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来入侵物种——豹纹脂身鲇(清道夫)

 七同居士 2020-08-20

截至2020年8月,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中文俗名:清道夫、琵琶鼠、垃圾鱼

形态特征

体长 25~40 cm,呈半圆筒形、侧宽、背鳍宽大,尾鳍是呈浅叉形,腹部扁平、体呈暗竭色、全身灰黑色带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布满黑色斑点,表面粗糙有盾鳞,头部和腹部扁平,左右两边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须 1 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
雌性背体宽,倒刺软而柔滑,体色较淡不发黑,胸鳍短而圆;雄性背体狭,倒刺硬而粗糙,体色较深发黑,胸鳍长而尖,胸鳍有追星。

生物学特性

属热带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适温 23~28℃, 适应性强,喜欢弱酸性水,耐低氧能力强,易养殖;有吸盘,常吸附于池壁四周,舔食残渣剩饵,因而得名豹纹脂身鲇。

成鱼体长达到 30cm,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点。豹纹脂身鲇对光敏感,有惧光性。

晚上在远处用灯光照射池壁上吸伏的豹纹脂身鲇,只要光线照到,即使没有任何响动,也会快速潜入水底,躲避光线。

在南美洲,3~6 月份开始怀卵,9 月~次年 1 月份为排卵季节,一次产约 700~1000 颗卵粒。

地理分布

原产南美洲,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入侵历史

1980 年引入我国,因其作为观赏鱼出现。

现广布于广东、湖北、台湾、广西、陕西、四川、重庆、江苏、江西、海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云南、吉林。


入侵危害

成年的豹纹脂身鲇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 3000~5000 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防控方法

严控人为引种和传播,防止扩散到自然水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