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颍州文学.征文】江苏.陈文||父爱深深

 颍州文学 2020-08-21
点 击 “ 颍 州 文 学 ” 关 注 我 们 吧!
2020 142期      总第142 期

父爱深深

                                                                  文/陈文 

每当燃放新年的鞭炮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
父亲是个匠人,脸庞稍圆,许是对活计追求完美的缘故,他的脸上温婉慈祥不足,怒目金刚有余。其实,父亲是个心直口快,责任心很强的人。无论对外人,还是对家人,他都是刀子嘴豆腐心。
父亲是水北建筑站创始人之一,他的手艺远近闻名。当年,东到湟里、春前,西至岸头、涑渎,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知道水北有个好瓦匠。造房屋,砌灶头,屋顶盘瓦拿漏等等活儿,父亲都是行家里手。
父亲虽不懂得“用户就是上帝”的大道理,但他一向却坚守着匠人原则:“吃了人家的饭,拿了人家的钱,就得对得起人家。”父亲是当地砌灶头的第一高手,四邻八乡请他砌灶头的最多。他起早带晚,一天一个灶头。他曾经对我说过,灶头快不快,省不省草,关键是要弄好灶堂。灶堂的深浅和大小直接关系到柴火的多与少,煮饭、炒菜的速度快与慢。那个年头,老百姓的日子很清贫哪里像今天这样红红火火,能够节省一把稻草都是好的。
父亲到人家造房屋也很讲究。他不像如今的包工头,只图快,省工省料多赚钱。他对手下和徒弟要求极严。砌墙一条线,粉刷一块板,盖瓦不走样。有一次在邻村盖房屋,他的一个徒弟负责砌西山墙,都快砌到有一人高了。父亲转到西山墙,眯着眼一吊线,发现墙体有一点点不直,大发雷霆,把徒弟骂得直掉眼泪,硬是责令徒弟把砌好的墙头拆掉,自己重新砌。
父亲嗜好一口酒,一日两顿酒雷打不动。一到用餐的时候,他就会去拎酒瓶,拿酒盅。没有菜,端上咸菜或萝卜干,独自一人有滋有味地慢慢“品”酒。偶尔,母亲煎上一个荷包蛋,那算是一道很不错的搭酒菜了。就那么一个蛋,这个孙子来了,他夹上一筷,那个孙女到了,他搛上一筷,一边喝着酒一边跟孙辈逗乐,常常一个蛋自己吃不到一半。
父亲性情耿犟,常在家里发火,姊妹六人,一般都不敢顶撞。有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就冒天下之大不韪,“仗义执言”。父亲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便骂我书读多了昏了头,是不孝之子。曾记得一个夏天闷热的中午,为了一点小事,他又与母亲争吵不休,我就说了几句公道话。他未等我把话说完就把酒盅一摔,拍着台子大骂:“你是个忤逆子,老子就当没有生你,与你断绝关系……”我忍气吞声含着泪去了学校。
当日晚上,我正睡得迷迷糊糊,觉得有人在我蚊帐里蠕动。睡眼惺忪,父亲的影子朦朦胧胧,他弓着背,腋下夹着手电筒,一边拍打着蚊子,一边喃喃自语:“你这个吸血鬼,看你吃得快活,老子让你见阎王去。”啊,爸爸,我都二十多岁了,还要您深更半夜为我捉蚊子。想到白天跟父亲的争执,两行热泪不禁滚落枕边。在心里对父亲说:“爸爸,我没有忤逆您,真的很爱您!”
父亲快要退休时,建筑站的领导认为父亲是元老,年纪大了,照顾他到单位做了门卫。
发现父亲得病,那是1983年的梅雨季节。当时,父亲在建筑站看门,难得回家。听母亲说,他吃东西感觉到喉咙口有什么卡着。不久三哥根据朋友的介绍陪父亲去上海华山医院检查。三哥从上海带回来的消息让我惊呆了,当三哥吐出“癌症”两字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不禁失声痛哭。
到了冬天,父亲的病越发严重了。住院治疗期间,我一有空就去医院陪伴他。他嘱咐我说:“你上课忙就不要老是往医院跑,你妈在哩。”那年我在外村一所中学任教,教初一和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还要做班主任。我记得当年学生的操行评语就是在医院陪伴父亲时起草的。
寒假的一天,母亲告诉我说父亲想吃海参。我二话不说,就乘汽车赶到金坛县城买了海参。这是父亲临终时的最后一点要求,做儿子的我怎能不满足他的心愿呢?
父亲病危在1984年春节前。父亲像一盏油灯,油已熬尽,只剩下灯芯,随时都可能熄灭。我们弟兄五人日夜轮流陪着父亲,让他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向另一个世界。我守在父亲的病榻前读完了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陪伴父亲度过了除夕之夜。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欣喜地贴近父亲的耳朵兴奋地说:“爸爸,新年到了!现在已是大年初一啦。爸爸,你听到了吗?”尽管父亲不能作声,但是,借着灯光,我看到父亲的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神色。我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拿到门外,燃起新年爆竹,祝父亲迎来了新年的曙光。
放完鞭炮,我又回到父亲的身边,小心而又艰难地喂他两匙温开水。大约零点二十分,父亲停止了呼吸。
父亲虽然离世三十多年了,我却经常在梦境与他相见。

作者简介:陈文,男,退休教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了《龙儿》《童心雕文》《主题生态作文教学新视野》《用心教育》等8部专著,在《上海教育科研》《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研究》《语文世界》《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散文百家》《常州日报》《贵阳晚报》《小溪流》《翠苑》《参花》等报刊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教育论文和文学作品。


本期审核/编辑:王晨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