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的象山南路(江西南昌)

 鄱阳湖之水 2020-08-20

   老南昌人没有不知道象山南路上的干家大屋。这大屋占地六十余亩,内有水塘六口,房屋五栋,分六进。东首设有干家私学,名曰“三经圣书院”(旧址在今南昌八中内),藏书甚多;南侧建有戏台,设有干家戏班,名为“凌云班”,(今大凌云巷、中凌云巷);西面是小校场(今为校厂东、校厂西、校厂北),系屋主干从濂操练水陆两军的地方,故干家大屋素有铜墙铁壁之称。    

   屋主干从濂是乾隆朝的进士。曾任宁夏兵备道。因平甘肃、定新疆有功,升任台湾后部道台,坐镇台湾多年,深受乾隆重用,官至二品,此屋是他辞官定居南昌所建。

   1763年乾隆下江南来南昌,曾在此接见干从濂。第一进大厅上方悬挂的“浮威堂”三字大匾,即为乾隆接见时所书。

  解放后,政府填平水塘,将干家大屋分割成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和校厂东、校厂西、校厂北,大凌云巷、中凌云巷等多条街巷,解决了大量市民的居住。但面积堪比两个乔家大院的干家大屋从此也在南昌版图上消失。

   象山南路的都司前街是清代的都司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或师部。都司为正四品武官,是清朝南昌及周边县份的最高军事机构。解放后军营所在地建成了光明皮鞋厂和学校。

   如果说都司前是清朝的衙门,上谕亭则是悬挂皇榜的地方。

据清光绪33年《南昌县志》:“上谕亭在瓦子角地段,为张挂皇朝上谕的地方。”清光绪年间沿用亭名为街名。1935年被分隔成东上谕亭西上谕亭两段。

  象山南路沿途的地名除了以历史人物,文物遗址命名外,还有一类是以经营范围命名的街巷。比如经营带子,棕绳为主的叫带子巷,童年我们在这里买一种叫“鳝鱼骨”的圆纱带,回家拆成一支支棉纱编织衣裤。棉花市顾名思义是以经营棉花为主,我记事时棉花要凭票只能到国营土产店买,这条街只有几家弹棉花的店。棉花市小学在靠近象山南路的地方,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

  象山南路最让我难忘的是嫁妆街。

    《南昌地名志》记载:嫁妆街东起渊明南路、西至象山南路,长145米、宽9米。光绪三十三年《南昌县志》记载,嫁妆街因店铺主要经营嫁妆而得名。

    走近嫁妆街,就能闻到扑鼻的樟木香。街道两侧的店铺很简陋,都是一层的矮屋,屋顶上铺着黑色土瓦。有些房子的柱子房梁都已经倾斜,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但家家店铺的嫁妆家具都从店里延伸到了街道中间。有各种规格的樟木箱、木盆、马桶、五斗橱、挂衣橱、梳妆台等等,这里没有吆喝叫卖之声,顾客弯曲逶迤穿梭其中,不停地选择,不停地和老板讨价还价。

 所有的家具,都采用榫头结合,不用铁钉。樟木箱的8个角上用铜皮包着,坚固而美观。木盆都漆成红色,富贵而堂皇。那个年代没有洗手间。公用厕所也是粪池上铺层挖了洞的木板,粪池满了会有掏粪工人舀到圆桶形的板车里,拉走卖给郊县的农民。居民如厕基本都在家里用马桶。嫁妆街的马桶,有雕花金边的,也有油漆彩画的,是女方陪嫁的必需品。如果这些嫁妆留到今天,每件都是精妙绝伦的工艺品。

  但大部分市民都是请“博士”(木工)在家打家具。嫁妆街的嫁妆虽然好,但是贵,一般人买不起。

    象山南路这条古老的街道变高了,以前一,二层的沿街店面变成了三,四十层摩天大厦。以前公交车都没有的街道,现在不仅通了多路公交,市民还可以钻到地下坐地铁。可是我仍然怀念瓦子角的油伞店,厚福巷的猪血摊,带子巷口上的麻糍店,和充满童趣的爱国电影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