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掌握这十六个字,没有学不好的孩子(第7篇·总第2376篇)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张建云国学家风课

关注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7天。

一个学生到底能不能成才,看他是把学习当成快乐,还是把学习当成负担。所以,建立兴趣,形成乐趣,树立志趣,是每一个学生成才的“三趣法则”。

有人不理解颜回,为了学习竟然住在一个四面漏风的破房子里,吃点窝头、小米饭,喝一瓢凉水,甚至连根咸菜都不就,这叫人过的日子吗?

不叫。还真不叫。这叫圣人过的日子,神人过的日子。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里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开头结尾,被孔子两次点赞,简直至高无上。

我们觉得苦,颜回却觉得乐,所以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关键就在这里,人家只要开始读书和学习,就忘记了世界大千、冷暖人情、利益得失和口腹之欲。

在当今的中国,如颜回一般的学生数不胜数。只要玩上游戏,便忘记了父母,忘记了老师,忘记了自我存在,全身心陶醉在游戏里,随便叫个外卖,吃点啥都行。家人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

这是个课题,把孩子对游戏的迷恋转移到对学习的钟情上,移情别恋,必定大成!山东有所小学让我为孩子们写几句祝福,我说:把玩手机的时间用在读书上,或许是一条不错的成功之路!

圣人与神人的日子,就是平常人看着很苦,很累,很受罪的日子。因为他们从来不把吃喝玩乐当快乐,而是把反省自己、成就他人、克制贪欲当快乐。

谈圣人和神人有些远,谈清华、北大就容易理解了,再谈985、211也容易理解了,或者谈人家孩子靠99分,你家孩子考69分,就更容易理解了。

但清华、北大、985、211和漂亮分数并不能说明问题,大学毕业后,走到社会上,成家立业了,做个有成就的,不后悔的,能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一家老小还能幸福的人才能说明问题。

我们把这种人称为神人,男神或女神。

但凡神人必定是管理自己、克制私欲的高手。譬如说懒惰、侥幸、贪吃、嫉妒、傲慢、愤怒和各种诱惑,这些常人身上泛滥的缺点,在一个人身上越少越成功,越少越成神。

这是一个分水岭。懒惰、侥幸、贪吃、嫉妒、傲慢、愤怒和各种诱惑都叫私欲。一般学生,或者家长,或者老师、校长、领导干部身上都有,这就是人心。《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

是的,私欲泛滥的人心是危险的,他们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伤害他人,所以叫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到火葬场都要修炼,修炼自己去掉那颗私欲之心,升华成无私欲或少私欲之心。《尚书·大禹谟》又说:道心惟微。

道心,就是那颗纯正、无暇、至善的精美之心。微,就是微妙、精美之意。

《尚书·大禹谟》继续给出一句让孩子成才,成人物,成圣人、神人,成领袖的心法:惟精惟一。

何为惟精惟一?

精:纯粹的、明朗的、清明的。如精华、精英、精神。

一:就是一颗心。一门英语,一门数学,一门语文,一门物理,所有的学科都在一颗心中。只要心安静了,干净了,恭敬了,没有学不好的学科。

如何让心安静、干净和恭敬呢?

把人心升华、改变、修炼成道心。阳明先生说,人心与道心是一颗心,不是两颗心,而且家里大人孩子也是一颗心。孩子逆反了,说明他的心与父母偏离了。当然,更合理的事实,是父母与孩子的心偏离了。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教育?

一家老小都是一颗心,学校上下都是一颗心。凡学生出了问题,就是学生的心与学校,与老师偏离了。但往往是老师与学校和学生的心偏离了。

当下的任务,一个明智的家长立即要做的是培养孩子一颗惟精惟一的心!

咋培养?

1、动静结合。

首先问一下:你家孩子每天的运动是什么?

假若没有,就容易肥胖,就容易孱弱,就容易感冒。

再问:你家孩子每天能安静10分钟思考问题,或什么也不想吗?

大多数都没有。安静,是解决问题的清洗池。凡复杂的、无序的的问题都会在安静当中被洗刷干净。你说安静了,还是没解决,那还是不够安静。

怎样安静?

打坐或不打坐,盘腿或不盘腿,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清心地坐会吧!

2、内外兼修。

很多人都在拼命学习,为了分数,为了考学,为了老师的期盼,为了父母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都对,也都不对。学习如同吃饭,每天吃,每顿吃,还加夜宵,但消化得少,吸收的少,于是营养不良。肥胖,就是营养不良。如同一个人减肥,关键不在于少吃,而在于多排。

这就需要练内功:把自己的心清空。每天都要找到自己的错误。错误就是垃圾。找到错误将其改正,将其清理。更像一个手机,内存不够了需要删除一些无用的文件。有人说再增加内存呗?无限的增加是一种愚蠢,必定有一天会被垃圾拖垮。

3、上下求索。

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开始说的志趣。为了实现自己的至高无上的理想目标,而选择低调的、低姿态的、俯下身子、从不张扬还任劳任怨地学习。

具备以上3点功夫就是修成一颗惟精惟一的心的开始。可以了吗,孩子能成才吗?

不,还不行。我们更担心孩子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这在佛家叫:我执。

这世界,好的未必是对的。黄金虽贵,研成粉末放在眼里也是负担。成绩虽高,用错地方,同样是祸患。

最后,《尚书·大禹谟》又给出了第二套方案:允执厥中。

允,是公平、诚信之意。执,是执掌,执行,运营之意。厥,代表其、这、那。中,是中行,中庸之道。

允执厥中,告诉我们要公平诚信的去执行每一件事的中庸之道。

何为中庸之道?

对于一个学生来讲,不但要全心全意地学习,还要同时知道塑造美好人格、调养温厚性格、锻炼强健体格。我们的孩子确实可以成才,成人,成人物,成圣贤,成领袖了!

有个前提:家长与孩子要同步做好呦!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据说是尧帝传舜帝,舜帝传大禹的让位叮咛,是中华传统文化十六字心法。按此方抓药,天下可治,何况一孩子学习乎!

今天的解读是《传习录·上卷·徐爱篇》。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