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鹤楼导游解说词

 yhysp 2014-04-13

                                              黄鹤楼导游解说词
                                武汉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江军

     各位嘉宾,大家好。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还有三尺三。武汉有个黄鹤楼,半边插在云里头。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导游讲解武汉名胜黄鹤楼。它座落于武昌蛇山的东端,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一道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天下;滕王阁以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扬名于世;而黄鹤楼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当年,孙权出于军事目的,依山筑城,并建嘹望台,这便是最早的黄鹤楼。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失去原有的军事作用,成为人们登临游憩吟诗作画的活动场所,使黄鹤楼成为具有浓郁得人文内涵及道教色彩的传统名胜;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位居陆腹地的武汉地区战略价值逐渐显现,成为各路诸侯角逐争夺的焦点;汉末的三国有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它们都是以少盛多,以弱胜强的典范;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刘备、孙权各自占据湖北的一部分,夏口因位于三国鼎立的结合部受到三方关注;夷陵之战,东吴小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孙权大胜,为了巩固自己的防御工事,扼守战略要地,于吴黄武二年,在黄鹄山依山据险,修筑了军事城堡——夏口城。当时孙权出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也就是现在的武昌蛇山,背山临江,修筑城墙。当时在城西临江处有一块巨大而突出的矶山,名叫黄鹄矶。在这矶山上,他修了一座哨楼。正如筑城是为了防守,当时的楼也就是用于临江嘹望,观察敌情而已。“鹄” 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鹄,由于古人认识上的错觉,将鹄与鹤相混淆,认为是同一种鸟。因此,“鹄”与“鹤”形成通义字。人们常称黄鹄矶为黄鹤矶,黄鹤矶上修的楼也就叫成黄鹤楼了。世上真有黄鹤吗?鹤在幼时毛色是黄的,因此黄鹤指的是幼鹤。纵观1700多年的历史,黄鹤楼并不是一直处在风和日丽之中。因天灾,因战火,黄鹤楼曾屡建屡毁,可也不屈不挠的屡毁屡建;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它的形式在历朝历代都各有不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鹤楼是1981年开始重建,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有中南建筑设计院向欣然工程师依照清代同治楼蓝本设计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黄鹤楼。
    最早记录黄鹤楼神话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祖冲之曾在一部《述异记》中记载了一段“驾鹤之宾”的故事。他为黄鹤楼神话的开端,里面的故事说的是:穿着七彩羽衣的仙人,驾鹤来到黄鹤山与凡人荀贵相遇,两人席地攀谈起来,随后仙人驾鹤离去。人们为了再睹仙容,建楼以招鹤。《南齐书》上说:古代有个名叫王之安的仙人,曾驾鹤到此小憩,后人便在这里建筑一座高楼,取名黄鹤楼。《文苑英华》等书记载:江夏费袆在黄鹄山修仙得到后,常驾鹤故地重游。一次,与凡人荀贵相遇,两人席地而坐,谈笑风生,黄鹤在一旁伫立等候,许久才尽兴。费袆驾鹤离去后,人们希望再睹费袆仙容,故建楼招鹤,取名黄鹤楼。明代《报恩录》中记载的吕洞宾驾鹤登仙的故事,更是将黄鹤楼与道家仙人联系起来,增加了黄鹤楼浓郁的道教氛围;相传古时候,有位姓辛名和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每年隆冬季节,由于游人逐渐减少,生意十分冷落,辛和便靠上山打柴以贴补家用,所以日子过得十分困苦。一天,大雪纷飞,辛和又上山砍柴。在砍柴的山路上,他碰到一位老道昏倒在雪地里,就连忙把他背回家中,救活后,又以好酒好菜款待他。从此,老道每天都来酒店喝酒,从不付酒钱。辛和见他飘零落魄,十分可怜,就慷慨地赐他酒肉。于是老道就在这儿吃喝一年多的时间。一天,老道突然前来向辛和辞别说:“每日饮酒,无以酬报。幸有一鹤可借,略表谢意。”说完,便在地上拾起一块桔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对辛和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跳舞,为酒客助兴。说完便不见了。起初,辛和还不太相信,拍手一试,黄鹤果然从墙上一跃而下,翩翩起舞,舞毕后又回到墙上。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而至,酒店生意非常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十年之后,老道又来到酒店,对辛和说:”十年借期以满,所赚之钱够偿还酒了吗?“辛和感激地说:”足可致富了。“老道便取下身上所带的玉笛,对着墙上的鹤吹起一首奇妙的曲子。黄鹤闻笛声而跃下,翩翩起舞。舞毕后,就载着老道飞走了。后来,辛氏便将多年积赞的钱拿出来,在原地盖了一座高楼,在楼里同样画了许多黄鹤,取名为”黄鹤楼“。
        由于黄鹤楼的美丽传说,使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它名声大噪,名传四方。也由于众多诗人的美丽诗篇,使黄鹤楼平添了许多文化内涵,使它千古传名。人们游览黄鹤楼,不仅为它雄伟的建筑所震撼,跟为它厚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诗文,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崔颢、李白和毛泽东。走进黄鹤楼诗词的大观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整首诗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出诗人一腔忧愤之情。前四句重在怀古,从仙人黄鹤的故事写起,感叹人生不平的遭遇。后四句从写景归结到思乡,意境开阔,从黄鹤楼上凭栏远眺,对岸汉阳城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连江中鹦鹉洲上萋萋芳草的香味都仿佛闻到了。面对如此美景,令崔颢想到了葬于洲上的三国才子祢衡。祢衡一生孤高傲世,怀才不遇,终为当时权贵所不容,自己和他同为失落人,今日飘零至此,一腔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全诗写景抒情,酣畅淋漓,情意真切,催人泪下。崔颢的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可是由于唐代著名诗人很多,崔颢名气不大,因此,诗虽好,但无人赏识。
        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为黄鹤楼传名。李白游览后认为:黄鹤楼故事奇特,风景优美,于是诗兴大发,答应写诗。当人们准备好文房四宝,李白饱蘸浓墨,凝神屏气,提笔欲写,可就在这时,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不由得不佩服,他当场愣住,摇摇头,搁笔不写。围观的人们不知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吟完,搁笔而去。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也随着崔颢的诗名传四方。有一年, 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即今扬州),来到黄鹤楼,面对好朋友即将分别,他依依不舍,满怀激情地为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得非常美妙,它一鸣惊人,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登黄鹤楼,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称得上是并列第一。李白对黄鹤楼情有独钟,他一生至少写下了16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作,例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执绿玉仗,朝别黄鹤楼。”还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是多么遥远,多么隔膜啊!望而不见,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在众多的黄鹤楼诗词中,感人至深的是,在遇到民族压迫、政治黑暗的年代,诗人们都会面对天下江山,凭栏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篇章,如岳飞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岳飞生在汤阴,死在杭州。但他一生建功立业却在鄂州。古代的鄂州城就是今天的武昌城。岳飞曾在武昌屯兵七年半,曾多次登上黄鹤楼,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其中名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只指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正是抒发了他请缨杀敌、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岳飞死后,武昌城内家家户户悬挂岳飞遗像,祈祷岳飞忠魂升天,重游黄鹤楼。黄鹤楼东区的岳飞景区时,可以看到高大的岳飞倚马而立的青铜塑像。
        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1927年曾有感于当时严酷的政治现实,在黄鹤楼故址上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朝逐浪高。“的诗句。“茫茫九派流中国”:茫茫,渺无边际,形容长江水势宽阔而迷茫。九派,是指长江有很多支流,九,是虚指,表示有很多。全句意为渺无边际的长江水,流贯在中国的大地上。“沉沉一线穿南北”:沉沉,深远的样子,形容铁路向远方伸展。一线,指的是京广铁路。全句意为漫长深远的铁路线贯通连接了祖国的南北方。“烟雨莽苍苍”:烟雨,指的是细如烟雾,迷茫一片的春雨。全句是借迷茫的烟雨笼罩武汉三镇,形容1927年春季的反革命政治空气弥漫着中国的大地。当时,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国民党反动派互相勾结,武汉三镇风雨飘摇,革命形势万分危急。“龟蛇锁大江”:龟蛇,指的是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两山隔水相对,夹扼着长江,好象要把滚滚的巨流也封锁起来。全句借此象征当时的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受到反革命势力和我党右倾机会主义者的猖狂打击和镇压。“黄鹤知何去”:黄鹤,即黄鹄,此处借指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是一种美丽而虚无缥缈的东西。全句表面上是问黄鹤飞到何处去了呀,言外之意却是痛斥那些平日高喊革命口号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中共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如今公开出卖革命,他们假革命的口号和誓言也已杳如黄鹤,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飞走了,此地只剩下供人游览观赏的黄鹤楼,这是象征当时的武汉已经处在反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毫无革命的勃勃生气。“把酒酹滔滔”:把酒,端着酒杯;酹,祝祭时以酒洒地;滔滔,滚滚流动的样子,此处代指江水。全句意为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面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机,百感交集,凝望着喧哮奔腾的长江冲破龟蛇两山的阻碍封锁,联想到工农革命的浪潮势不可挡,坚信革命斗争一定会继续向前发展。“心潮逐浪高”:心潮,心中的激情犹如潮水。全句意为心潮激荡,好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毛主席想到革命潮流如长江波浪,心情激动万分,心潮与浪潮共高,不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严重危机的无比焦虑与激动,更是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渴求投身于新的改天换地的战斗的伟大抱负和急切愿望。在其后的岁月里,他曾36次到武汉畅游长江。可见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黄鹤楼及白云黄鹤的故乡,确实情有独钟。

     各位嘉宾,我们已经来到黄鹤楼。重建的黄鹤楼因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离开故址,建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离江边约一千米,虽较黄鹤楼故址离长江远了许多,但因楼的地面标高较江面高出三十多米,加之山高楼更高,其气势之宏伟,视野之开阔,更胜于旧楼。黄鹤楼建筑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分布于三层平台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第一层平台为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中央是胜象宝塔。第二层平台上有一座庄重富丽的牌坊,牌坊两侧有曲廊和南北配亭。两亭间有一巨石,石上有一组黄鹤归来的铜雕。你看,两只刚刚归来的黄鹤,一只伫立远望;一只低头觅食,站在灵龟巨蛇之上,寓意黄鹤回到龟蛇对峙之地。第三层平台的中央耸立着黄鹤楼。黄鹤楼为五层,高51米,外形类正方,四望如一。楼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七十二根大柱拔地而起,六十个翘角层层凌空,像黄鹤飞翔,每个翘角上的风铃在四面来风的吹拂下发出浑圆深沉的音响。五层飞檐斗拱,古朴典雅,一色琉璃瓦,富丽堂皇,这是以清代同治楼为摹本重新设计的,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旧楼更加雄伟壮美。黄鹤楼坐东朝西,楼顶为攒尖顶。四面各起一座歇山骑楼,呈五顶并立状。骑楼下的博风板之间各有一块黑底金色的楼匾。正面为黄鹤楼,此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所书,他的字堂堂正正、敦厚稳健,北面是北斗平临,南面是南维高拱,东面为楚天极目。
        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一楼大厅,迎面我们见到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色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 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着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迎接仙者骑着黄鹤的归来,整幅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两侧柱上挂着清末重臣张之洞所撰写的一幅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大厅正中有一巨幅红木雕屏,上刻历代黄鹤楼造型,技艺精湛,古色古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请各位和我一同上楼,这里是一楼半的跑马廊。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首,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供大家观赏。
       这里是黄鹤楼二楼大厅,二楼有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孙权筑城以古朴的笔触再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画中刻画了工匠们身负巨石向山顶攀登为筑城建楼进行着极其艰苦的劳动。身旁还有士兵执戈监督,表现了创建黄鹤楼的军事性质。当年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取四川,势力大盛,却不肯归还荆州。东吴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夺回荆州后不久,刘备亲率十几万大军伐吴,孙权知道战事不可避免,便一面向魏称臣求和,一面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为了就近指挥这场大战,孙权在长江边上依黄鹤山之险筑夏口城,并在城头黄鹤矶上建楼作观察瞭望之用,这便是最初的黄鹤楼。周瑜设宴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州的故事。两幅壁画之间是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论三大名楼,黄鹤楼排在首位,而论楼记,最没有名的就属黄鹤楼楼记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篇是从十多篇楼记中选出的,它偏重于写实景,整篇文章不足三百字,但却写清了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传说以及人们在黄鹤楼上活动的情形。厅正中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个时期的黄鹤楼模型。大家可以一睹历代黄鹤楼的风采,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黄鹤楼饱经了历史的沧桑。唐楼富丽,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当代楼雄伟。我们现在这个黄鹤楼就是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新设计建造的。    
       纵观1700多年的历史,黄鹤楼并不是一直处在风和日丽之中。因天灾,因战火,黄鹤楼曾屡建屡毁,可也不屈不挠的屡毁屡建。岳阳胜景,黄鹤胜制,它的形制在历朝历代都各有不同。在我们现在的这座楼中,就存有唐代至今的六座黄鹤楼模型。唐楼富丽,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当代楼雄伟。
        我们来看第一座唐楼。这里把唐楼摆在第一是有原因的。因为从三国时期至唐代以前,我国处在一个战乱频繁的阶段,其间,黄鹤楼曾屡次毁于战火,楼的形制和样貌可以说是无从记考。到了唐代,中国迎来了一个太平盛世,特别是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得以恢复。这对黄鹤楼是一个重大转折,即由过去的军事楼转变为一座观赏楼。那么眼前这座模型的资料来源也很难得,它没有传世的界画,更谈不上什么照片,它的资料几乎是空白。唐楼的设计主要是来源于珍贵的历史文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唐楼,就是依据这些信息被设计出来的。
        当历史发展到了宋代,传世的古代界画出现了,人们已经可以从一个平面上看到它的样子了。这座宋楼是一座雄伟的楼阁,气势较唐楼更胜一筹。它建在城墙之上,楼与城相连,是个由亭、台、楼、轩、廊组合而成的一个大型的建筑群落。虽然建筑形式多,但主次分明,繁而不乱,采用金碧辉煌的金色,十字脊歇山顶更加雄浑。难怪陆游在他的《入蜀记》中评价黄鹤楼为“天下绝景”。 
        我们再来看这座元楼模型。元楼则富丽堂皇,这座楼阁的形制,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首先,我们知道,这座楼阁是北方民族忽必烈统治时期所建的,具有很浓郁的民族风格。在它的左边是南方的楼阁形制,它保留了宋楼的十字脊歇山顶,可以说不失宋楼遗风。在右边又建有北方特色的观景台,中间用一道旱桥联结着。从这个设计上看,充分表达当时统治者的良好愿望,希望南北文化和民族间能够和平共处,融洽的往来。
         而明楼则俨然是一个幽深的雅园。它完全脱离了墙群的建筑形式,形成独立的隽秀风格。迎面而来的牌坊,加以苍松翠柏,上台阶,绕小亭,走回廊,进主楼,显得有格局又不失层次感。而另外又新增加了涌月台、仙枣亭等景观,使原有的观赏楼具备了游览性质,在过去的形制上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清代黄鹤楼“三经火发,工届八兴”。 “三经火发”是指黄鹤楼在清代遭受三次使楼体受到严重毁损的火灾,而“工届八兴”则指清代黄鹤楼经历了八次修葺。200余年间修葺八次,尤其在“康乾盛世”竟兴工5次,平均27年就修缮一次。  回头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上被毁的最后一座楼阁,它就是清代同治年间兴建的同治楼,建筑学家们称这座楼为古代黄鹤楼之最。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1868年是清王朝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安定民心,清政府煞费了苦心,动用千余名工匠,耗资三万两白银,花了近十个月工夫,建成了这座清代最后的楼阁。同治楼高七丈二尺,分三层,加上铜顶的高度,凑成九九之数,取长长久久的意思,寓意国家长治久安。楼阁设计的数理也很有意思,它共分三层,取天、地、人的含义;每一层十二个翘角也各有意义,第一层代表十二个时辰,第二层代表十二个月,顶层二十八个翘角代表二十八个星宿。这样一座雄伟的楼阁,可惜毁于1884年的一场民间火灾。
        现在到了第三楼。三楼是组画“人文荟萃”。它是三幅连成的长卷绣像画,将唐宋两个时期最著名的诗人组织在一起。人物的塑造尽量写实,每个人像旁注有其姓名和与黄鹤楼有关的诗名,反映了黄鹤楼是人文荟萃之地。在画的中间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穿红衣的诗人,他就是崔颢,虽然很有才气,但他仕途颇不得意,《黄鹤楼》这首诗就是这种怀才不遇的心境的倾诉。 现在可以收集到关于黄鹤楼的诗词共有一千七百多首,但因版面有限,这里只选择了十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里是黄鹤楼四楼大厅。大家可以看出这里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它专门陈列当代书画家游览黄鹤楼留下的即兴作品。中间为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右边是李苦禅先生的遗作,左边则是吴作人先生特为黄鹤楼作的《翔千里》。另外,这里还备有文房四宝,可供游客即兴挥毫。(有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试试,说不定将来这里也会陈列您的作品。)居中挂的厅匾取李白诗句“长江万里情”五字,以激发游人创作情思。匾下是一幅以清代黄鹤楼为实景的巨幅挂毯,将人们的思绪引向远古。
        我们现在到了黄鹤楼的最高处——第五楼。五楼大厅是以直接绘于墙上的组画“江天浩瀚”为中心,正面墙上三幅是组画的中心,分别描绘了长江的古老文化,长江的汹涌波涛和黄鹤楼的兴废史。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从大禹治水时期所代表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炼时期所代表的青铜文化直到屈原行吟泽畔时期的楚文化。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着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看着急流东去的汹涌波涛,让思路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第三幅反映了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有工匠创建黄鹤楼的辛勤劳动形象;有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在黄鹤楼的记录;有岳飞和宋代黄鹤楼所表现的两宋时期;有明清时期妇女活动及船夫与江涛搏斗的情景;还有黄鹤飞去,明清黄鹤楼被火吞噬的悲壮场面和今日再建黄鹤楼所表达的黄鹤归来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是这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见证。其他七幅画绕大厅一周,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这十幅画所构成的万里长江图卷完整地再现了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这里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东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这样,东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
        好了,各位朋友,我的讲解即将结束了,讲解中如果有不足之处,望得到您的指正和谅解。最后,衷心地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与合作。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和拍照,请各位保管好随身贵重物品,爱护这里的公共环境,1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请认准我手中的这面导游小旗。祝各位玩得尽兴、玩得开心!


详情请看:http://bbs./read-htm-tid-1921275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