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卢明清作品 | 最爱沉默的石头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半亩书舍

半亩书舍——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半亩书舍——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半亩书舍——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那年,在西宁走访过客户之后,去西藏前在水果摊两元一市斤买了一些西红柿,路上补充维生素。到拉萨,看到水果摊上的西红柿四元一市斤。我对老板说,太贵了!老板说西红柿是从西宁购进的,加两元路费。

去了一趟西藏,牛肉干肯定要买一些带回给亲朋好友分享,再好像就没有什么可带的了。去拉萨火车站的时候,弯腰从路边捡起一块比鹅蛋大的黑石头,我想,如果将这块石头带回连云港,赚个路费,恐怕很有意思。

从西藏背回来的这块石头特别有分量,是一块富含金属的玄武岩石,墨的颜色,身体肌肉间镶嵌似有若无的石英线条,就像人的经络,经络里似有热血流淌。我把它放在案头上,每每看着它,它不用说话,我就知道它遇到我的那些艰辛历程。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布达拉宫的白墙红瓦和喜马拉雅山峰的云彩白雪;浮现雅鲁藏布江波涛滚滚;浮现途中遇见的一个叫云丹桑姆的姑娘,和她的同学打小穿越天路,到江苏,到北京,到东北求学,“在路上”的感人故事。我为她们写了一篇题为《回眸天路,扎西德勒》的文章,让人们看一看祖国大家庭的和睦。

从此,我热爱上了石头。

有一年出差去吉林安图,大雪封山,道路打滑,车遇险抛锚,一行人因此在长白山区逗留了好几日。大冬天,我去龙山,钻进古人居住的山洞,捡得一块比铁还沉的古石。这块石头棱角分明,灰黑色,具有喜马拉雅山那块石头同样的静气。我把它从几千公里之外带回我的书房。它常常让我思考一些因果,让我时时不忘那次几乎是死里逃生的情景;让我感觉我的脚下之不远处就是邻邦兄弟国朝鲜;我时常敬仰抗美援朝英雄儿女的浩然正气。

一块石头,让我的视野里有了青松蓝天,让我的心中有了特别珍贵的和平安逸的日子。

一个新疆老客户患病,临终前关照其弟,一定要还清欠下我们公司的货款。可是,弟弟一度没有货币偿还能力,经协商,以等价物资来还债。装车时,叉车师傅无意间装上了一块石头随车运了回来。这块石头,青石料子,历经日月打磨,圆润明丽,青白相间,大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我就把它当作了那个远去的人,将它收藏在记忆之中,收藏在为人处世哲学之间。

我还常常以为最美的石头在远方。朋友去台湾旅游,我拜托他帮助带一块石头回来纪念。可是,导游说海关有规定,从台湾带什么商品回来都可以,带石头不可以,哪怕是一把土。这件事,让我的心情一直不平静。从此,我开始热爱自己脚下的石头,我常常低头去捡拾它们,收藏它们,阅读它们。

有人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以为石头最爱沉默,金子不需要叫嚣,石头美丽动听的歌声在石头的心中,谁能听得到,要有虔诚的心情,要有千年等一回的缘分。

我坚信,祖国宝岛台湾的石头迟早会站到我的案头上。那时,我每天都能听到“高山长青,涧水长蓝……”眼前,还有阿里山的姑娘,还有阿里山的少年。


作者简介:卢明清,60后,曾用笔名卢布、零度等。出生在江苏省台北盐场六道沟,后居猴嘴至今。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中华文学》签约作家。连云港市散文学会理事、连云港市诗词协会理事、“花果山艺苑”艺术总监。小说、散文、诗歌在《海外文摘》《中国书画报》《散文选刊》《中华文学》《中华工商时报》《连云港文学》《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齐鲁文学》《长江诗歌》等刊物。出版《猴嘴散记》。散文《青蒿》《和我同年的花狸猫》分别获得2017、2018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十佳散文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