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的力量】《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微国学 2020-08-20

學 而 篇

1.1子⑴曰:“學而時⑵習⑶之,不亦説⑷乎?有朋⑸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⑹,而不愠⑺,不亦君子⑻乎?”

【譯文】

孔子説:“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注釋】

⑴子——《論語》“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⑵時——“時”字在周秦時候若作副詞用,等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時入山林”的“以時”,“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的意思。王肅的《論語注》正是這樣解釋的。朱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爲“時常”,是用後代的詞義解釋古書。

⑶習——一般人把習解爲“温習”,但在古書中,它還有“實習”、“演習”的意義,如《禮記·射義》的“習禮樂”、“習射”。《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這一“習”字,更是演習的意思。孔子所講的功課,一般都和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結合。像禮(包括各種儀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這些,尤其非演習、實習不可。所以這“習”字以講爲實習爲好。

⑷説——音讀和意義跟“悦”字相同,高興、愉快的意思。

⑸有朋——古本有作“友朋”的。舊注説:“同門曰朋。”宋翔鳳《樸學齋札記》説,這裏的“朋”字卽指“弟子”,就是《史記·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衆,至自遠方”譯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卽本此義。

⑹人不知——這一句,“知”下没有賓語,人家不知道什麽呢?當時因爲有説話的實際環境,不需要説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給説出。這却給後人留下一個謎。有人説,這一句是接上一句説的,從遠方來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訴他,他還不懂,我却不怨恨。這樣,“人不知”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講述的”了。這種説法我嫌牽強,所以仍照一般的解釋。這一句和憲問篇的“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的精神相同。

⑺愠——yùn,怨恨。

⑻君子——《論語》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這裏是指“有德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