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随笔十条(新)

 李侃likan 2020-08-20

诗歌随笔十条(新)

一、诗也需要先乱后治

“诗境界”与“诗语言”才是我最关心的问题。至于网络上的诗如何如何糟糕、烂,只要我具备了这两种能力,就会自动去识别。再说这两种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时间积累,也必须在诗写实践中来慢慢提高。所以,只要不玩弄诗不功利于诗,只要有一种敬畏诗的态度,我怎么写都可以。没有乱哪有治?乱自有乱的道理。这可能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理性的狡计吧!

二、好死不如赖活着

身体为地,可生万物;灵魂为天,统领生命。身体和灵魂在人中可以完美统一。人可以尽人性穷地理直达天命,过着圣人生活。一般进路是,先从形而下之“器”的状态穷理,推进到形而中之人性,再向形而上之“道”(天命)的方向努力。理想身体是健康状态,理想灵魂是明天道。一个健硕的身体配上一颗智慧的灵魂,不就是圣人、超人、仙人吗?所以,只要你达到知天命过起圣人的生活,就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了。

三、后现代有后现代的毛病

如今后现代散了,散到只能自摸、自慰、无聊。当然自摸自慰也是一种方法,也是历史的必然,体现在一个“自”上。实际上世界哪有纯粹的“自”?如果我把世界比喻成一个同心圆,那么一些人老想往中心挤,而另一些人喜欢躲得远远的。后现代就是躲得远远的那部份,看起来他们是各玩各的,实际还是脱离不了同心圆这个场。世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中心主人,历史走到今天也该玩玩边缘的了。所以你看今天的诗歌,把边缘玩的那个转呀,自我陶醉呀。不是说不应该,只是多了久了就疲了。就像当年疲惫于中心主义一样如今疲惫后现代,这时的你又有可能反过来想念中心主义。世界真奇妙!

四、没有绝对退出的我

退出诗与不退出诗不重要。而且你真退能退得了吗?退的痕迹能抹得掉吗?诗应是天然去雕饰,关键的因素是在场,体现的是语言的幽默与神力。如果没有场,且写前先有一些所谓意、旨之类的东西,读起来就总给读者一种塞的感觉。这样的诗只有智性而无神力,我是要警惕的。

五、诗就在诗的过程中

过程才是事情本身。苏格拉底的谈话价值就在过程本身,而不在结果。苏格拉底的结果常常会被推翻的,比如“知识就是美德”,“美就是美的效应”。

六、现象与本质

康德的现象与本质是分裂的。现象就是现象,属经验世界的问题;本质就是本质,本质不可知,这是超验世界的问题。

黑格尔的现象与本质也是分裂的,而且是分层的。但是,本质是可以通过现象了解的,它们有一种辩证的关系。本质通过现象来深入,透过现象在其背后发现本质。现象,是意识的经验显现,而本质是“我们”的一种额外的做法。但它们还是两回事,不可能把现象等同于本质。

胡塞尔的现象与本质是一回事情。现象等于本质,现象学就是本质之学,现象本身就构成本质。意向性,意向对象,意识的本质结构,实际是说意识的智性直观现象,就是意识之本质。

七、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想到唯物辩证法,就像我从黑格尔的意识的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辩证运动,想到我的诗歌修改:一遍遍修改,一次次成熟。这个修改的过程不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推动吗?

八、科学之路

黑格尔认为,科学在它的现象里面。比如“精神现象学”,它是走向真理之路。但是科学不要以为可以把自己和那些假象或错误撇清关系。科学本身也是假象,但假象是一条路。科学要投身于这条路,才会越来越清晰。如果科学不这样看,那它就会堕入怀疑论,就会是一种欺骗。

那么,诗呢?是不是也要进入这条从暗变明的道路,才会不至于是一种欺骗?诗之真理之路如何规定?它有明暗之分和从暗变明的道路吗?慎思之。

九、真理之路

康德的在认识之前要对认识工具的性质和使用范围,以及对工具的选择,要进行一番严密的考察,黑格尔认为这是康德对认识的不信任。黑格尔的态度,反过来把康徳的不信任置于不信任。他以为康德这种谨小慎微是永远进入不了真理之路,害怕犯错误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错误。黑格尔明确说,错了不要紧,只要你进入,哪怕你不断地犯错误,只要你不停留在一个错误上面,犯错误就是现实的认识。黑格尔说,对真理的现实认识,对真理的求索之路,就是你要去做,你要下决心。

吾以为,诗歌也如此。诗歌之认识,诗歌真理的追求,就在诗歌写作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路上。

十、诗就是诗,不为什么  

为什么而写诗,语言是被动的、工具性的、僵化的。因为你的“为什么”限制住了你的语言,你把语言导向了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我所要的诗,恰恰是不为什么的。是语言在写人,非人写语言。是冒出来的语言,非让你去写不可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完全敞开的,它让你自由去选择。它有的是可能性,没有现实固化。它很主动、源始、存在,可感性极强。这种语言写出来的诗,就是诗,也只能是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