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建云 从事家风教育多年,愈发感觉无论是局长、部长、处长、校长、科长、董事长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家长。但很多人恰恰忽视了家长的重要性,一心奋斗于社会上的其他什么“长”。当不好家长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没啥烦恼,无非是找个人看孩子,哄孩子,供其吃穿上学、玩乐消费,而且还觉得童言童语、童稚童趣为初级父母的自己带来无限快乐。但随着孩子长到10几岁就开始担忧,学习不好、纪律性差、与同学打架、给老师找麻烦、吸烟、早恋、性格孤僻以及与不良少年接触,种种问题,令父百般焦虑、千般心疼。有些家长悬崖勒马、急流勇退,从职场转到家庭,有些人继续放任自流、执迷不悟,任孩子野蛮生长。纵观历史,教育失利的人没有不后悔的,尤其进入中老年。白发苍苍人已老,浪荡家儿未曾归的悲凉是痛彻心扉且无可挽回的伤痕。教,左边是孝子的“孝”,但不当孝讲。孝字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变形的“爻”,规律之意,预示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往复。下半部是“子”。意思是上边的人将规律演示给下边的人。上边的人是谁?自然是父母,是老师,是领导。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教的右半部是“攴(pu)”,是一个人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是教训、惩戒之意。教育,是必须要有惩戒的。《论语·宪问第十四篇》说,孔子批评他的一个发小,名字叫原壤。这人非但毫无作为而且懒惰无礼,还不孝父母,就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夷,是坐在地上、凳子上双腿分开而坐那种好不礼貌的样子。孙弟,同“逊悌”。大意是,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小时候你不孝敬父母,不友爱兄弟,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实际,原壤就是一个失败教育的代表。一个孩子的落败必定是父母的样板。这也就是教育的“育”的意思。育,根据隶书字形来看,上边是“云”,下边是月。“云”,上二下厶(mou)。“二”指“再”“复”。“厶”是某人的意思,这里指“自我”。“二”与“厶”联合起来表示“自我复制”。在古文字中,小篆“肉”和“月”的写法极其相近,因此在用作偏旁的时候就都写成了“月”。我们称之为肉月。“肉”指“肉身”“身体”。“云”和“肉”联合起来表示“身体的自我复制”。由此得出,教育没什么神秘,就是自我管理、身教言传。你做成什么样儿,孩子就是什么样儿。有个做企业的读者遇到孩子成长问题,很苦恼,来信如下:我有两个小孩,哥哥七岁、弟弟五岁。哥哥性格内向,弟弟性格活泼。因为我们工作的原因哥哥从小跟着我们搬了5次家,换了3次幼儿园,加上这次读小学就是换了4次不同的环境。哥哥他从小就不怎么喜欢跟其他小孩子玩到一起,在幼儿园也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现在读小学一年级,刚刚入学的时候还好,此刻我们又发现很严重的问题:孩子在学校打同学。刚开始我也没太在意以为小孩子不适应新环境,慢慢跟同学混熟了就会好的。可是我们最近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了,在家里面跟他弟弟也越来越多吵架、打架,有两次把弟弟还打伤了。这是自然。因为弟弟出生的时候家庭条件就好了,而且又是老二,自然得到的爱宠就会多于老大。老大看似性格内向,实际隐含自卑。这孩子首先没有安全感,一个定无居所的家庭孩子怎么能够自信呢?别人都有家,只有我的家是临时的,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是一种深切的自卑。我小时候也自卑。初一的时候带饭不敢打开饭盒光明正大的吃,因为条件差,饭盒没好饭,害怕被同学笑话。到了初二自卑升级。很多同学都穿牛仔裤,我则买不起,一年到头只有一条裤子。干脆趴在课桌上,眼睛自课桌下面偷偷地、使劲地看着一条条牛仔裤在我的眼前晃动。时间久了,突生一念:此生不穿牛仔裤。心里开始发生扭曲,逐渐走向畸形:拿得不到的恨,当成报复自己的狠。这是一个关键的点,如果没有父母介入,没有书籍介入,没有同学和老师介入,就会走上歧路。幸好我读了宋词、元曲,就拼命填词作诗。3、孩子与同学打架,甚至打伤弟弟,这就是自卑、不合群、性格孤僻、“拿得不到的恨,当成报复自己的狠”的发酵。他的内心不是打同学,而是打自己。越打越孤独,越打越自卑。再加上总换学校,基本没有什么固定的感情。于是,就会有同学欺负他。在学校里一拳打得百拳开后,觉得只有打人的时候才是快乐的,有矛盾就用拳头解决才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存在感、甚至歪曲的幸福感。至于打弟弟,也是个假借,实则打得是父母。因为怨恨父母。一来,我在学校的不如意是父母一手造成的,因为别人家同学都不这样;二来,父母对弟弟的关心多,对自己的批评多,所以我就打弟弟给你看。是的。孩子确实有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无非是问题大小而已。感冒发烧亦是平常。解铃还须系铃人。是父母对孩子关注少了,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今天的结果是什么?孩子的心硬了,冷了,窄了。需要父母将其软化,给其温暖,助其宽阔。1、自今日起不再批评孩子,即便孩子打架了也不要批评,因为他不想打架,是他内心那个冲动的小孩让他打架。孩子很无助。此刻给予深切的关注。不批评当然也不是鼓励,而是与孩子一起来管好孩子心中那个无知的、冲动的小孩。2、自今日起欣赏孩子,一句唠叨都不要有。除了忍受孩子的错误,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给予真诚的鼓励、温暖的微笑。3、对于哥哥和弟弟平等视之,无论是吃、喝、穿、玩、学,都要平等,尤其语言要平等,眼神要平等。5、多陪伴。陪孩子读书,陪孩子运动,陪孩子疯玩。这些年我们陪孩子太少,欠孩子太多。长此以往,坚持3年,孩子就可以慢慢回暖,而且心胸宽旷,正如阳明先生所讲:谦虚其心,宏大其量。这是根本性教育了,也是阳明先生的道理: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