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周岑岑作品丨观黄鹤楼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作者简介:周岑岑,安徽淮南人,八零末女作家。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签约作家,《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淮南工作站站长。多篇散文、小说、诗词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日月》《作家天地》《了然文学》《重庆法制报》《诗词书苑》《安徽网》《东方精读》《淮南发布》等各级报刊杂志和网站。曾获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第五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二等奖。


当淮南飘落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带着复习教材和长辈的散文集《飞雪千年》来到了黄鹤楼。如果不是为了这次考试,估计我是不会选择在冬季去武汉的。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考试结束后就直奔黄鹤楼。值得欣慰的是,这个季节的黄鹤楼游人不算多,我可以静心地去品味这壶泡了千年的极品名茶。

当我站在黄鹤楼前,“气吞云梦”四个大字马上会给人一股豪壮无比的感觉。步入景区,一栋古色古香的阁楼出现在眼前,不用说,这就是黄鹤楼了。我举目望去,黄鹤楼气宇轩昂,蔚为壮观,比李天王的玲珑塔还雄伟,高高的塔尖直耸入云,飞檐凌空,雄伟恢宏,气势非凡,仿佛一根擎天柱,矗立在蛇山之颠。从外观上看,黄鹤楼素来是人们所向往的胜景,久已慕名的我这次可以如愿以偿了。来到了雄踞武昌蛇山之麓的黄鹤楼,真正体味到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味来。每当我读到唐人崔颢的黄鹤楼这首名诗,就会想起游览黄鹤楼的情景来。

我所知道的是,黄鹤楼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当时是一座用于军事掺望和指挥用的岗楼,后来逐渐演变成文人墨客登高吟诗作画之处。历史上的黄鹤楼命运坎坷,历经沧桑,屡建屡毁,最后一楼焚于清代光绪年间。1985年,经过四年多的精心打造,黄鹤楼得以重现光彩,中外游客蜂至沓来,络绎不绝。这座名楼就永远地被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武汉市的蛇山上,重建后的黄鹤楼,高五十来米,有五层,60个飞檐翘角,壮观雄伟,富丽堂皇,堪称“天下江山第一楼”。今天我身临其境,立即感觉到黄鹤楼儒雅、神往的韵味,尤其读到唐朝崔颢的黄鹤楼古诗,这种感觉更甚。纵观历史,它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三大名楼,惟黄鹤楼的金碧辉煌,气盖大江,实是名不虚传。

登上楼,我细观黄鹤楼的建筑风格,即显出它的古朴、典雅、凝重的特点。五个楼层,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一楼反映的是神话,大厅的壁画上有一位跨鹤仙人正向蓝天飞去。二楼则呈现历史。我走进大厅,一篇《黄鹤楼记》映入眼帘,字迹端庄秀美,据说这是留存至今最早的一篇楼记,这里详尽记载了黄鹤楼的有关情况。墙上的壁画《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而三楼的壁画生动描绘了李白、崔颢、岳飞、刘禹锡等十二位唐宋名家形象。四楼展现的是当地名家的一些书法墨迹。

阁楼里,还有从古至今黄鹤楼样子的模型,看着这些模型,我不禁称赞起了古人的智慧,经过无数次翻修,黄鹤楼一次比一次雄伟,令人称奇。在我儿时时,还曾一度闹不明白,为何仙人要乘黄鹤去?今天登上黄鹤楼顶层,江城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之水碧波荡漾,浪花翻腾,所向披靡,赛过湖泊,敢比大海,气势雄伟,不禁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才知仙人乘黄鹤的真正目的了。

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

当我爬上五楼,已是气喘吁吁,可游兴正浓。顾不得休息,忙着端起相机对准窗外四周美景贪婪地拍摄起来。举目远眺,似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窗外江水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山色苍茫,云雾游动,炊烟袅袅。西倚长江,与对岸龟山遥江相望,景色宜人,妙不可言,真可谓“天下绝景”也!

我身居景中,果然感到很有气势,远处长江横亘眼前,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对面龟山上的东湖电视塔高耸入云,远处一条汉江把汉阳、汉口分成两块,而我所在的地方就是武昌,所以称为武汉三镇,这个时候再读崔颢的黄鹤楼,才真正体会了诗中意境。

“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真是太妙了!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气吐纳,大江气象动荡,江上舟辑如织;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此。令我更加感到,黄鹤楼不论是飞檐流阁还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非常壮观,的确是天下少有啊!这就是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黄鹤楼虽因武力而建,却因文学而闻名遐迩。三国时,吴王孙皓建造黄鹤楼,是为了三楚地区的防务,西拒刘蜀,北抗曹魏,进而逐鹿中原,以成就他千古霸业。直到唐初,黄鹤楼在历史上的角色,一直是江边防务的一个军事场所,直到崔颢的到来。崔颢让黄鹤楼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一个唐代诗人,算的上初唐文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擅长七律,一曲《黄鹤楼》就要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狂野诗仙李太白惊叹不已。黄鹤楼主楼二楼的大厅里,开篇就是《黄鹤楼》诗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透过回廊四下而望,夕阳下的武汉三镇,像是笼罩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万里长江西来东去,惊涛掠岸,烟波浩瀚,再读诗文,崔颢笔下的景,一下子竟然清晰起来。崔颢心中的情,竟然是那样的熟悉,他写出的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心情,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心情。崔颢一曲,绝唱千古。文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没有时空的限制,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褪色。崔颢的黄鹤楼,是一个清新而又惆怅的梦。从此,黄鹤楼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纠结点,一定程度上,它成了中国古代仕人的某种寄托和安慰。

崔颢之后,又过了很多年,李白来了。李白一生四处漂泊,所到之处,或低吟浅唱,或慷慨悲歌,留下了不少佳句。但是,如果稍微对李白的诗有所涉猎,你会发现,李白是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多写几句的。诗仙神踪飘忽不定,大半是挥毫之后,把酒一饮,就飘然而去。

然而,黄鹤楼却大不一样,前前后后,老夫子留下的诗,竟然有五首之多。黄鹤楼,是李白活动最频繁的地方,足见他对这里的喜爱。李白第一次来黄鹤楼,就被晴川阁,鹦鹉洲的景致所吸引。虽然说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人还是不改狂放不羁的豪气,该说的还是得说,该写的还是要写。于是,我们在《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看到了他与友人的情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们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看见了他的悲愁: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我们在《望黄鹤楼》中,看到了他的飘逸: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诗仙的风骨就在于此:坦然豪爽,从不扭扭捏捏,这股豪情,后世文人,能出其右者,我看只有苏轼一人。可惜,苏轼在黄鹤楼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即使曾留下,也无诗词文献可考。不过这不遗憾,没有东坡,黄鹤楼一样的风采依旧。我曾经想过,要是当年贬谪黄州的东坡先生能够跨过长江,驾一叶轻舟,逆流而上,当黄鹤楼与先生遭遇,他会不会写出像《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雄奇俊健的诗文呢?答案是肯定的,他能,而且会像他的前辈们一样潇洒。黄鹤楼,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所在,只要你稍微在檐角一站,你的思想或者意念,都会不由自主地弹唱成美妙的音符。它存在了千年,历经风雨,虽然数次被毁,数次修复数次重建,作为中国文人的一个思想寄托,它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这一次,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带上我的美酒,打算要去跟黄鹤楼赔个罪。因为,我知道了我所崇敬的一个英雄,岳飞,他也曾经去过黄鹤楼,而且,还留下了诗文。而我却曾经误解了黄鹤楼,我一直以为,它只是一个骚人墨客表表志向写写风月发发牢骚的地方,知道岳飞在黄鹤楼的活动后,我对黄鹤楼的感情一下子神圣了起来。岳飞在黄鹤楼留下一首词,是在驻守鄂州时所作。将军在击败金军多次进攻后,南宋朝廷却把他调往鄂州,脱离了抗金一线阵地,对于一个急于为国家收复失地,急于救百姓于水火中的有志军人来说,这是很苦闷的。于是,黄鹤楼成了岳飞在营务闲暇时消遣苦闷的地方。那是个烽烟弥漫的黄昏,诗人登上了黄鹤楼。他北向而望,叹故国破败,神州陆沉;悲统治者荒淫无度,无所作为;怜百姓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一曲《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于是就横空出世: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莲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戗,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请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黄鹤楼上,这首词只是摘录了后面几句,但能在岳飞广场看到将军的铜像,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喜悦。将军神情严肃,北向而望,望他的故国,望他的江山。“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我感受得到他要收复失地,力挽狂澜的决心,我也体会得到他生不逢时,难遇明君的苦闷。然而,那决心之火在熊熊燃烧,那里边有武将的血性,亦有文臣的忠贞,那是武将的风骨,亦是文臣的志气。然而,阻挡岳飞收复失地光复旧山河的,不是金人的铁骑,而是权奸,是昏君。十二金牌的伤心往事,一代忠良遗恨风波亭。好在,黄鹤楼见证了忠良的铮铮誓言和灼灼品格,历史记住了遗憾也记住了亮节高风。某种程度上来说,黄鹤楼亦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史,阅读黄鹤楼,你不仅看到了江南的烟水气文人的古风情,更看到了历史的铁马兵戈和朝代更替。

岳飞之后,陆游,杨慎,张居正,曾国藩,张之洞……或是风骨卓然的文士,或是经纬天地的政客,黄鹤楼都曾听过他们的述说,他们的慷慨悲歌,抑或是仰天长啸。黄鹤楼铭记了他们的鹤响鸿影,黄鹤楼于是成就了本身的厚重永恒。

多年后,秀丽的蛇山脚下,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一群热血青年扯起了推翻满清政府的大旗,大清国一夜之间土崩瓦解,黄鹤楼亲眼目睹。起义的旧址,湖北军政府所在地—红楼与蛇山顶上的黄鹤楼遥相呼应,丰富了游人们的想象空间,理所当然成了武汉三镇必然的标志。之后,黄鹤楼历经战火,默默的陪同中华民族走过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走到了今天,重迁了家园,像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一样,依然坚定的守护着它的江山,它的祖国,面色不改。黄鹤楼,就是中华民族烂漫厚重的历史缩影,就是中华民族奋进不息的壮丽史诗!

一步步走下石梯,心潮澎湃。又想起了毛泽东的那首《黄鹤楼》: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之何处?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是每一个从黄鹤楼顶走下,迎着长烟落日,沐浴飒爽江风的游人的心情。

倚栏凭怀,我置身于浮云古意之中,眼观现代化的城廓秀色,古人觥筹诗笺之气与今日人类文明之息一并涌人心肺,竟有些恍然。放眼回望,夕阳余晖,如金粉红脂,抹尽山河,一扫昔日古人吟诗赋词后的声声叹息,天地间仿佛涌进千古风云、浩浩江河的沧桑。

一首诗,激活了一栋楼阁。一阙词,打开了一个时空。


办刊理念:高品位  大格局  上档次  推原创  出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