王羲之他不但是一位书法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我们学习《兰亭序》既是学习文学,也是学习书法,书法和文学是分不开的,没有文学就没有书法,同时好的文学作品,也需要精美的书法作品来为它锦上添花,这是《兰亭序》给我们最大的启示,这是《兰亭序》永远不朽的价值所在。

如今,为了更好的承传《兰亭序》文化,中国书法的最高成就奖也叫兰亭奖。(本文394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