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ngew:镍催化羰基型Heck反应

 CBG资讯公众号 2020-08-19

Heck反应,即烯烃芳卤或者拟卤化物偶联反应,是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最重要的转化之一。这种反应具有多种优势,包括起始原料的易得性,取代烯烃的普遍性和反应的稳健性。从机理上来说,反应过程经历金属与C-X键的氧化加成,C-Cπ键的插入,β-H消除,以及碱作用下的还原消除。理论上来说,羰基也可以作为Heck反应的原料,因为醛类化合物的C-O键也可以经历插入反应,得到酮类产物(图1)。


图1. Heck反应和羰基型Heck反应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鉴于酮官能团可以与醇、酯、烷烃和烯烃反应,以及酮在重要有机分子中的突出性,醛类和芳卤或者拟卤化物反应生成酮,成为了热门研究课题。例如,醛与2-氨基吡嗪、叔丁基肼或者吡咯烷缩合,生成的活性组分可以与芳卤进行Heck反应或者交叉偶联,水解之后得到酮产物(图2a)。醛直接偶联也是可行的,例如,钯催化的分子内偶联合成苯并环丁酮(图2b)。光氧化还原催化剂参与的自由基型分子间偶联也有报道(图2c)。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类型芳卤与醛之间的偶联反应。


图2. 芳卤或者拟卤化物与醛偶联合成酮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近期,来自渥太华大学Stephen G. Newman团队,报道了镍催化有机三氟甲磺酸酯直接偶联反应,新方法使用简单的催化体系,底物当量相近,还可以避免使用定向取代基和化学活化(图2d)。相关论文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为了找寻通用性的羰基型Heck反应条件,作者开展了基于机理假设的高通量实验(HTE)。在测试新反应时,这种策略通过最初的机理假设来缩小变量范围,然后使用HTE技术开展实验,验证假设。对于醛与芳卤或者拟卤化物进行的偶联反应来说,以图1所示的Heck型机理作为基础,作者先筛了一系列关键变量,包括金属催化剂(Ni或Pd),配体(单齿配体或者多齿配体;P、N或C),碱(有机碱或者无机碱;强碱或者弱碱),以及卤代物(例如,Cl、Br、I、OTf、OPiv、OTs、OMs)。实验所得最佳催化体系为:Ni(cod)2(10 mol%),Triphos(12 mol%),2,2,6,6-四甲基哌啶(TMP,1当量);反应原料为三氟甲磺酸苯酯和1.1当量的苯甲醛,产物酮的产率为97%(图3,entry 1)。


图3. 反应条件优化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接下来,作者对反应底物三氟甲磺酸酯和醛进行了拓展。如图4所示,具有供电子基、吸电子基和位阻的两种底物都能兼容此反应(1-10)。杂环底物(11-19)以及含有敏感基团的底物(20-23)也可以反应。脂肪醛的反应稍显困难,需要把TMP换成奎宁环,才能合成目标酮产物(24-29)。此外,作者还利用此方法合成了生物活性分子α-生育酚衍生物30和雌酮衍生物31,以及骨质疏松症药物雷洛昔芬的前体32


图4. 底物拓展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通常情况下,由于β-H消除和还原消除步骤难以进行,镍催化的Heck反应相对少见。为了比较本反应与传统Heck反应的催化活性,作者设计了一些实验。首先是有机三氟甲磺酸酯和苯乙烯以及乙烯基正丁基醚的反应(图5a),结果表明,新反应的催化体系可以胜任Heck反应的所有基础步骤。然后是动力学同位素效应研究(图5b),实验显示,控速步骤中没有氧化插入导致的C-H键断裂,金属化-去质子化也没有发生。


图5. 机理实验

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最后,作者通过催化剂和碱负载量的实验研究,证明了新反应可能是通过Heck型机理进行的。

总结

Stephen G. Newman团队开发了新的镍催化羰基型Heck反应,实现了有机三氟甲磺酸酯和醛偶联生成酮。值得一提的是,高通量实验(HTE)在筛选反应条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doi/10.1002/anie.201710241/full

The Newman Group

https://www./


StephenG. Newman

来源:The NewmanGroup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