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十六计之首计看《李世民的人际关系》I 曹文

 白羊文艺 2020-08-21




从三十六计之首计看李世民的人际关系
          曹文

 

 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说的是642年,李世民率30万大军御驾亲征以宁东土。浩荡大军来到东海边问过海之计。忽传海上豪民见驾,并称已备30万军粮饷。李世民跟去,见各家都用彩围。坐定饮酒间风浪起,开围一看已航行在海上。原来是新招壮士薛仁贵策划的示假隐真之计。
 李世民是一个伟大历史人物,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辉煌,现在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还叫唐人街。由于唐的影响,加上赐姓李及原有李姓的繁衍。全球李姓人口达1.2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姓。本文不以李世民的文功武略和历史贡献为线索,而是重点分析他的人际关系。如与炀帝、父母、兄弟、后妃、子女、臣僚、教徒的关系等。

   

一、李世民与炀帝
 李世民598年生于陕西武功。也可能受产地的影响,少年从军,作战勇敢。
 炀帝时,北方突厥始华可汗力量日益强大。主管大臣裴矩建议炀帝把一位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把叱吉立为南面可汗与始毕抗衡。炀帝同意但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后非常怨恨。裴矩又把始毕可汗最得力的大臣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杀死,逼反始毕可汗。
 6158月,炀帝巡北方边塞。始毕可汗率数十万兵叛乱,把炀帝围困在雁门。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在长城中段数百里各关门中,雁门首屈一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共41城,突厥已攻战39城,只剩雁门和崞县。炀帝被困雁门城,城中军民15万,粮草只够20天。突厥兵猛烈攻城,箭射到炀帝面前,炀帝抱着小儿子眼都哭肿了,情况万分危急。左卫大将军建议炀帝带几千精兵突围,其他大臣不同意,认为太冒险,且易动摇军心,应坚守待援。炀帝采纳了后一种意见,亲自抚慰军民,激励士气,坚守待援。宣布守城有功者一律升官赏财。同时把诏书密封绑在木头上抛入河中,使之顺水漂流,募兵救驾。
 其时,李渊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李世民已在军中。炀帝诏书顺流而下,恰巧被年方二八的李世民捞到。真是有缘来相会,无巧不成书。一个16岁的少年,对漂流物感兴趣是普遍的。能认出诏书,说明有文化,要是不识字,可能当废品扔了。敢去救驾,说明勇于担当,否则报告他爹,谁爱去谁去。他甚至认为军情紧急,来不及报告,直接找屯卫将军云定兴带兵解围救驾。
 行军途中,李世民给云定兴说:始毕可汗敢把皇上包围起来,是因为他认为中原援兵一时到不了。而我们现在这点兵力也确实抵不过突厥兵。如果对阵强攻,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非但不能救驾,还可能全军覆没。所以应当虚张声势,弱以示强。在军中多多增加旗号鼓角,把队伍拉得长长的。白天军旗挥舞,几十里不断,夜间鼓角相应不绝。突厥以为我们的救援大军已到,必然望风而逃。
 云定兴如法高调挺进雁门。队伍到崞县时,突厥侦察兵发现几十里不断的旗帜,听到不绝于耳的鼓角,飞马报告始毕可汗,说隋朝救援大军前峰已到崞县。始毕可汗大惊,急忙下令撤军。快速进犯,短促突击是北方少数民族进犯中原的常用战法。主要目的是袭扰抢掠。中原的大队人马一到,他们早就没影儿了。
 加上这次是皇帝被围,一定会派最精锐的部队救援,不可能由一个毛头小子带几千人来。因为援军伤亡事小,皇帝安危事大。这是常理,始毕可汗也是这么分析的。李世民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以少冒多,弱以示强。诸葛亮沉着镇定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是罗贯中编的。李世民机智勇敢解困城计吓退始毕可汗是正史记载的。
    李世民危难时刻显身手,解雁门之围救驾有功,炀帝自然重赏,乃至重用李渊。作为一员战将,李世民临危接昭受命,勇于担当,主动请缨,果断救驾。应该属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上,充分体现了忠勇智。要是按常理,求稳妥,调精兵,炀帝恐怕早就成了可汗之俘或刀下之鬼了。在这对关系中,李世民应当算是合格的臣,卓越的臣。至于以后炀帝引起广泛民怨,各地烽烟四起。李世民看到炀帝不可救药必然灭亡,鼓动李渊去推翻,那说明他识天下大势而不是愚忠。

    

二、李世民与父母
 李世民的父亲李渊(556635),母亲窦氏(569613)。李世民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二就二了,二有二的优势。孔老二,关老二,并称文武圣。李老二最后成了圣上,更胜一筹,更圣一等。李世民14岁时生母死了,还来不及更多行孝,正所谓子欲孝而亲不待。
 李渊出身北周贵族世家,10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且深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歧三州刺史。613年迁卫尉少卿。615年率兵于龙门击破毋端儿起义军。616年率兵御突厥屡捷。617年升任太原原太守。后几次晋升既有他本人的战功因素,也有李世民救驾留下良好印象的因素。战功中既有他本人指挥得当的因素,也有李世民等一线拼杀的因素。李渊正值壮年也不需要生活上的照料,作为儿子,奋勇拼杀不怕死,为父亲积累战功争取提升,在当时条件下就是最大的孝了。
起义军越勦越多,隋军节节败退,隋朝土崩瓦解。李世民等鼓动李渊,杀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晋阳,建大将军府。与李建成、李世民率3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接着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11月攻下长安。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为大丞相,封唐王。618年炀帝被杀,李渊逼杨侑让位,自立为帝,国号唐。这期间,李世民积极主张李渊起兵,率军奋勇作战,出主意想办法帮李渊豋基,建立唐王朝,这就是最大的孝。
    李渊即位不久,命李世民率兵进击割据陇西的薛举之子薛仁杲。
 619620年,李渊派李世民率兵东渡黄河,击退了刘武周、宋金刚。接着又派李世民东击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621年,击败救援王世充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这是关键的一次战役。成王败寇,如果拿不下王世充,只有半壁江山。如果败于王世充,李家就覆灭。在你死我活的决战中,李世民胜了,保住了李唐王朝。随后,各地农民起义军及地方割据势力相继被翦除,唐统一了全国。应当说,在建立和巩固唐的过程中,李世民建了头功,是忠孝两全的。
 626年,李渊,在位8年,年届60。李世民看到父亲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自己随时可能被哥哥和四弟除掉。哥哥执政会怎么样,后果很难预料。先下手为强,于6月发动玄武门之变,杀长兄及四弟,被立为太子。8月,李渊传位李世民,自称太上皇。635年,年近70的李渊病死。谥太武皇帝,葬献陵。
 李渊少年得志,以后一直顺利。因而背上包袱,总是患得患失,要不要起兵犹豫不决,甚至起兵南下途中遇大雨就想打退堂鼓。要不是李世民等积极鼓动督促,也可能被对手干掉了。豋基8年无大建树,过了60更难有所为,可能老糊涂了干出什么傻事。李世民少年丧母,姥姥不痛舅舅不爱。加上他是老二,第二个孩子当祭猪养。从小自立有主见,敢作敢为敢担当。执政能力显然超过他爹,估计哥哥也赶不上他。李世民在建立巩固唐王朝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且率兵征战多年,应当说是尽了忠也尽了孝的。让不能再作为的父亲下台,安度晚年保晚节,避免老糊涂出昏招误国误民害家族。这也说明他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而不是愚忠愚孝优柔寡断。这样做是充分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国家、民族和家族负责的表现。

   

三、李世民与兄弟
 李世民的母亲窦氏生育41女。老大建成,老二世民,老三元霸,老四元吉。妹妹后封平阳公主。
  李建成,589年生,比李世民大9岁。从李渊起兵反隋开始,他就奉命在河东招贤纳士。随后转战太原,一路招兵买马。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后率兵占河西,取霍邑,拒潼关,夺长安。唐王朝建立后,多次率军打退突厥进犯,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功绩和李世民差不多。他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决策又果断坚决。唐朝建立后被立为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务,对政策作了调整。颁租庸调和均田令,推行武德律。网罗了魏征、王珪、韦挺、裴矩等治国人才。支持李渊迁都,主张以黄老思想为宗,以柔德教化百姓,平息战乱,减免税赋,恢复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
 李元霸16岁病死,对唐王朝没什么贡献《隋唐演义》中说他手使双锤,力大无比,战无不胜。甚至在打雷时大发雷霆,对天使飞锤,结果扔起锤子打了自己的头,脑浆迸裂而死,纯属杜撰。
 李元吉,603年生,比李世民小5岁。李渊起兵时,他留守太原。唐建国后封齐王。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他弃太原归长安。以后随李世民东征洛阳,设伏击破王世充。又参加讨伐刘黑闼,也是战功赫赫。受封司徒、侍中、并州大都督、左卫大将军、正柱国等官职。一直追随李建成。提出李世民心怀不轨,建议李渊瓦解李世民势力,然后再杀掉,未被采纳。后又安排伏击擒斩李世民,被李建成制止。
当时李渊十分器重李建成,元吉全力支持李建成,满朝文武大多倾向李建成,李世民被除掉只是个时机问题。李渊曾借天象有变要对李世民下杀手,李世民说这是李建成秽乱宫廷所致,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鼻子有眼。而且李建成为拉拢后宫人员,也确实频繁出入后宫不避嫌,才让李渊信了。这次过了,下一次呢?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李世民当然不能坐以待毙。626年,他采纳房玄龄与尉迟恭的建议,经过周密策划,利用手中兵权,发动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也不是好变的。玄武门禁军统领常何是李建成的大舅哥,算是铁杆儿了。李世民不惜重金贿赂策反常何,让常何的妹妹常妃告诉李建成,进玄武门万无一失,结果是万劫不复。所以说,这个常妃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她也是不知情被利用。应当说,李建成把这位大舅哥安排做玄武门禁军统领,也算重用,对他也不可能慢待。肯定是李世民不惜血本给了他更多的好处才被收买。鉴古及今,左云县委原书记、大同市副市长王伟国不就是被他大舅哥打死了吗?肯定是大舅哥收了人家的好处,答应办的事他不给办,断了人家财路才痛下黑手。所以说,高处不胜寒,人人盯着你,事事牵涉你,时时有危险,处处难防范。平民百姓就没这些顾虑了,最多是衣食之忧。如果不是突然袭击而是硬拼,李建成和李元吉也不是善荐儿。李渊早发现了,李世民也是谋反被处死。奧妙就在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果断地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给他们安上谋反的罪名。然后派武将持兵器去报告李渊。李渊要是翻脸,那就不客气地结果了他。李渊还能看清形势,随即封李世民为太子。这一年,李世民29岁,建成38岁,元吉24岁。李渊一看大势已去且四个儿子死了仨,只有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让位,只是希望放过几个孙子。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李世民深谙宫廷斗争潜规则。你不干掉他他就干掉你,就是他不想干掉你他手下人也得撺掇干掉你。留下后患,只能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尽管李建成的5个儿子大的只有十几岁,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都只有几岁。但任何一个权臣都可以打出这十张牌中的任何一张牌,在不改换唐国号的前提下取代你。算啦,为了唐朝的稳定,侄儿们就牺牲吧。
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李世民是非常照顾。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帝位没有危胁,另一方面是因为娘家大都是贵族集团,需要拉拢,所以悉数入宫。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很坚贞,李世民及继任者都给她以优厚待遇,孀居50年而终。李元吉妃杨氏,抱幼女入宫。李世民也非常照顾。她对李世民有点那个意思,李世民笑纳而且经常宠幸,还生下14子李明,只是没有名分。
 对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谋臣,李世民也照单全收。

    

四、李世民与后妃
 李世民的原配也是绝配长孙氏(601636)613年嫁给李世民,比嫂嫂郑观音还早一年进李家门。生李承乾、李泰、李治。这个人天生是个政治人物,深谙夫荣妻贵之理。不比吃喝穿戴,更不争风吃醋,不摆王妃架子,一心一意助丈夫上位。她一进李家门就注意搞好各方面的关系。618年封为秦王妃之后,更是言谈大方,举止大方,出手大方,一副平易近人的形象。连最低级的宫女都打得火热,关系特铁。等于在后宫广布监控眼线,李渊的一举一动都在她的视线之中。而且她得到信息,除了李世民谁也不给说。宫中人都认为她嘴严,对她无话不谈。玄武门之变前夜,她亲自给参加行动的将士披甲嘉慰,将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抱定必死之决心上战场。玄武门之变后,她力主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女人和幕僚全部接收,体现了远见卓识。李世民被魏征气得半死欲动杀机之时,又是她及时消气劝慰,要以社稷为重容直言谏臣。李世民也看到长孙出的都是高招,对她言听计从,特别敬重。对她的家族也特别照顾。她死后,李世民哭诉痛失良佐。而且之后再没立太后。
 李世民早年有5:杨妃,生赵王李福,封赵国太妃,陪葬昭陵。燕德妃,生福王李贞、江王李嚣,封贤妃、德妃。阴妃,生楚王李佑,封德妃。郑贤妃、韦贵妃,均无子女。
    李世民特别器重两个少年入宫的才人,徐惠和武则天。
 徐惠,627年生,4岁读《论语》《毛诗》,父亲让她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广为流传。李世民听说,召为才人。入宫后仍手不释卷,文思敏捷。李世民频繁征战,广修宫殿。徐惠上书极谏,剖析常年征战、大兴土木之害。李世民采纳她的建议,由才人升婕妤又升充容。尽管徐惠在后宫地位不算高,但和李世民也算政治夫妻,能出谋划策为李世民分忧。李世民也从她身上找到了长孙的影子。李世民死后,她哀慕成疾,拒服药求死,作七言诗和连珠诗示其心愿。死后葬昭陵。
武则天,624年生,636年选为才人。李世民赐号武媚。从伺候穿衣到伺候文墨,可见才学不下于徐惠。李世民不仅是皇帝,而且是诗人和书法家,一般水平是看不上的。到了新岗位,能了解皇家公文与朝廷大事,具有远大抱负的她绝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期间她学到了许多外面见不到的书籍文典,通晓了政治权术。她更有远见,没有在李世民这棵老树上吊死,而是攀上了李治这棵新枝。在李世民出征高丽时,她结交了太子李治。
649年,李世民病死,武则天循例出家为尼。李治豋基后被招回宫封昭仪受宠。设计除掉王皇后和萧淑妃,自己当上皇后。这主儿比李世民更狠。李世民为夺皇位杀了哥哥弟弟侄儿,她为当皇后可以把自己的亲骨肉杀死。不过宫廷斗争就是这样,舍不得孩子废不了王皇后,一旦失宠,娘儿俩全完。留得老娘在,不愁没孩子。后来李治身体不好,皇权慢慢落入武则天手中。李治死后武则天大权独揽,最终成为千古一女皇。

    

五、李世民与子女
 李世民没有搞好计划生育,生了14个儿子有一半生年不详,21个闺女只有2个留下生年4个留下名字。
  长子李承乾,619年生。8岁封太子。对李世民阳奉阴违,对众师长劝勉不耐。图谋杀师杀弟失败、逼宫败露,642年充军黔州,抑郁而死。
   次子李宽,619年生。620年过继给李渊第五子李智云继承香火,结果夭折。李世民豋基后追封为楚王。
  三子李恪,619年生。627年封汉王。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637年改封吴王,授安州都督。李世民欲封太子,因长孙无忌坚决反对作罢。
  四子李泰,620年生。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兼工草隶,集书万卷。李世民允许他在府邸设文学馆,自行引招学士。638年主编《括地志》,641年完成。
  五子李佑。625年封宜阳郡王,626年晋为楚王。628年改封燕王,任幽州都督。636年改封齐王。643年举兵谋反,被李世民废为庶人赐死。
 六子李愔。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后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639年赐实封800户,授歧州刺史。时常无故殴打官员,打猎不知收敛。多次被贬。
七子李恽。631年封郯王。634年任洺州刺史。636年改封蒋王,任安州都督,赐实封800户。
  八子李贞,627年生。官至太子太傅,先后被封汉王、原王、越王。
  九子李治,628年生。631年封晋王,643年立为太子。649年即位后由老臣辅政,继续推行李世民的政治经济政策,多有建树。
   十子李慎,628年生。631年封申王。636年改封纪王,食邑800户。
    十一子李嚣。631年封江王,632年死,谥号殇。
    十二子李简。封代王。631年死。
    十三子李福,639年封赵王,累加泰州都督、右卫大将军、梁州都督。
    十四子李明。647年封曹王,649年赐800户。
李治豋基后,把原封800户的兄弟都加封千户,让他们继续为官且加爵。李恪、李愔、李恽、李贞、李慎谋反被杀或自杀,李福、李明守臣道善终。
李世民的21个女儿:襄城公主,汝南公主(620636),南平公主,遂安公主,长乐郡公主李丽质,豫章公主,巴陵公主,普安公主,东阳公主,临川公主,清河公主李敬,兰陵公主李淑,晋安公主,安康公主,新兴公主,城阳公主,高阳公主,金山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常山公主,新城公主(634663)

   

六、李世民与臣僚
与不少皇帝政权一稳就杀功臣的做法截然相反,李世民重用全部功臣,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他驾驭全局的自信,也有了开创盛唐的组织基础。    
642年,李世民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功臣,命令在凌烟阁内描绘真人大小的24位功臣图像。
信任和重用一直跟自己干的、意气相投、意见相同、性习相近者,几乎所有君王都能做到。而对那些总爱挑毛病找麻烦者、坚持己见不让步不给面子者、甚至曾在对立面差点置自已于死地者,几乎所有君王都不会信任和重用。齐桓公只信任和重用了一个管仲,而李世民信任和重用了一批这样的人。有如此胸,事业不可能不兴旺。
魏征,580年生。曾出家为道士。隋武阳郡丞元宝藏任为书记。随元宝藏降李密,被封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618年随李密入关降唐,不被重用。619年,自请安抚河北,乘驿驰至黎阳,劝李密的守将徐世勣降唐。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兵败后,魏征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封他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后迁尚书左丞、秘书鉴、侍中等职。曾200多次犯颜直谏,劝李世民汲取历史教训,励精图治,任贤纳柬,仁义行事。虽常常弄得李世民没面子,但意见最终被采纳。636年主持编写《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等五代史,亲撰序论、总论。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亲临恸哭,废朝五日。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文员。
 萧瑀,575年生。西梁灭亡后随其姐萧皇后入长安,在隋朝任内史侍郎。不久被免,任河池太守。降唐后封宋国公,任光禄大夫。生性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李世民在位期间,6次任相,6次被黜,曾被削爵贬出京城。6次被贬都是被误解。但他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不照顾李世民的面子而违心认错,也不图东山再起而求情,更不会假装悔过自新。李世民评萧瑀有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648年萧瑀病死,赠司空,荆州都督,谥贞褊公。
刘弘基,582年生。两次被敌俘,回来非但不被怀疑还受重用。刘弘基早年受父荫为右勋侍。隋时为避征高句丽私偷耕牛被下狱。后奔太原投李渊李世民。助李渊斩宋老生,击破卫文生,围攻长安,以功授右骁卫大将军。后随李世民征战。618年,李世民病。唐军由刘文静指挥,在浅水原与西秦军交战不利,8位总管皆败,刘弘基力尽被俘。同年西秦灭亡,刘弘基获释复官。619年,宋金刚攻陷太原,刘弘基奉命屯守晋州。宋金刚击败裴寂后攻陷晋州,刘弘基再次被俘。逃回长安后授为左一总管。由于李世民的信任和支持,刘弘基奋力征战,讨伐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进封任国公。650年,刘弘基死。由新豋基的李治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襄。
凌烟阁24功臣中,10人参加了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尉迟恭,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段志玄,张公瑾,侯君集,长孙顺德,魏征。但李靖和李勣是经李世民反复拉拢拒不参加的,也双双入阁。
李靖,571年生。原在李渊手下。李渊起兵,他去告发。刚到长安就被李世民追上。开刀问斩之时,他学韩信,大呼:你们大事未成,就要斩杀壮士吗?李世民刀下留人,给了他立功的机会。他善用兵,长谋略。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任校检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著有《李靖六军镜》,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649年,李靖病死,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景武,陪葬昭陵。
    七、李世民与教徒
李世民尊李耳为祖先,奉行黄老之术,对其他宗教也不排斥。尤其对佛教扶持有加。
唐朝传入我国的一个宗教叫景教。曾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431年被殴洲叫停。后来跑到波斯生根发芽。635年,该教主教阿罗本到长安传教。李世民非但没有限制其发展,还派丞相房玄龄在长安郊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其后,李世民还亲自去听阿罗本讲道。体现了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他还为这个流亡教派写了诏书,开头就说:道无常道,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
 隋末战乱,佛教发展受阻。李唐开国,也限制佛教。李渊曾颁《沙汰僧道诏》。李世民豋基后立即废止这一诏令,开始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振兴颇费心血。
 628年,李世民又诏令全国普度僧尼。诸州有寺之处共度僧尼3000多人。同年,为报母恩,舍旧宅通义宫为尼寺。之后又陆续修建不少佛寺,亲自勅建的就有普光、慈德、弘福等十余处。下令恢复隋朝在大兴善寺的译场,命印度和尚主持译经,派沙门慧乘、慧賾、慧净、法琳等助译,房玄龄、杜正伦、萧璟等大臣监护勘定。3年后译出《宝星经》《般若灯》《大庄严论》335卷。勅缮写10部,命大臣李百药制序。同时,在宫廷内外大兴佛事,或召僧尼设斋祈福,或超度祖先亡灵,或命诵经行道祈风调雨顺。每场佛事都大量布施。
  632年,李世民诏请华严宗初祖杜顺进宫,下殿亲迎,赐号帝心。宫廷上下对杜顺礼敬如佛。635年,佛教律学大师智首死,李世民令朝廷备葬具举行葬礼,派房玄龄、杜正伦等大臣前往吊祭。由于李世民的倡导扶持,全国佛寺达3716所,僧尼逾10万。这也与李世民小时的经历有关。他小时佛法盛行,他母亲也拜佛。他患眼病时求佛救治,治瘉后李渊请一尊石佛供奉。李渊豋基后限佛主要是财力上的考虑。
   636年,李世民颁布《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道教地位提升。沙门智实、法琳、法常、慧静等伏阙上书,要求收回成命。李世民命中书侍郎岑文本宣敕严诫,众僧忍气呑声。只有智实仍坚持,被杖责后放还。
 639年,道士秦士英指控法琳著论毁诋皇室,李世民命刑部尚书邱德成问罪,法琳被判流徙益州,病死途中。为抚慰佛教徒,李世民召请沙门法恭、法宣到洛阳,深降恩礼,入侍宴席,特诏留住,传送京师。为维护佛陀尊严,诏令工匠不得预造佛像鬻卖,现成之佛像分送寺院。
 639年,李世民亲临弘福寺,召见上层僧侣,说明李家居国所以要尊道,这也是尊君。他借尊崇道教,集君权神权于一身,以压制山东士族势力。加之后来寺院过分膨胀,与国家根本利益发生矛盾,且佛寺远超道观,所以要调整宗教政策。
 至晚年,李世民又亲佛。他封玄zang为御弟赴西方取经。645年正月,玄zang由印度求法归长安,李世民正在洛阳准备东征。命房玄龄出迎,安置于弘福寺内。出征前召玄zang入宫谈叙真俗一整天。采纳玄zang开译场的建议,延请全国高僧道宣、神泰、辨机、玄应等12人证义,征集缀文、字学、证梵学者和笔受、书手等数十人助译。大臣于志宁、许敬宗、杜正伦也参加。玄zang将所译经典5部及西域记奉表上文,李世民亲自签书,奖誉有加。647年,李世民披览玄zang新译《瑜伽师地论》,命缮写9部分发雍洛并相荆兗扬凉益9州。亲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临终前仍和高僧谈论佛法。



作者 曹文


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旧高山村人
军旅作家
摄影家诗人


文字研究有造诣
历史积淀深厚
作品涉猎范围极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