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兰亭》11家秀 谁的兰亭更接地气?

 伯乐书香小屋 2016-05-21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兰亭序》正是书风由质趋妍的行书代表作品,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世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的,曾留下不少临作的经典,现列古今11家,看谁写的《兰亭序》更接地气?

NO.1《虞摹兰亭序》


  
/唐代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

 此本质地为白麻纸,系唐代物,一些字有明显勾笔痕迹,当属唐人勾摹本。此卷直至明代,一直被认为是褚遂良摹本,后董其昌在题跋中认为似永兴(虞世南)所临,后世就改称为虞世南摹本,清代梁清标还在卷首题签唐虞世南臨禊帖。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清代刻入兰亭八柱,列为第一。

 

NO.2《褚摹兰亭序》


/唐代 《褚摹兰亭序》卷,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cm,横88.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原迹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羲之书法,在得到《兰亭序》真迹后,曾命当朝书法名家褚遂良、欧阳询以及弘文馆拓书人冯承素等勾摹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布扬。真迹据记载已随唐太宗殉葬昭陵。这些唐摹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为褚遂良摹本,存世的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墨迹摹本,多属此系统,以冯摹的神龙本为最佳;一为欧阳询摹本,刻帖定武本即源自欧本,为存世最佳的石刻帖本。 



NO.3 《冯摹兰亭序》


 
/唐代 《冯摹兰亭序》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冯承素: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直弘文馆为招书人。唐太宗曾出王羲之《乐毅论》真迹,令冯摹以赐诸臣。冯又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其它事迹不详。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精细。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后纸明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馮承素奉勒摹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蘭亭禊帖,遂定为冯承素摹本。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NO.4 赵孟頫《临兰亭》



/元代 赵孟頫《临兰亭》

赵孟頫酷爱兰亭序,其过目及临摹者,不知凡几。此缩临本尤美妙无匹。


NO.5  王铎 临禇摹兰亭



/ 明代 王铎 临禇摹兰亭 行书


NO.6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



 
/明代 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 29.2×120.5cm 嘉靖三十七年(89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NO.7 八大山人节录《兰亭序》


 
/清代八大山人节录《兰亭序



NO.8 邓散木临兰亭

 

/民国 邓散木临兰亭(局部)

 


NO.9 沈尹默临兰亭


/民国 沈尹默临兰亭(局部)

NO.10 龙开胜临兰亭

 
/当代龙开胜临兰亭

NO.11  王家任小楷兰亭

/当代王家任临兰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