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张道德作品丨岁月的疤痕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作者简介:张道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基层公务员。工作之余喜爱读书,辅之以文字记录心路历程,有散文、随笔见诸报端杂志,已出版散文、随笔集《我心我诉》《草木本心》。


自小,父亲就说我是个粗心的孩子,干事毛糙不精细。现在想想,这个结论是对的。对于不长记性的人,同样的亏还会吃,这一点我也是深信不疑。

那是一个夜晚,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父亲侧身坐在长凳上,长凳的一头牢牢地卡着一只铁刨子。父亲低着头在刨子上飞速地削着山芋干,随着握着山芋的手来回不断地推送,地下很快堆满了白花花的像鞋底般大小的一堆山芋片,它们即将被送到田野接受太阳的暴晒,待晒成脆脆的片片后,就成了这个冬天储备的食物之一了。

玩了一天的我,缠着母亲要吃的。此时的母亲正在灶台后面用力地拉着风箱,为全家人做晚饭。当锅盖的四周及每一条缝隙都被蒸汽完全笼盖之时,母亲终于从通红的锅灶后面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草屑木灰,走到锅台前准备揭开锅盖。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不知何时已站到风箱上,双手攀着锅台探出了脑袋,大概是想早点吃到山芋吧。而母亲揭开锅盖后,头埋在浓雾般的蒸汽里,正用双手从锅里端起一盆滚开的热水,准备放到锅台上。那一刻,母亲欲往锅台上放的水盆,与我伸出锅台的脑袋,正好迎面相碰。猝不及防之下,母亲的手已无法把水盆端稳,倾刻之间,一盆滚水倾倒在我的喉结之下,胸口的正上方。

母亲一定是惊呆了,双手僵在半空一动不动,几乎声嘶力竭地喊着父亲:“天呐,这下不得了了!”正在忙碌的父亲闻声也是大惊失色,匆忙甩掉手中的山芋,从长凳上一跃而起,一把抱住吓得不知所措的我。父亲立即解开我的上衣,试图让开水顺着衣服流淌,不要贴着皮肤。然而水是顺着脖子灌下去的,此刻,脖颈处已是通红一片。母亲揪心地用手摸了一下我的烫伤之处,却没想到脖颈下面立即脱了一大块皮,母亲顿时吓得慌了手脚,父亲大声喊母亲拿上手电筒,然后把我架到脖子上,匆匆地踏入茫茫的夜色中。

医院离我家大概有五六里的路程,皆是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母亲一路上哭哭啼啼,唉声叹气,父亲则几乎一声不吭,脚下却恨不得装上风火轮,而奇怪的是,那一路上我却一直不哭,不知道当年那个只有五岁的我,是否因为理解父母焦虑的心情而有意坚持的。赶到医院时,本来就体弱多病的父亲已是浑身湿透,大口喘着气,母亲向来走路就很慢,但那一个晚上,她却是一路跑到医院的。

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尽管是尽最大努力医治了我的烫伤,但最终还是留下了一块长约五公分,宽达三公分且形状很不规则的疤痕。那疤痕犹如一匹飞奔的烈马,四蹄腾空,鬃骥飞扬,横跨锁骨之间;又似一弯河汊纵横的湖面,来水淙淙,去流潺潺,刻在我的胸口之上。从此,这条疤痕与我不离不弃。

疤痕的部位比较特殊,卡在颈口和锁骨之处,自己想要看到它却并不容易,低下头去看时却被下巴挡住,只有对着镜子才能一览无遗。少时也没有照镜子的习惯,所以并不知那疤痕有多么难看。一年四季中,每当夏天来临,光膀子是常有的,疤痕的面容才显露在众人的目光中,无论大人小孩看到我的疤痕,都会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像发现一件稀罕物似地歪着脑袋仔细瞧上一会儿,然后丢下一句:这么大的疤啊!

说也奇怪,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吧,自己没觉得那疤痕有多丑,所以别人再怎么惊讶,都没当回事。只是到了懂得在意自己外形的青春期时,对别人的眼光就没那么豁达了。最简单的办法是掩盖疤痕,不让丑陋外现。每当夏季来临,当别人有机会毫无顾忌地袒胸露怀以之时,我却连最上端的扣子也会紧紧扣住,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时间一久,自己也觉得很难受。尤其是酷暑难熬之际,那样穿衣服很是别扭,于是买衣服时尽量选择圆领口,能盖得住疤痕即可。然而,掩藏疤痕只是遮羞的一种心理驱使,当别人的目光习以为常时,我也就没那么纠结了。

谁知道,我的青春时代,会因疤痕而处心积虑地隐藏自己的内心那点尴尬呢!

那年,应该是念初一了。一个深秋的傍晚,母亲叫我去地里挖些芋头晚上煮粥。我扛起铁锹,挂上竹篮,一溜烟跑到地里,抡起大锹很快挖满大半篮子芋头。装了芋头的篮子挺重,用手拎到家显然有点吃力。为图省事,也学着大人的模样,把篮子挂在锹柄上,然后以锹把为杠杆,把盛满芋头的篮子扛到肩后。前面以手扶住锹头,晃晃悠悠往家走去。走了一段路后,发觉只要把前后的位置调整好,保持篮子与锹头的平衡,就可以不用手扶了。于是,得意洋洋地把手放开,然后缩着肩头,弓着腰,颠颠地往家走。脚下的路并非一马平川,不知何时,脚步一踉跄,肩膀歪了一下,锹把却一个打滑,篮子瞬间脱落掉地,没有手扶的锹头立即坠落下去。当我慌忙去找芋头时,已是首尾难顾,锹头直直地扎向我的左脚,正中大脚趾根部,顿时血流如注。我一声惨叫,然而,暮色笼罩下的四野,却早已空无一人。急急慌慌的我最后还是一瘸一拐地把山芋拖回了家,任凭血洒一路。好在离家并不远,只有几百米。

父亲看到一瘸一拐回到家的我,惊讶得张开嘴巴半天合不拢,顾不得恼怒,急叫母亲寻来碎布条,小心翼翼地捆住我的伤口,用板车把我拉到最近的诊所。医生看完伤口,边清洗边说:“万幸,万幸!差点大筋断了。”因那锹口扎伤处足有两公分长,刚好擦着主动脉,再斜一点点后果就难讲了。我那时也是懵懵懂懂,不知何为“后果难讲”,只知道,这个伤口前后治了一个多月,才勉强拄着拐杖下地。每次换药,都是父亲陪着拄着双拐的我,艰难地步行数里路。看着龇牙咧嘴一副痛苦表情的我,父亲说:“吃一亏,长一智,下次做任何事都要细心,不要再粗心大意了。”

父亲的话,我似乎是听了,但我知道,自己是个不太长记性的人,这个亏吃得并不小,那个锹口留下的疤痕至今仍然鲜亮而隆起,稍有触碰还是有点酸酸的。

好了脚伤之痛后约一年多,在一个夏收季节的下午,全家人都在忙着收割油菜。因为抢收抢种,我也第一次被要求下地帮忙,母亲还特地拿了一把最新的镰刀,让我跟在大人的后面割油菜。

那是少年时第一次下田帮助大人割油菜,却以鲜血书写了一首并不悲壮的劳动者之歌,真正切身体会了庄稼人的劳作之苦。割油菜需要双手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一般一只手挽住秸秆中部倒向一边,另一只手则从秸秆根部割断。农活基本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所谓“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则更形象地描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苦楚。

割油菜是典型的农家活,需要长时间地弯腰弓背。由于我初干这些体力活,持续弯腰很不好受,于是割油菜时只想图省事,不是从根部横割,而是从半腰处斜着割,这样子,弯腰的幅度小些,然而隐患也就此产生。眼见着大人们把整个身子埋在油菜杆里半天未见直腰,身后却一摞摞、一堆堆战果呈现,而我却与每一棵油菜纠缠不休,不断地直起身来掐掐腰、擦擦汗,距离已越拉越远,便也想加快速度,于是从菜杆的中部割起,试图来个一刀割两棵。然而欲速则不达,由于左手握菜杆与镰刀距离过近,速度一块,两手协调就不顺畅。就在我手起刀落之时,那锋利的刀尖却飞快地将左手食指几乎割掉半截。我连忙甩掉镰刀,右手紧握着受伤的左手,血还是顺着手指流了下来,很快染红了手臂。父亲忍不住骂了一句: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简直是瞎胡闹嘛。”

从此,我的左手食指又留下了一道V字型疤痕,至今清晰可辨。

胸口的伤疤也许是儿时给自己画的一个图腾,张牙舞爪,毫无定力,终不能成大器;脚趾和手指的伤疤都拜锐器所赐,留给我的都是成长中的教训,深刻而绵长。这些疤痕都是身体所受伤害而留下的有形“读物”,时常作警示,以免再犯类似悲剧。

当然,人生中的伤疤还远不止这些。事业中的波折,生活中的遭遇,哪一次不是风雨中踽踽前行的深痕浅印呢!父母当年的牵挂和担心,早已拱手让给了无情的岁月。不知何时,时光已牵着我的手悄然抵达了生命的山脊,此时才知所谓一帆风顺多是一种浪漫的奢求而已,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强硬了筋骨,磨砺了意志。那些来自身体的、心理的各类疤痕,无不构成了岁月中并不壮丽的音符,只管伴着我风雨兼程。


已在《初语阅读》推送过文章的作者名单(以发表的先后顺序,持续更新中):

一、安徽

1、梅雨墨 2、念响 3、海上花开4、石楠  5、唐旭艳 

6、金妤7、郭翠华8、朱占美9、玉冰焰 10、张兴安 

11、严明12、周岑岑13、林敏14、崔天然15、季纯贤 

16、木帆 17、宝茜  18、姚中华 19、许辉 20、闫红 

21、潘小平 22、梅一  23、孙辉  24、赵阳25、宋同文

26、张建春 27、董静 28、周芳29、张道德

二、陕西  

1、解晚晴 2、乔龄萱  3、徐祯霞 4、林仑5、曹洁

三、湖南  

1、许艳文 2、肖正民  3、肖念涛  4、陈漪

四、北京  

1、杨海蒂 2、冯唐  3、徐沙沙

五、内蒙古

1、刘志成 2、白才 3、肖勇4、卢国强 5、裴海霞 

6、李彦军  7、心柔  8、吴昊9、苏日塔拉图

六、辽宁

1、故乡

七、重庆

1、吴景娅2、杨辉隆3、刘晓 4、李毓瑜 5、李晓

八、山东

1、徐彩娥2、冰珂3、安雷生 4、白音格力 5、陈绍棠 

6、张桂珍 7、董爱玲 8、孙瑜9、孙继泉10、丁尚明

九、河北

1、王义和 2、雪小禅 3、王小丫 4、空灵 5、王继颖

6、李东辉

十、 江苏

1、周寿鸿 2、李景文  3、薛锦莲 4、陶功美  5、曹学林

十一、山西

1、清菡2、赵欣  3、润雨4、王友明

十二、上海

1、高明昌2、子晟  3、高云

十三、 青海

1、辛茜

十四 广东

1、陈志勇

十五、 甘肃

1、石凌

十六、 江西

1、罗鸣

十七、 新疆

1、张军民 2、王海成  3、晓犁

十八、 浙江

1、吴晓天

十九、 湖北

1、菡萏

二十、 四川

1、嘎玛丹增 2、李艳

二十一、吉林

1、依凝

二十二、云南: 

1、健如风


办刊理念:高品位  大格局  上档次  推原创  出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