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郭桂杰作品丨小里古—神奇的小村名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作者简介:郭桂杰,1972年出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散文风》杂志责任编辑。16岁在《中学生报》发表处女作后,作品散见《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时代文学》《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北方作家》《躬耕》《辽河》等文学期刊,著有散文集《美丽的年轮》。荣获河北散文30年金星创作奖、河北省散文名作一等奖。


离开我的小村子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以逃离那个小村子为梦,偶尔有读书出去的、当兵出去的、当工人出去的,都会成为小村子里街头巷尾的新闻话题,让我们这些懵懂的孩子们仰慕不已。

祖祖辈辈厮守在小村子里,走出小村子那是了不得的事情,走出去就意味着无限荣光,就是“鲤鱼跳龙门”,就不再土里刨食,不再缺衣少粮。那时候,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神奇、充满渴盼。

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村子成为我自感卑微的因子,以至于很多年客居他乡,也羞于提起小村子的名字。每当朋友问我,老家是哪里?我会说威县。再追问威县哪里?我答梨园屯镇的。因为小村子的村名叫“小里古”,连我都无法解释这个村名有何寓意?土气的像一块土坷垃。说出来总会诱发询问者更大地疑惑和好奇,甚至一幅不屑或揶揄的神情,他们嘴里重复着“小里古、小里古”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羞辱。

小时候,一位本姓爷爷讲的有关村名的故事,其真实性虽无法考证,但先入为主至今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说早年间,小村子本无名,我们村北有一处梨园就叫“梨园屯村”了,就是现在我们乡镇政府所在地。村西是一处桃园,就叫“红桃园村”了。一日,有人路过我们村,操着浓重的关外口音,打听道“这村叫嘛唻?”当时有村民正在村口用刀削梨树箍子,误听成“这是干嘛唻?”便随口答复:“削梨箍”。关外人重复了一句:“哦!这村叫小里古啊!”几个村民哈哈大笑,也随声附和地说:“对对,俺村就叫小里古。”从那时起,小村便有了“小里古”的村名,后来又演变成“小里固”,“小里古”与“小里固” 约定俗成的混用至今。

我少小离家,三十余年,脚步走过大江南北,北到库布齐大沙漠,南下南海,东至鸭绿江,西上黄土高坡。却没有一处能够比得上小村子给予我内心震撼的冲击力,小村的一沟一壑、一条胡同、一面土墙、一抔土、一棵树、一块瓦,都凝聚着力量,释放着温度,撞击着我的心潮,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小村的情感愈发浓厚。

偶尔回小村一趟,我的心灵都会受到别样的洗礼,少了几分浮躁、纠结和焦虑,多了几分安详、幸福和感恩。站在街口回味儿时的情景,这条大街是小村的交通要道,贯穿南北,此时分明就是弯曲狭窄的大胡同,相向而行的两辆车子艰难避让。各自坐在门口的老人或孩子让我恍如隔世,小村里认识我和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对那些新房子并无兴致,几处人走院空的断壁残垣,却会把我的思绪拽回几十年前的旧时光,小院里曾经悲欢离合的往事历历在目。我追忆着我和哪个伙伴曾经爬过那截土墙,那个露天的厕所还是老样子,那个土粪坑满满地再也无人挖掘了。那两扇干裂腐朽的木门上,我曾经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刻写过自己的名字。我就像考古学家一般仔细地在木门上寻觅,泪水却模糊了双眼,让我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小村里有郭家大坑、梁家大坑、杨家大坑,最深最大的是刘家大坑,那些年月一场大雨就会把这些大坑灌满,我们这帮孩子都是在这些坑里泡着长大的。夏天洗澡、冬天滑冰,坑里一年四季不断水。村里的东西南北分布着水井,水量丰沛、清爽甘洌。如今,小村里水枯坑平,孩子们也都成了“旱鸭子”。水井都被石磨屯住井口,全村都吃自来水了。水桶、扁担、井绳都闲置起来,成为一种沧桑记忆。

村头道口的老槐树、老宅老院的老枣树、村外路边的老杨树、房前屋后的老柳树,都牵动着我的情感,让我敬畏。那些老树见证了小村子百年兴衰,说不定哪棵老树曾经分别亲近过我的爷爷、我的父亲和我,甚至我家更多的几代人。我十二三岁时曾躺在那棵大杨树的树杈上,现在想想就后怕。我知道,小村的老树、老屋,以及零落在荒郊野外、胡同旮旯的石磨、石碾、石墩,都与我的前辈有故事、有关联。人的生命在它们面前都是脆弱的、短暂的,它们静静地看着小村人一代又一代生息繁衍、薪火相传。

人至中年,乡愁愈浓,小村子的很多符号在我的脑海里、梦境中闪现。小村子滋养的游子们都具有善良、质朴、勤奋的性格,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让小村子蒙羞。如今,更多的青壮年走出小村,天南地北,漂泊四方,或做生意,或打工谋生。几个有成就的人回村经商建厂,造福桑梓。“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在贫困的年代,小村家庭无钱有爱。无论走出小村多久,心中一直惦念着这个家。即使在外生活了一辈子,也要魂归故里。

本姓一晚辈叫郭报,在县城工作,我和他探讨起小村村名的来历,这是我多年的“研究课题”。郭报说抽时间去县地名志办公室查查,看看是否有这方面的资料。郭报很快给我微信发来《威县志》中有关我们小村村名来历的记载,内容很简略,书中说“村名来历有二,一说村西南原有一大里固村,由于遭掠抢,仅剩几户搬至此地建村,取名小里固;一说该村原有梨园,村建于高处(即堌上),取名小梨堌,后演写为小里固。”

我对《威县志》不以为然,说村名来历有二,本身就佐证了这种说法的不确定性。小村的老人们也从无提及。三十年来,我通过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到中原地区因长年战乱,地荒人稀。根据《明史》《明实录》记载,明初洪武六年,到永乐十五年,半个世纪内从山西奉诏移民18次,迁往华北、华东等十余个省五百多个县。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小村从山西移民而来,也曾得到老人们的认可。至于小村名字,我提出了属于我的理解:小里古,即“大小、里外、古今”,各取一字。大小取小,为谦逊;里外取里,《说文》解释:“里,居也”。《论语》中有“父母在,不远游”,以“里仁为美”;古今取古,《庄子·外物》:“尊古卑今”,古倡孝道。小里古,即包含了儒家思想、中华美德,又做到含明隐迹,这也许就是先人们的哲思之光。

这样想着,心中释然。小里古,一个多么美妙、神奇的小村名字啊!


初语排行榜

已在《初语阅读》上推送过文章的作者名单如下(以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目前已经有148位作家荣登初语阅读排行榜,其中安徽33位、河北19位、山东14位、湖南11位、内蒙古9位、江苏8位,为初语阅读排行榜前六):

 一、安徽

1、梅雨墨 2、念响 3、海上花开4、石楠  5、唐旭艳 

6、金妤7、郭翠华8、朱占美9、玉冰焰 10、张兴安 

11、严明12、周岑岑13、林敏14、崔天然15、季纯贤 

16、木帆 17、宝茜  18、姚中华 19、许辉 20、闫红 

21、潘小平 22、梅一  23、孙辉  24、赵阳25、宋同文

26、张建春 27、董静 28、周芳29、张道德30、刘勇

31、高翔32、王庆鹏33、童地轴

二、河北

1、王义和 2、雪小禅 3、王小丫 4、空灵 5、王继颖

6、李东辉7、田志猛 8、董培升9、贾维秀10、姚瑞红

11、邢红霞12、安一宁13、王书芝14、薛丽英15、常忠魁

16、梁淑增17、尹书光18、李冬梅19、郭桂杰

三、山东

1、徐彩娥2、冰珂3、安雷生 4、白音格力 5、陈绍棠 

6、张桂珍 7、董爱玲 8、孙瑜9、孙继泉10、丁尚明

11、鹿剑林12、李木生13、董华14、张呈明

四、湖南  

1、许艳文 2、肖正民  3、肖念涛  4、陈漪5、范诚

6、红娘子7、李菁 8、陈小琴9、易石秋 10、高尚平

11、何石

五、内蒙古

1、刘志成 2、白才 3、肖勇4、卢国强 5、裴海霞 

6、李彦军  7、心柔  8、吴昊9、苏日塔拉图

六、 江苏

1、周寿鸿 2、李景文  3、薛锦莲 4、陶功美  5、曹学林

6、朱群英7、王三宝8、吴开岭

七、陕西  

1、解晚晴 2、乔龄萱  3、徐祯霞 4、林仑5、曹洁

6、紫蝶

八、重庆

1、吴景娅2、杨辉隆3、刘晓 4、李毓瑜 5、李晓

九、山西

1、清菡2、赵欣  3、润雨4、王友明5、韩殿臻

十、上海

1、高明昌2、子晟  3、高云4、时晓5、苏岚烟

十一、河南:

1、吕志勇2、游磊3、杨玉文4、赵思芳

十二辽宁

1、故乡2、刘春丽3、管丽香4、曲廷清

十三、北京  

1、杨海蒂 2、冯唐  3、徐沙沙

十四、 新疆

1、张军民 2、王海成  3、晓犁

十五、 四川

1、嘎玛丹增 2、李艳 3、陈辰

十六、吉林

1、依凝2、王丽3、李新

十七 广东

1、陈志勇2、席笛海

十八、 甘肃

1、石凌2、赵新平

十九、 江西

1、罗鸣2、邹冬萍

二十、 浙江

1、吴晓天2、陈天堂

二十一、 湖北

1、菡萏2、邓贵环

二十二、 青海

1、辛茜

二十三、云南: 

1、健如风

二十四、贵州:

1、陈珍秀


办刊理念:高品位  大格局  上档次  推原创  出精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