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正旭作品 | 初春的味道(外一篇)

 梅雨墨香 2020-08-20

立春后,空气里的味道立时就有了清甜的绿色涌动。

走在乡间阡陌上,田野里探出麦苗绿茵茵的微笑,仿佛正与春天商谈着夏天收获的心事。田野里的油菜也挺起了脊梁,迎着微醺的阳光唱着丰收之歌,这些味道夹杂着袅袅炊烟,旋转着锅灶里饭菜的香,这是乡村独特的味道。这味道胜过燥热喧嚣的夏日,太吵闹;也赛过秋风瑟瑟的秋日,太伤感。冬日萧条,让人困顿。还是初春好,绿色在大地中涌动,草木在沉静中沐浴春之喜悦,空气也在慢慢消遁自己凋敝的死气沉沉,深深呼吸,满鼻腔碰撞着清爽的味道,伴随着暖阳和煦的气息。

转身来到小河边,河水也不冬日那样冻结自己心事,冷酷的面容置于冰块的表情。而此时的河水欢畅地流淌,清澈见底,,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目光清澈,行走远方。河床的温度是大自然恩赐,微微地散发着热气,散发着一种智慧的气息:人与一条河初春邂逅,乃天地合一的神韵。人在河岸行走,水在河床里流淌,天空的太阳为这个世界做一场神奇的合影。

想起小时候,在立春那天要“咬春”和吃“南瓜粥”。这种仪式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立春那天,母亲一大早 就蒸好了“咬春饼”,主要由萝卜丝加姜葱蒜苗与面混合烙锅馍。母亲对“咬春”仪式很尊重,让我们姐弟三人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洗净脸和手,端着“咬春饼”对着主屋“天地画”吃饼。吃饼时不能说话,要细呑慢嚼,不能把饼渣落在地上。吃完饼,“咬春”仪式结束。我不知道母亲为何会对“咬春”仪式很虔诚。问母亲,母亲虽然不识字,回答的却有一定的学问:春之始,万物生。对天要有善爱之敬畏,祈求风调雨顺赏赐;对地要有感恩之美德,顺祝五谷丰登恩赐。人要善心要有爱心,还要知恩图报。这些朴素的做人道理也是乡村一种美学味道,氤氲着我们成长岁月。晚间吃南瓜粥,选肥硕老南瓜带着根茎的香,与泥土的浑然之气融合在一起,温暖的,圆溜溜的,也是厚朴的,洗净了南瓜,加水,放在锅内慢火煮,食物的甜香至今想起还让我垂涎。

煮南瓜一般要烧稻草,稻草火焰均匀地在地锅底部游动,用火舌舔着灶釜,散发出甜丝丝的香气。用稻草烧火做饭做菜,是乡间人对待庄稼的独特祭奠方式,这样的方式,有很浓的仪式感在里面,最关键的,稻草灰还是最好的肥料,取之于田,用之于田。

后来得知,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在过去,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人们习惯在立春这一天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还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谚,瓜指的是南瓜,就是在立春当天吃南瓜粥缘由。

再过一个月,迎来了吃“和春馍”,我们乡下有农谚:吃了和春馍,下地好干活。“和春馍”是田野里七头蒿为主原料做馅做得菜心馍。七头蒿新嫩可口,夹在馍馍里食用,是一种味觉享受。吃了“和春馍”,就是给自己觉醒的开始。因为立春到吃“和春馍”这段时间是新春之际,大家忙于走亲串友,拜年闹新春。吃了“和春馍”后,就是让大家自觉起来,拜年到此结束,需要搞生产,为一年庄稼丰收做好开春工作。这些年,村庄上的青壮年人儿跑到了城市里打工、创业,“咬春饼”“南瓜粥”“和春馍”好多年我没有吃到了正宗家乡味道了,那种味道只在记忆中漂浮着。

立春以后,天地之间漂浮着香甜的绿色,这时候,我会站在城市的楼层眺望故乡的方向,我会张开腾空口腔,犒劳自己的味蕾,想象着这时令的味道――咬春饼、南瓜粥、和春馍……这味道是乡村独特的美味,是这初春最明媚的风景。

面对一棵树

夜间,一场雪在春雷的吆喝声中闪亮登场。整个世界都浸润在银装素裹的童话里。

清晨,我推开门,满眼都是皑皑白雪。我迎着凛冽的寒风,发动了摩托车。刚一出门,车子就撞上了路边一棵杨树上。我才有机会停下来仔细端详这棵树。树在冬天明显地消瘦了,光秃秃的枝杈挂着雪冰凌,瑟瑟在寒风里。再往上瞧,树梢不知何时安下了喜鹊的巢,像老翁歪戴的毡帽卡在三个树杈上。树杈上的鸟巢很安静,面对冰天雪地,一脸坦然的神态。那些树杈巍然耸立在树的主干上,像一根根伸展在空中的琴弦,让风雪的柔指拨动着。我想,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宏大最动人心魄的琴声了。

这棵树一直摇晃在我久远的记忆里。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栽下的树。我为什么能清晰地记得那棵树的生日?因为是我家入住集体村庄时从镇上买来、爸爸亲手栽下的。那时它只能称为树苗。没有想到,现在,它成了参天大树,站在我的面前,成了庞然大物,让我仰视才能看到它遥呼天际的树梢和为鸟安家落户的巢。我想起了史怀哲的一句话:“善待卑微的植物”。可是植物(尤其是树)的某些特性,恰恰是最有价值的,能成为人类的教师,那就是它的慢慢长大,这里包含了成长和耐性,它们是树的天性。而人类之中,只有极优秀的一部分人,才会在后天意识并且养成“成长”与“耐性”。马克吐温首次被提问“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信条”时说:“毫无疑问,是成长,我们持续不断地改变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结束。”

成长,能让人挣脱丑陋的茧。我相信树是有灵魂的,它有怜悯、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时间的数字可以代表一棵树的生命长度,但孰不知在其长度的背后,决定其生命价值的是生命厚度——你的存在为世界带来什么?生命中有很多不断移动的靶子,你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才能射中靶心,实现生命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随时携带着爱、希望、勇气、怜悯和奉献上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沉甸甸的感动,只是为了生命中那一场可以生息的演出,也是为了把生命演得更加铿锵有力,绚烂动人。这是破茧化蛹飞翔生命的灿烂。我们是一棵树,一生下来就开始成长,永不停歇,直到死亡。可惜的是,我们一部分人在生命过程中突然停止成长,包藏龌龊的灵魂招摇过市,把生命剩下的所有时间用来“美化”那层茧。

树懂得一声不吭。树在一个地方站定,树的脚趾能抓住一次次遥远的苦旅,一如树上的花朵能抓住灿烂青春时光,一如树梢中掠过的狂风能抓住时光的速度 。作为一棵树,它从不抢先,从不超越什么,它只固守一个地方,从生到死。热爱、笃定、坚守、延伸。期待一场绝版旷世爱情,至死不渝。树常把一片叶子扩大成一片绿荫,把一时的快乐放大成一生的幸福。

流水的光阴就像树上的叶子,从萌芽到新绿,从茁壮到老成,直到片片黄叶在风中翩飞,最后,一片叶儿归于尘土,这就是一年,就是一圈年轮的生成。此时,新的叶芽在雪花里萌生,新的希望已经饱胀成美丽的花蕾。

我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搬着撞在树上的摩托车。我直面一棵树,心中顿生凛然,面对一段久远的沉思:在寒风簌簌要挟里,在冰雪虐待中,那棵树坦然站立,岿然不动,它的心中含着春天发芽的梦,尽管有的叶片遭遇虫害,有的花朵遇风飘零,有的果实过早夭折,这一切疼痛没有阻挡它穿越四季的脚步——这就是树的成长,是生活经历的考验,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编委会

 刘志成、许辉、张继炼、张庆龙、杨海蒂、梅雨墨、小聿

 执行总编:梅雨墨   

 编辑部主任:小聿    

 编辑:王家运、邹辉、张梵     

 微信平台部部长:木小沐  

 通联部部长:孙辉   

 通联部成员:周岑岑、赵爱霞  

 校对:彭光品

 封面题字:陈浩金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淮南市龙湖南路舜耕书院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196/GO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7176


《木沐读书》和《初语阅读》两个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自办的选稿基地,将会陆续推出各位作家的投稿以飨读者。

作为选稿基地,我们推出各位作家的来稿,旨在扩大交流范围,深入交流层次,在以文会友的同时,通过观摩、切磋,以提高大家的创作热情和创作水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