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彭阳:从“提篮小卖”到集约经营

 源源不断 2020-08-20

辣椒喜获丰收。

种植基地蔬菜生机盎然。

分拣装筐。

初秋的宁夏彭阳果蔬飘香,迎来了一年丰收季。古城镇郑庄村蔬菜基地里,一串串青辣椒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洁白细碎的花朵在绿叶间绽放,已装箱的娃娃菜整齐堆码在地头上,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载货车在田间地头往来,一派繁忙景象。

“6月中旬开始采摘,平均一天收入800多元。”种植户姚继霞带着村民穿梭在辣椒田里,一边采摘一边装袋。在辣椒收购点,郑庄村党支部书记张仲仁通过“辣椒种植群”安排销售计划,交货、付款、装车,各环节有条不紊进行。

今年,姚继霞看好蔬菜发展潜力,拿出4万元建了8栋新型钢架大棚,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植辣椒等蔬菜。“我们村产的蔬菜品相好,市场价格稳定,按辣椒批发价1公斤1.6元、亩产5000公斤计算,亩均纯收入5000多元。”姚继霞抓起一把青椒向记者展示,并算了一笔账。

“一上市就有客商前来抢购,外销渠道稳定,大棚蔬菜最高每栋可收入1万元。”张仲仁说起蔬菜销售,言语间充满自豪。郑庄村地处两山之间,温度适宜、土壤干净,拥有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2600多亩耕地均为平整的川道地和塬地。早期当地群众依托耕地优势,通过种烤烟实现脱贫致富。村民郑胤种植烤烟年收入10多万元,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近年来,彭阳县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方式,优化蔬菜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郑庄村按照全县统一规划,继续发挥种植业优势,推广优质高效蔬菜种植。张仲仁和村民商议后,在川道区发展大田叶菜、露地辣椒、新型钢架拱棚蔬菜1500亩,在塬地种植青贮玉米和水果玉米1100亩。并选择制作剁椒酱、火锅底料、辣椒色素等需要的优质辣椒品种,进行规模化连片种植。

村民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中尝到了甜头,积极参与蔬菜种植,郑胤一次性种植辣椒、娃娃菜40多亩。“亩产娃娃菜1万棵,按照每棵批发价0.8元计算,亩均收入8000元。”加上套种的水果玉米,郑胤预计年纯收入20多万元,是种烤烟的两倍。

郑庄村的蔬菜不但种得好,还与供港蔬菜公司签订娃娃菜供销合同,与外销企业签订色素辣椒销售合同,确保蔬菜定向销得好。今年,郑庄村蔬菜预计收入800万元,常住户户均收入10多万元。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当地群众增收的同时,也为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提供了机会。“自春耕生产以来,地里的活一个连着一个,就没闲过。”韩红把土地流转给基地种菜后,又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100多元,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郑庄村常年在基地干活的村民有100多人,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从每年3月中旬开始至11月田间生产结束,预计支付人工工资200多万元,常住户户均劳务收入3万余元。”张仲仁说。

如今,郑庄村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稳定收入,成为彭阳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彭阳县地理条件优越,土质、气温非常适宜娃娃菜、辣椒等蔬菜生长。辣椒产品不仅色泽好,而且营养成分含量高,深受市场青睐,远销甘肃、陕西、四川、北京、深圳等省市,成为西北地区辣椒主产区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彭阳辣椒”规模、品种和品牌优势,2016年,彭阳县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协作,在红河乡、新集乡、古城镇开展“拱棚辣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课题研究。

“采用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新型钢架大棚,引进适合冷凉区拱棚栽培的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且适宜外运、干鲜两用的优良品种,应运并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破解设施老旧、品种退化、连作障碍等突出问题。”彭阳县蔬菜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陈德明说,科研项目为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同时,彭阳县引进龙头企业,对产品进行冷藏、分拣、分级、包装、加工、销售,实现全过程质量追溯;探索出“党支部+基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品牌、质量、包装、价格、信息“五统一”,确保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