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方赛霞作品丨瑶家三味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玉兰片

喜欢竹,亦喜欢笋。 

巨草青竹亭亭玉立,琼节风枝,数枝穿翠,有道不尽的风雅。而笋,虽入烟火人家,成为盘中客,亦不减植物的清新本色,鲜美爽口,可消油脂,似是食物中的君子。 

苏轼也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湘南瑶山深处,常年云雾缭绕,林茂竹翠。许多未长成凌云翠竹的幼笋被勤劳的山里人家做成佳肴。山里人最懂得如何吃山珍。藏在地下数月的笋经他们的巧手挖出,入盐水中浸泡,切片,以秘法晒干。上等的干笋白净轻盈,酷似白玉兰的花瓣,有人称之为玉兰片。 

冬笋和春笋均可做成玉兰片。将鲜笋剥好、切片后用盐水煮熟,再用炭火烘焙至干,可留存数年。比起鲜笋来,玉兰片经日光曝晒,吸得日光的灵气和能量,味道更为鲜美,香气更浓烈,可以做成更多的美味菜肴。 

早几年,曾有朋友送了我几斤玉兰片,是自己采挖后,经太阳晒和电站里的大风吹而成。因为未用火,玉兰片白净,没有一丝杂色,煞是好看,真有几分像广玉兰花瓣。用炭火烘焙制成的玉兰片颜色微黄,略显暗沉,样子逊色了一点,却透着烟火的独特香气,未入锅前已有浓烈的笋香味。烧菜前,取出干笋用淘米水浸透后,换清水泡,换两三次水,待干笋泡透即可食用,或炒或炖或焖或拌,皆成美味。 

玉兰片可素可荤,可热烹,也可冷拌,可做小吃,也可上大席。它们可用来煲汤,放入大骨慢炖,可成香浓清甜的玉兰骨头汤,让人食后不忘。还可做成腌笋,放入酱油肉爆炒,脆爽可口。也可做成餐前开胃、餐后助消化的凉拌小吃。又可与羊肉同炖,大素配大荤,其汤鲜香绝伦,营养丰富。可以与许多菜搭配烹制的玉兰片和而不同,是当之无愧的盘中君子。 

瑶家人喜欢用玉兰片切片,与用自家柴火自己动手熏制的腊肉同锅,武火爆炒,配干红椒、鲜青椒,盘中菜色彩斑斓,辣椒和腊肉相融的浓香扑鼻,尝一口,满是腊肉的咸香和笋的清甜。湘人敢为人先的霸气随浓烈刚强的腊肉香气慢慢渗透到玉兰片里,让人从盘中餐的真味里也能见识湖湘人的真性情。 

玉兰片味甘性平、营养丰富,很讨素食者喜欢。出名的有黄豆焖干笋,营养丰富、清淡而味美。我常见素食者点这道菜。看着他们夹起盘中笋时微笑的神情,我总会想这不染尘埃的玉兰片被他们吃进肚里,佛徒者的心是否会因此而更清净澄明,淡忘佛家的五毒三苦呢? 

玉兰片是日常餐盘中的一道野蔬,也是烟火人生中的盘中君子。竹属草科,非树非蔬,却具胜过树木之功能,不输菜蔬之美味。它生长于山野,却不同于凡世草木,不争不闹,如同一位僻居于山野的隐士。与普通的盘中谷菜比起来,它多了一份出尘。 

玉兰片是大隐于市的君子。它有瑶山深处绿竹的清香,也流淌着人间烟火的温热。

蕨根粉

夏末的傍晚,去朋友香建于瑶山脚下的祖屋纳凉。屋后有一片竹林。晚霞掠过竹林旁边的小池塘,照在翠竹上面,红霞绿竹,轻风碧水,清凉舒适,有一种夏日难寻的静好。 

香搬出一张四方小木桌和几张小木凳,摆在竹林旁。她父母从屋后的菜园里摘了黄瓜条、番茄和绿中透黄的奈李,招呼我们吃。蔬果的香气未受烟火的侵染,干净清新,甜香。晚风吹过,四周清静安宁,只能听见阵阵蝉鸣,似有似无的竹叶清香飘过,黄瓜的鲜脆和番茄的清甜抚慰着我们的味蕾。温柔的阿姨笑呵呵地端了几碗甜酒过来。甜洒里放了橘红色的枸杞,金黄的桂花,桂香氤氲在酒香里,入口冰凉清甜。我直嚷着好喝,喝了一口又一口,快见底时,突然想起这甜酒汤水有点黏稠,疑惑不已。 

香说:“甜酒中放了蕨根粉。先放入少量凉开水,将它搅拌均匀后,再将滚开水倒入,边冲边搅,它就变成透明的糊糊了。蕨根粉可以凉血败火……” 

那是我第一次吃蕨根粉冲甜酒,吃得尽兴,吃得难忘,吃得让人想长居瑶山,做一名山中隐客。大都市的酒肉太油腻,人流太嘈杂,怎比得上这瑶山深处的清宁? 

后来,我每年都会托朋友从瑶山里买几斤蕨根粉。没事时,常常将蕨根粉搭配各类花草、药材、水果,做成风味迵异的各种美食。我常想,这来自深山的蕨根粉遇上像我一样能如此欣赏喜欢它的食客,一定心甘情愿当人间舌间客吧。 

香教我的蕨根粉吃法与藕粉吃法相似,简单易学,把握好水量和水温,就可以快速地冲出一碗浓度均匀的蕨根粉糊来。蕨根粉糊浅黄透明,盛在白瓷碗里,晶莹透亮,甜软嫩滑,我百吃不厌。有时候我试着用花果茶、桂花茶或者薄荷水代替白开水来调蕨根粉,这样调出的蕨根粉糊糊味道又有着别样的风味。 

一次,我试着用蕨根粉代替生粉做成肉圆子,放入鸡汤中煮,放点碧绿葱花,做出的肉圆,味道非常鲜美,挑食的女儿吃下了很多,不停地嚷着妈妈做的肉圆子越来越好吃了。 

后来听一位常在深山挖蕨根粉的瑶家大叔讲述,才知道蕨根粉需要采挖者到很高的山上才能挖到数量极少的蕨根,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才可以采到。这样历经艰辛采到的蕨根,还需要经过多种工序才可以做出纯正的蕨根粉。 

再吃蕨根粉时,看着眼前这一小碗出自山野来之不易的蕨根粉,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也生出一种对食物的敬重。美食背后的沉重和艰辛是值得敬重的。蕨根粉好吃,却难挖。它是用些许金钱就能买到的美食,食客只知道它的美味,却不知道它需要穿越多少艰辛与曲折的迷雾才能站在我们面前。 

我们可以给予蕨根粉最大的慈悲是舀一勺蕨根粉糊送到唇舌间,尝它的甜爽,品它的悠长。

吃春茶

许多人知道赵朴初的禅诗“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语中有穿越岁月的洒脱悠闲,有浓浓的茶香和品茶的闲逸,却不知道湘南瑶乡也有“吃春茶”的民俗。 

春分前后,家境殷实的村民选一个晴好之日,早早备好各类春鲜美食,煮好热茶,邀八方乡邻到家中“吃春茶”。“吃春茶”,吃的是初春从田野间自采自制的农家土茶。农人的热情附于朴素的茶中,茶也格外香甜,清淡的茶香里,有泥土的淳厚,也有天地的清润。 

春意最浓时,村民们忙里偷闲,会聚一堂“吃春茶”。绵香的茶汤滋润着喉舌,融融暖意温暖着肠胃,浓浓春意桃花垂柳间飘进农舍,有《诗经》中“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的小趣味。 

吃春茶通常在午时(午饭之前)进行。我曾有幸参加过一次。 

“吃春茶”时,二十几人围坐在大圆木桌旁,喝农家茶,吃湘南小食,以茶相聚庆春分。农家小屋里弥漫着茶食之香。 

桌上搁一大壶自制的新茶,茶香素淡,似有若无,从大白瓷壶里散出,氤氲在含着青草气息的小院里。桌上的小吃食极丰盛,各类熟食、凉菜、瓜子等,十几盘摆在木圆桌上。农人们搁下手中的活,暂别田间,就着春光喝茶,借春风闲话农事,享受春耕农忙中挤出来的一段悠闲。聚会简单而欢快,淡去许多农家生活的枯乏。 

开朗随和的女主人告诉我,她小时候“吃春茶”时常能听到说唱式的民间小调。当年的农家咏叹早已在岁月长河里式微,“吃春茶”越来越简单,但农人对土地的深情都挂在脸上,与盎然春意一样美丽悠长。 

在古代,人们会在春分时节进行“春分祭日”。春分日,帝王登坛祭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踏青游园,享受“暖日熏杨柳,浓春醉海棠”的清美春光,湘南的农人则小聚“吃春茶”,以茶代酒闲话桑麻,开始忙“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的农耕事务,人在田间地头播种,也在心里种下新的希望。 

千年过去,人们依然保留了春分茶的习俗,借茶香寄托一年的希望和企盼。土茶的朴实、生活的甘苦,通通融化在春天最美的节气里。 

春日,走近桃花流水,听风过林梢时,也可以走入农家小院吃一回春茶。你会在满桌的浓厚茶香里闻见“以歌讼农,祭后事农”的真朴和美。 

不说湘南独有的红瓜子、小籽花生,也不说自制的酸萝卜片、剁辣椒等坛子菜,单是以竹笋和瘦肉为馅、以糯米粉和宝菜(一种野菜)为皮做成的宝菜粑粑,用豆沙和芝麻为馅做成的月亮粑粑,和串串金黄的糖油圆,就已让人馋得口水欲滴,还有炒黄豆、凉拌黄瓜、醋野藠头等茶点。浩淼无尽的春意全流入稀松平常的木桌上了。 

户外春光灿烂,舍内热闹闲谈。他们笑得开怀无拘,不担心言语是否精彩,不担心坐姿是否优雅,随意畅言,聊家长里短,从一碗碗春茶里,牵出家事农事天下事。寻常农家的烟火气息里荡漾出春分的诗意。舌间的滋味,从一张张沟壑起伏的笑脸里溢出甘甜。滚热的春茶,将温热绵延到胃里、心里。 

据说,瑶寨里还盛行另一种“吃春茶”习俗——在明媚的春日摘下经冬而长的第一批新茶,采撷最嫩的一芽两叶做茶,用山泉烹煮而成的茶汤祭祀茶神。族人翻山越岭聚在一处,一起分享被茶神饮过的贡品,以保全年身体安康。这样神奇的春茶,遥想其味,就已舌底鸣泉了。


作者简介:方赛霞,笔名亦云,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金融时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长沙晚报》等报刊杂志,曾获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散文提名奖,已出版个人散文集《云霞成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