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赵友坤作品 | 颍州,通往幸福之路

 梅雨墨香 2020-08-20

我和我的祖国

不忘初心使命,建设秀美颍州”主题征文展示(5)


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纵横交错,镌刻着人类的奋斗史;路是人群聚集的城市脉络,她承载着市民的记忆。 

自从人能直立行走开始,路就与人息息相关,阜阳人更离不开阜阳的路,历经数千年,阜阳水陆交通便捷,有黄金水道,有网状公路和铁路,还有高铁,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将与郑阜高铁同步通车运营。 

在阜阳城一分为三区时,市内公路就有六纵六横之架构,其中,颍河路和清河路历史悠久,前者是古颍州南城的“中央大道”,后者是今阜阳城的政务中心。在胡子国时代,阜阳城只是胡国君主祭天休息时的汤沐邑,那时,尚无南城,颍州即使有路,也只能是先人们步行踩踏出来的羊肠小道。直到西汉初年,汉帝国建汝阴南城,用来屯兵驻军,颍河路成为南城西通汝南郡的必经之路,大军开拔绕不开颍河路。遥想当年,隔着护城河,能够听到守城士兵起床的鼓点、熄灯的号角、出征的钲铎……一旦战事发生,威武雄壮的将士戎装出发,顶盔带甲,金戈铁马,所到之处,大地震颤!北魏始置颍州,隋唐沿袭,宋升为顺昌府,颍州南城都是州郡府驻军的指挥中心。1140年,金兀术率精兵南下,被东京副留守刘锜挡在顺昌府。刘锜用染色洗马之计迷惑敌人,以少胜多。宋军以馍当枕,以备随时饱腹击敌。主力交战之际,金兵从东、南、西三面包围顺昌府。刘锜指挥八字军先开西门,引诱金兵应战。而宋军主力打开南门,痛击金兵。一场厮杀,金兵不敌,金兀术使出了他的攻城利器——铁浮屠和拐子马,又被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十损七八。金兀术战败,仓皇北遁。城里百姓则捧出颍州佳酿慰劳将士。顺昌大捷不仅使强悍狂妄的金军“独畏我顺昌旗帜”,还为后人留下洗马池古迹和枕头馍美食。元朝时,颍河路设置了驿站。从颍州到汝宁府,沿今阜临鲖城路,每30里设一个驿站,以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颍州驿站的起点——西门总铺,就设在西关吊桥以东,专署医院北门以西。一旦情况紧急,五百里加急半天即到!明朝在颍州设置“颍州卫”,永乐帝迁都北京,改颍川卫,指挥使驻北城。没了帅府的南城,成了教育文化中心,城西前来求学、赶考的学子,都必经此路。昔日挎刀扛枪的武士,换成了肩挎行囊、手拿雨伞的儒生;旧时的连天鼓角,变成了朗朗书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阜临路开通,颍河西路通往阜阳大戏院对面车站的道路改从魁星楼下穿过,南城的“中央大道”渐趋冷落,直到商厦的兴起才使其起死回生。如今,这条路又修成平坦宽阔、柏油罩面的高等级公路。从这里向东,可以直达市中心、汽车站、火车站;向西,可以到达高铁阜阳西站。

清河路是颍州区的交通大动脉。东、中、西三条清河垂直分布其中,而中清河是阜阳最早的“人工运河”,原为楚灵王时开掘的“通商渠”。自颍上县南照镇引淮直抵胡子城(今阜阳城南),舟楫通航,是商贸漕运的水上重要通道。后周时期,颍州剌史王祚进行疏浚,更名为“清河”。此河颇受文人骚客的青睐,北宋文学领袖欧阳修知颍时,在清河上荡舟,南下焦陂,留下了“清河两岸柳鸣蝉,直到焦陂不下船”的名句。苏东坡守颍时,疏浚清河和颍州西湖,在大润河、小润河和白龙沟三处设石闸,并以诗记事:“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清河水运之便,两岸风光之佳,尽显于诗人的笔端,令人心驰神往。这三条清流,古称“三清贯颍”。“清河路”纵贯三条清河,宛如一根闪亮的银丝带串联了三块晶莹剔透的碧玉,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今,市委、市政府就坐落在清河路上,道路两侧还有博物馆等多个标志性建筑物。她不仅是一条主干道,还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有关部门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绿化美化。倘徉于道旁,法国梧桐婆娑起舞,香樟树香沁人心脾,蝴蝶兰、一串红、长春花、月季花遍布花箱,如诗如画。随着城市的扩张,清河路有了大幅度的延展:向西延伸至“霞光大道”,向东延展到“京九路”。其中“莲花庄”遗址所在的“莲花路”,融入了“清河路”东进的洪流。 

人民路则是镌刻在阜阳人心中的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此路始建于1955年,最初是土路,后来修整为三合土砂礓路面。天气干燥之时,灰尘弥漫,偶尔有车经过,扬起的灰尘让人睁不开眼。十年后,此路改造成柏油路,从此,阜阳的政治、文化、娱乐、教育中心都围绕着此路而展开。主要建筑有人民电影院、地区科委、邮电局、人民广场、阜阳县委大院,阜阳一中和新华书店。1972年,一辆江淮客车从鼓楼出发,沿着人民路驶向火车站,诞生了阜阳第一条公交车线路。但是,人民路上仍以人步行或骑着自行车的人居多。五载后,始筹建百货大楼,使其成为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人们在这里放心地消费,满意地购物。而后,和华千百意、沃尔玛等购物中心的相继兴起,人们购物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自此,人民路成为了阜阳真正意义上的市中心,诞生了阜阳第一个商圈一一人民路商圈。 

西湖大道因开发西湖而生。它是阜城通往西湖镇的主动脉,在原一道河路的基础上西延东扩而成,东连京九路,西接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由此路向西可以饱览颍州西湖的旖旎风光。 

颍淮大道是阜城重要的纵向公路,原名为“阜王路”,作为连接老城区与城南新区的道路,已服役四十多年,向南直达滁新高速,向北经古商城,过解放大街与泉北实现互通。立交桥、高架桥的交错纵横使得这条路变得更加壮观,道路两侧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相关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华联大厦是颍淮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生活在周边的人们,走进华联更多的是苍海桑田的回忆感。宝龙城市广场则是一家年轻的大商场,集美食、玩乐与购物为一体,每到晚上,这里人头攒动,散步的、逛商场的、跳广场舞的....络绎不绝。宝龙城市广场的建立使得颍淮大道又增添了好多人气!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便捷的路网带来了商机,大润发、万达这些国际国内的零售业巨头云集于阜阳,诞生了西二环商圈、城南万达商圈、阜阳火车站商圈等。可谓经济繁荣,商机无限! 

更值得一提的是颍上路,它不仅是连接着阜阳商厦的商路,还是通往我母校红旗中学的光明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从农村来到阜阳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颍河闸,路过商厦,踏上颍上路,与六纺擦肩而过,沿着纵贯南北的莲花塘,在蛙声蝉鸣中,来到七里长沟旁的红旗中学,开始了我的城市求学生涯,度过了六年美好时光。也见证了她的嬗变。记忆中,它原是满身伤痕的柏油路,一个一个的坑洼是我走过的印记。现在依稀记得,那时骑车经过坑洼,总会发出“哎呦”一声,下雨天有车经过时还会溅一身泥水。如今的阜阳日新月异,昔日狭窄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绿树红花簇拥在道路两旁,好像为其戴上了美丽的花环。小轿车在路上奔驰,大货车忙碌着运送物资,摩托车疾驰而过,电瓶车在鸣笛缓行。两侧街道整洁,商铺内商品琳琅满目,货真价实。夜市一条街霓虹闪烁,人流如织,商业繁华,无处不折射出现代化的城市气息!道路旁建筑物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原来的玻璃厂改造成文化展厅,书法画展尽显阜阳文化的厚重与创新。而缫丝厂迁出后原址开发的小区电梯运行,彩灯喷泉装饰得如仙境一般。悠长的巷道,秀美的花坛,栩栩如生的雕塑,令人留连忘返。貌美如花的姑娘们穿着时尚的高跟皮鞋,在光滑的道路上悠闲地溜达,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老人在自由自在地散步,一群群孩子蹦蹦跳跳地向儿童娱乐园奔去,银铃般的笑声在远方回荡……真是一路欢笑一路歌。

本文图片摄影:王十庆


作者简介:赵友坤,曾用名王玉友,网名愚夫,阜阳市颍东区人,供职于颍东区袁寨镇政府,阜阳市作协会员,爱写散文,曾在阜阳日报与颍州晚报发表数十篇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