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志——山东镇馆之宝系列一:鸟上的壶、人与鼎

 gudian386 2020-08-21

大梦千年,两只西汉时期的陶鸟,在济南无影山“苏醒”。肥硕的身姿昂首挺立,胸前赭色的鳞状羽纹彩绘栩栩如生;双目圆睁,两翼伸展,透着一股豪放劲儿。

这两只陶鸟,形似鸠。在中国古代,鸠鸟是吉祥之物。《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鸠鸟食道畅达,是“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为此,鸠鸟象征着长生不老,也和我国古代敬养老人的礼制有关。

相传上古三代的古礼中,对老而贤者赠以酒食,以礼敬之,谓之养老。后来,将手杖之首雕成鸠鸟,送给老人,希望老人们能够得到鸠鸟的保佑,长生不老。相传汉高祖刘邦用鸠杖以扶天下老人,敬养老人逐渐演变为授“鸠杖”的制度。

汉代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汉明帝曾主持了一次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每位老人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当时以赐鸠杖为一种礼节与褒奖,汉代规定受杖者可享特权,可以自由出入衙门,也可在驰道旁行走,不许给任何侵辱。此外,“鸠”与“九”为同音,九是个位最高的数,象征极高、极多、极长、极大等。汉代墓葬中出土此类器皿较多,表明老人使用鸠杖较为普遍。

在济南无影山出土的这对陶鸟,其中一只的两翼上负着一对彩绘陶壶,即彩绘负壶陶鸟。陶壶作盛“糜粥”之用。“糜粥”,是一种用石磨盘或石(木)臼,将米处理得很细腻并且颗粒碎小后熬制成的一种粥浆,是极易进食和消化的食物。老人进食顺畅,食而不噎,食欲旺盛,方能健康长寿,由此便能理解“以不噎之鸟载负不噎之食”的含义了。它充分反映了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蕴含着汉代人寄托一种吉祥如意与益寿延年的寓意。

而另一只彩绘载人载鼎陶鸟,则反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幻想世界:

神鸟展翅,直欲凌空。

所立三人,彬彬有礼。

上有圆伞,无畏风雨。

负载两鼎,锦衣玉食。

鸟背上立有三人,前面两人,均着朱色宽衣,头饰环形高髻,拱手对立;另一着赭色衣者,双手撑圆盖伞。两翼上各载一鼎,形制相同,附耳浅腹,盖上饰菌状钮,鼎腹绘心形纹,极富神秘和理想化色彩,实际上是当时人们想借吉祥之物——鸠鸟飞升上天的一种浪漫幻想的立体艺术展现。

这两件国宝级藏品,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其形象敦厚,形态生动,蕴含着呼之欲出的秦汉博大雄浑的气势和美的韵律。

可以看出,远在两千多年前,陶塑匠人就已经熟练地运用塑、堆、捏、贴、刻等现代雕塑匠师常用的技法;还能把握住鸠鸟在运动中最生动、最优美的瞬间进行静态造型,充分利用线条的伸展弯曲,突出了鸠鸟气魄雄悍的形体之美,巧妙地将人物、壶、鼎和盖伞等与鸠鸟组合,再辅以丰富的彩绘等装饰技法,以体现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伦理思想。它们是西汉陶塑艺术品以形传神的代表作,是上古陶工们制陶经验的结晶,说明济南在西汉时期制陶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在造型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稿件原载于2020年8月15日《大众日报》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