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说家风】国学教育一定是连家长一起教育的:低贱的家长培育不出高贵的孩子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更正声明:1月26日《道德经》说家风,“膀胱经还是脏腑的俞穴所在”中“俞穴”应读(shù)与“腧”同,指人体上的穴道:~穴。肺~。胃~。感谢微友“温融真显王振华”老师的指正。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100天。

近日。

孙楠一家为了孩子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租陪读的消息在网上热转。有人说孙楠违法——剥夺孩子义务教育权利。有人说那所叫“华夏学宫”的培训机构违法,因为没有办学资质。

违法的事情由法律来处理,但有个问题媒体和社会该值得反思:为什么孙楠和那么多学生家长放弃事业、花高额学费去陪孩子读一所没有文凭、不能高考的“学校”呢?

没有到过“华夏学宫”不知道有多坏,也不知道有多好。敢拿孩子前途“开玩笑”,家长和学校疯了吗?

违法的背后应该看到需求:明白的父母,当然也有虚荣的父母,对于孩子迫切的教育需求。

国学教育培育人格、涵养性格、护练体格。似乎这三种人类根本素养我们的体制教育有些缺失。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在这四个条目之前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四个条目。没有前四个条目,无法实现这四个条目。

所谓格物,就是具备完善的人格、温厚的性格与健壮的体格之后再去看世界,再去考大学,再去谈恋爱,再去做企业,再去为人民服务。

倒是觉得,政府对于徐州那所“违法学校”不要一棍子打死,令其即刻关门大吉。请有关专家论证一下这个机构存在的价值,分析一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假若确实有需求,确实有意义,请有关部门帮助这个机构,让其正规起来,然后在法律范围内教学,提炼出有必要的国学精髓教育。

固守教育体制有两种人。一种认为这种教育很好,无须另立门户;还一种是无奈,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逃离教育体制也有两种人。一种是看清了体制的弊端,想给孩子塑造美好未来;还一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觉得学国学很好,最起码有人替自己教育孩子的礼仪和思想了。

一个民族伟大的根源来自于教育,这就是教育之道。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教育上了正道,才会多出大师,少出贪官;多出科学家,少出娱乐家。

何为娱乐家?

撩拨人情欲、触动人私欲、释放人贪欲的演绎人。

教育正道来自于家风之德。德是一种规律,是一种父母以身作则的规律。国学教育没那么简单,如果只寄托于有一所神奇的学校,家长无所忌惮、毫不畏惧,不去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徒劳。

每个父母都与孩子血脉相传,这条血脉里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令孩子成功,缺点使孩子失败或者平庸。这就叫:德畜之

一所好的国学学校一定是连家长一起教育的,因为家长的问题总会比孩子多。低贱的家长培育不出高贵的孩子。即便上了清华、北大,只能说明你智商高级,不能确定人格是否高贵。

培育家长,管理家长,督促家长,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就叫:物形之。

我们不缺人才,缺少人物。把孩子培养成人物,是家长的心愿。但只有在家长心智健全的前提下,才有诞生人物的可能。这里的物,也是万物的意思。万物供人欣赏和使用。人错了,万物就会遭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势,没有人可以阻挡。但文化必须复兴。而文化的复兴不单是诗词歌赋的复兴,也不是换了唐装汉服的“国学”复兴,更不是家长把孩子寄宿在一个袖手旁观机构的复兴,而是在文化的教养下人格、性格和体格的复兴。

所以,万事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珍贵德的。这就是道德。老子曰: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文化是一种精神。不是一本书,也不是一个人,更不是一堂课。而恰恰又要在一本书,一个人和一堂课上来体现。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中国家风》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