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的山芋粉

 淮阴语文 2022-12-16 发布于江苏

家乡的山芋粉

曾艳

      我出生在靠湖而居的小乡村里。靠湖而居,这里却很少种植水稻,乡亲们大面积栽的却是红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山芋。山芋粉便是由山芋制出来的。

      从山芋育苗,剪枝,垄地,栽植,除草,捉虫,起山芋,洗山芋,机山芋,吊粉,起粉,晾晒,每一个环节我都有参与。

        初春时,家家户户从上一年留下来的山芋选出上好的作种,开始育苗,盖上塑料薄膜保温。经过母亲辛勤的浇水侍候,很快长出茂盛的枝叶。待温度稍高些,三四月份剪下一根根山芋秧,约二三十公分长,蜷一根两根叶脉栽到早已整理好的一行行垄起的土堆上。





       待秋冬季节,家家户户忙着起山芋。在起山芋之前会选好一近水源处,挖一宽几十公分,长几十米的长坑,整平坑坑洼洼,垫上稻草等柔软之物,搭上木架,搬几口大缸备用。父亲拖着板车,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一起一块地一块地地收山芋。我和弟弟妹也学着父亲母亲的样子,用镰刀将交错蔓延的山芋藤根割断,扯往一旁。这是一项非常累人的活计。拽不了一会,就感觉手臂发酸发沉抬不起。父亲和母亲似不知累似的,飞快地挥舞着镰刀快速向前。待整块地的山芋藤都被割断拽到一旁,父亲赶着牛,扶着犁,耕起一行行的山芋。我们随着母亲,捡起一个个山芋,扔到篮子里。篮子满了便拎过去倒到平板车上。父亲赶着牛车拖着装满山芋的板车前往选好的水源处。





       堆得像小山似的山芋,要一个一个摘去藤须,用刀挖去虫窝,放入早就备好的大水缸里,父亲和母亲轮换着下坡上坡从河里挑来一担担清水,用工具反复搅拌清洗,再用铁丝网具捞出洗净的山芋重新堆放。如山似的山芋堆从一堆慢慢转移到另一堆。我们每个人的手包括指甲缝全都染上了黑黑的山芋汁。





       山芋收获的季节在农历九月底,三十多年前的冬天来得比现在早,九月底,十月初已是天寒地冻,河面结冰,有时还会逢上下雪。机山芋的那天,家里所有人都会起得特别特别早。常常是夜里三四点,甚或更早些就要起。亲戚邻居间也会帮忙互助。父亲将机山芋的机器拖到堆山芋的地方,我们在母亲的喊声中迷迷糊糊穿好衣服,牙不刷脸不洗,匆匆拎上篮子、笆斗等工具追着父亲的身影一溜小跑跟着。

        寒风欺的是懒汉,在机器的轰隆隆声中,我们干得热火朝天,快速地往篮子里扒拉山芋,然后拎起倒往机器的斗里。父亲用木锨不停地将机器里出来的糊往一处堆。经过一个多小时大人孩子的全力奋战,结束了机山芋的工序。





        母亲抱来新买的厚塑料布,铺到之前挖好的长坑里,挂上新吊布,又开始了紧张的吊粉工作。吊布常有两副,一副两人合作,应是为了保持吊布平衡,以防吊布里的渣吊入粉塘,影响粉的质量。两副吊布,一副吊头次的糊,过滤后的渣加入水,再经另一副吊布,以达充分过滤渣里的粉。就这样,一天几乎不停手的忙乎,早饭,中饭,都是匆匆将就些,又继续干活。晚上需加班至几点需看山芋糊的量,但也不会太迟,因为至少要留好几个小时让粉充分沉淀。





        运气不好,逢上雨雪,便只能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粉塘盖住,以防雨水流入粉塘,粉随水溢出。运气好的话,第二天是个大晴天,父亲母亲便会到粉塘起粉。首先,将粉塘挖开一小道缺口,让粉上面的水缓缓流出。待水放完,母亲穿上干净的胶鞋,拿着铲子,端着盆,一块,一块铲到盆里再由父亲端走倒到车上,运到空旷的地上铺上干净的厚塑料布,掰块晾晒。刚起的粉,并不大家看到的那样雪白雪白的,而是略青带点黑。经过几天的晾晒,粉块轻轻一碰便化成粉,就成了人们口中吃的山芋粉了。





      没有亲身经历的感同身受是缥缈无根的。年少时跟着父母后面劳作,让我们更加懂得父母的不易,可能正因为此,我和弟弟妹妹都没有叛逆期。富人家的孩子多不喜长大,因为年少责任少,有很多的快乐。穷人家的孩子希望快点长大和父母一起担起生活的重担。咬过菜根,虽不能说事事可做,熬过生活的苦,会让你变得坚强,我想这也是劳动给我的力量,也便更忘不了家乡的山芋粉。

曾艳

曾艳,从事图书销售,爱好文字,喜以文字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愿花长开,愿心向阳。漫漫人生路,有文字相伴,不再迷茫,不再孤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