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三个“痴”女子

 少读红楼 2020-08-20

在《红楼梦》中有的人如薛宝钗一般“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采用消极避世的态度生存;有的人如王熙凤一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负了卿卿性命。”采用精明算计的态度生存;可还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为了自己内心的情与义,为了自己内心向往的诗和远方,痴痴地活着。她们将这份痴献给她们内心最初的美好。

情痴:龄官

龄官在书中初次正式登台便是为元春省亲唱戏,元春很是喜欢她便叫太监赏了她:“龄官最好,再作两出。”贾蔷要她作《游园》、《惊梦》两出,她因不是本角的戏,不肯做,定要做《相约》、《相骂》。

这是龄官忠于职守、热爱舞台的表现,因为只有唱本角的戏她才能以最好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才不会辜负这个舞台。这是龄官对舞台唱戏之情的第一层情痴。

贾蔷扭不过她,只好依了她,贾妃看了,"甚喜",说"不可为难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又赏她东西。元春如今虽贵为皇妃,在宫中却只得处处小心谨慎,在看到龄官这样有个性的表现后,估计让她想起了当初那个在贾府中无忧无虑有祖母、父母疼爱的自己。曹雪芹用元春这“甚喜”的表现更是突出了龄官这份“痴”的可贵。

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中,龄官在下雨天时跪在蔷薇花架下用金簪在地上痴画"蔷"字,被骤雨淋湿尚不知觉,把局外人宝玉都看痴了。这是龄官的第二层情痴——对贾蔷的爱情。

她是大观园中地位最低下的优伶,而贾蔷是高高在上的贵公子,即使有缘,她也终只是贾蔷身边的一位姨娘,以她如林黛玉般的戏子她定是不甘,她也明知姨娘将会是一个火坑,但她不怕,还是一遍遍地划着“蔷”字,只是痴痴地为心中的那份美好付出。

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贾蔷为了讨好她而买了会衔鬼脸儿和戏旗的雀儿,把别的女孩儿都逗笑了,唯独龄官一人讥道:"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笼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好不好"?"

龄官不光言词犀利,而且直接指出大观园为牢笼,谴责贾府花钱买戏子为贵族享乐,而不顾拆散众多贫贱家庭的不义之举,最后她逼着贾蔷拆烂雀笼,放飞雀儿。这是她的第三层痴——寄托向往自由之身的理想。

义痴:晴雯

笔者一直以为,宝玉对待晴雯的感情更多的是兄长般的情义,而非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晴雯对待宝玉更是有情有义。

在第八回中,宝玉早起高兴,写了三个字吩咐晴雯贴出去。晚上,当宝玉问晴雯那三个字的去向时,晴雯笑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儿上的。我恐怕别人贴坏了,亲自爬高上梯,贴了半天,这会子还冻的手僵着呢!”

要知道,当时正是下着鹅毛大雪的寒冬,寒风凌冽,大雪纷飞,在这样的天气下,一贯有丝娇生惯养之气的晴雯却能够忍受天气的折磨,亲自为宝玉贴字,只是怕宝玉的字被人糟蹋,足以见得她对宝玉的情义,这也是她对宝玉的第一层义痴,痴到不为恶劣天气所影响。

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晴雯拖着病体,为宝玉缝补衣服。书中描写道:“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此时的晴雯确是有点痴了,是因为病痛的折磨让她头脑发痴,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痴,激起了她对宝玉的情义,让这份简单的头脑发痴上升为对宝玉忠心耿耿的“义痴”,支撑她完成了缝补工作,因为她明白,若不缝补完成,第二天宝玉又要遭骂。这是她的第二层义痴,痴到不为病痛影响只是忠于自己的工作,忠于对宝玉的情义。

或许在晴雯每次“发痴”时,她心里想到的是宝玉为讨她欢心而陪她撕的扇子,是宝玉知她爱吃而特意留的豆腐皮包子。对于这份情义,她不同于袭人以身相许,而是仅仅以“痴”来相还。

梦痴:香菱

香菱的一生犹如一场梦。

笔者一直相信香菱是记得自己曾是甄府千金的身份的,可是不管别人问她什么,她都只答不知道,这不仅仅只是香菱因曾被拐子毒打而形成的条件反射,更是因为和拐子相处的那段时光,她不愿意再回忆。对于记忆,她是“痴”的,而这份“痴”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从此以后她是香菱,不是英莲,她要在大观园重新展开自己的诗和远方。

进入大观园中的香菱开始沉迷于学诗。书中写道:“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香菱一接触诗词便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或许是诗词中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开拓了她因受拐而局限的视野,让她发现了世界的另一处美好,从而激起了她心中对诗词对梦想的追求,让她渐渐“发痴”。

紧接着黛玉为香菱留下了咏月诗的作业。香菱连作两首,都被黛玉否决。此时的她已经达到了“越性连房也不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的“痴”境。

正是这样的痴让香菱于梦中忽得八句咏月诗,或许香菱曾多次渴望在梦中能够再次与家人团聚,在经历了无数次等待与失败后,她才无奈借嫦娥之口发出感慨“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的痴不仅仅是对学诗,更是对她心中的那个团圆梦。她可能也曾幻想,借助诗词的力量走出大观园,走向远方,去寻找自己的家人,所以她的内心才越发执着,为了内心美好的梦想而“发痴”。

龄官、晴雯、香菱,她们又何尝不明白自身的结局呢?龄官明白自己难得自由之身,难以与贾蔷拥有未来;晴雯明白自己心比天高太过招摇,定会引火烧身,难以久伴宝玉;香菱明白自己与家人团聚更是堪比登天之难。但她们看破悟破却不说破,只是用自己内心的“痴”来追求自己的向往。她们不渴望获得什么,但起码要让这份“痴”不负初心。

作者:颦安,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