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不觉醒——人生进阶终极修炼之心力锻造(上)事上练,致良知

  平凡的人 2023-05-28 发布于内蒙古

这两篇讲怎样锻造心力

知止-明志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要达到什么境界、层次,知道自己要停在哪,然后才能定下心向目标前进。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要成事先立志”。

我们常说,“志气”,志就是使命,理想,目标。气指的能量,动力,我们常说的浩然之气就是指的正能量。所以要立志存气,志存高远。内心有志气,心力自然被拉高。

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启发他的志向,让他心中先定下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为什么而学,然后形成内驱力,去学习和实践,一步步达成自己目标。我们现在都是先一股脑的学学学,先赶鸭子上架再说,你理解鸭子的痛苦吗?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就明确了心中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他的心力是巨大的,心力带宽是极宽的,革命中的一些挫折和困难在他心里可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即使是影响革命前途的大困难他也总能去想办法克服。

文章图片1

人生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使命的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的心早早的就有了一个归宿,心清神明,不用浑浑噩噩,也不会蹉跎岁月。

而我们大多数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房贷、车贷蹉跎半生也找不到人生的坚持所在,心之所向。所以心不会真正的快乐,更无谈强大心力。

那怎么办?从实践中找寻答案。

比如孩子,带他出去经历一些事,多见识一下这个世界,多去体验。让他自己用心去感受。

在实践中去听从内心的召唤,让实践给你反馈,让心去验证,慢慢的清晰自己内心的想法。

俞敏洪曾说当年他和同村发小一起高考,失败了两次,他尝试了第三次考上了,发小放弃了。他说为什么他还想尝试,是因为之前去过一次上海,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真的不想一直呆在山村了,这颗心已经被打开,很难再关上了。这就是心的体验。

总结一句话就是 “事上练”。格物致知,格物,格人,格自己。

文章图片2

心法—事上练,致良知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天地间,唯有明道,明志,明德才能获取至上的心力,成就大事业。

惟精惟一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王阳明在《重修山阴县学记》文中,他以大段文字专说这十六字:

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矣。

道心,不过率真赤诚;人心,只是欲心杂念。人心与道心本是一心,人心蠢蠢欲动,道心静如镜面,人心不死,道心不生,是谓涅槃重生。讲的是一个去私欲,天人合一。人心少一分,道心多一分,所谓无欲则刚。

“道无不中”,即是中庸;依而行之,不偏不倚,适于中度,能出能入,方能“一于道心而不息”,便是“允执厥中”。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儒家最能比肩佛道的精深理念,是做事和控情需要拿捏的最高境界。

举个例子:《道德经》有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二我们暂且说是阴阳吧,这个社会有两条规则,一条是阳的,讲的是仁义礼智信,一条是阴的讲的是弱肉强食,利益交换。

我们做事时如果只玩阳的叫小白,傻子,只玩阴的叫暴君,小人。此二者都不行,玩的最好的就是阴阳平衡,掌握这个中度,这种的叫君子,这才是艺术。

刘备就是典型的仁义之君,没屠过一座城,没杀过一个良民,但是他投靠了刘表,荆州成他的了,他投靠了刘璋,益州成他的了,真是滴水不漏啊,我的刘皇叔。

文章图片3

那要怎么做到呢?即“惟精惟一”。这句说的是功夫,重在修。

惟一,庄子言“道通为一”,道心即是一心;惟精,怕此心不一而修专一工夫,佛家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抱朴守一,正是工夫落脚处。

惟精功夫,通俗些说就是通过在事上练,不断的去粗取精,不断的尝试,下功夫格物,磨炼,以心作用于一物而求于理,精至则理至,精成则理成,明晰事物本质和本原,即为明道。

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听从内心的召唤,follow your heart!用心的感受去验证,去除私欲,光复被欲望尘蔽的本心,让道心和人心合一,即为明志明德。

文章图片4

具体做法老祖宗早就交给我们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就是要找到内心的使命和责任所在,找到那个专一的事业,自此心便有了归宿,坚若磐石,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克服万难。我们之所以没有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总觉得缺点什么,只因为没有找到心之所向,每日迫于生计而工作,只不过是应付罢了。

当你站在生命觉醒的层面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有了持续而深刻的思考,你就会自觉放下很多有形的东西,专注于内心使命的实践。

文章图片5

诚意正心

《金刚经》有曰:“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家讲“空性”,认为所有存在都是缘起的,没有实有、永恒的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谓缘起性空。

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心中的世界,是我们五官接收到的有限信息,同时被我们的认知和欲望所塑造的世界,都是妄念,不是世界的本相。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所以人人有我执,心之本体已经被欲望深深的尘蔽,暗淡无光,所以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要致良知,诚意正心,光复本心。

文章图片6

阳明先生讲:“唯天下之至诚,方能立天下之大本。”至诚之心可以回归万物之本,诚心诚意的做事,不去刻意的追逐什么,减少私欲,只是努力的去做。

诚意是做事的态度,是意念处的归善;“诚”是一种恢复心体的方法。

关于“诚意”,在《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谓之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唯诚其意者方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正确的看待万事万物。

诚者,是真真切切的想做一件事,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至真至诚,不虚伪,不浮夸,如此,何忧事有不成。

意若诚,则心可正,心正,则力大、力坚。

文章图片7

弘一法师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立足于何处,想要抵达何方,知道自身的能力和不足,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真正的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人生才能笃定,豁达,勇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