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代也发老年证?

 haior 2022-12-04 发布于重庆

如今,各地对于老年人都有很多优待措施,有交通、游园优惠的老年卡,社区的老年餐桌,等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尚老的文化传统,其实汉代也有类似今天的“老年证”,是什么呢?王杖。

王杖=老年证

“王杖”又被称为鸠杖,将鸠鸟作为杖首,即把鸠鸟形象雕刻于手杖的顶端。王杖是汉代政府授予年长者的官方凭证,以示尊老之礼,用以引导社会建立起尊老风尚。《风俗通》《论衡》《后汉书·礼仪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汉廷赐鸠杖以示尊老的记载。

汉代也发老年证?

西汉铜鸠杖首,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1959 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发现木简十枚,称为“王杖十简”。经整理研究,木简内容为西汉宣帝、成帝时关于“年七十受王杖”的两份诏书和受杖老人受辱之后裁决犯罪者的规定。

简中记载了受王杖者虽无官爵,其地位亦相当于六百石官;其持王杖若天子使者持节,可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殴辱杖主按大逆不道论罪;市场买卖,持杖者不缴纳税赋。持有王杖的老人可享有不少优待呢。

汉代也发老年证?

汉画像石上的持鸠杖老人

汉代鸠杖的出土实物多为铜质、木质,鸠杖的制作工艺存在身份等级差异,木鸠杖多为当时社会底层平民所有,汉代贵族阶层墓葬中随葬的鸠杖则为工艺更精湛、造型更优美的铜鸠杖。

为什么王杖的杖首要用鸠鸟做装饰呢?因为鸠是一种不噎之鸟,嗓子眼大,吃饭总也噎不着。用它做装饰,是祝愿老人吃饭时像鸠鸟一样不会噎到。《后汉书》中有不少记载表明当时老人吃饭噎着是常事,所以养老礼制才规定老人吃饭时,得有人专门陪伴左右,负责提醒。

敬老餐:糜粥

《后汉书·礼仪志》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又据《后汉书·明帝纪》记载,皇帝在“养老之礼”上要亲自敬奉酒食,还要安排专人“祝哽在前,祝噎在后”。也就是说,每年秋天的时候,朝廷都会进行人口普查,对符合年龄规定的老人进行授杖仪式,皇帝还要敬奉上“敬老餐”——糜粥。

提起“糜粥”,更为耳熟能详的故事来自晋惠帝发出的来自灵魂的反问:“何不食肉糜?”西晋太熙元年(公元290 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蠢笨无能近乎白痴的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

当政之后,又是地震,又是大疫,下属告诉他,民多饿死,他却反问道:“为什么不吃肉糜?”可能这位白痴皇帝因为参与养老之礼而对“糜粥”很是熟悉,所以在他的认知中,平民百姓最低也能吃上肉粥吧,怎么可能会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呢?

“餔之糜粥”是源于先秦时期的养老礼制。古人们吃的“粒食”属于“干饭”,又粗又涩,不宜消化。尤其是老年人的唾液分泌得很少了,更不易下咽,这时就需要液体的羹来佐食,这也是为什么周公旦要“一饭三吐哺”。

汉代也发老年证?

清人所绘周公像

糜粥十分适宜老年人食用,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养老礼制中朝廷会以“糜粥”作为养老慰问的“敬老餐”颁赐天下老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