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大脑: 从知道到做到

 读书智慧健康 2020-08-21

1.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每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明明知道有些事该做,也想做到,可就是做不到,比如:想减肥,却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嘴;想早睡,却总是捧着手机磨蹭到晚上12点;想戒烟,却一次次不由自主摸出打火机;想控制自己的脾气,可总是遇事就大动肝火。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因为早上上班迟到而被扣工资,他每次迟到都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算没有迟到,也总是需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在打卡机倒数的最后几秒才能惊险过关,不管他晚上多早睡觉,设多少遍闹钟,第二天还是依然故我,不到最后一分钟就起不了床。然而,每当遇到出差时,不管多早的航班,他却总能提前出现在机场,从未迟到过。这让他很是烦恼,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归因于自控力薄弱,但同一个在某件事上自控力薄弱的人,却可以在另一件事情上展现出强大的自控能力。就像我那位爱迟到的朋友,遇到出差时,早起就完全不成问题。难道一个人的自控力会忽强忽弱?更何况每天那么'准时'的迟到,是不是也需要一些自控力才能做到呢?怎么看,自控力这种解释都过于简单,也不太合逻辑。

2.大脑的“路径依赖” 

实际上,大脑的“路径依赖”机制可以很好的解释我们的“身不由己”,简单说,我们其实只是被潜意识中的思维惯性所控制。“路径依赖”本身不是坏事,它是大脑经过亿万年进化而形成的工作模式。我们的记忆并不是储存在某些脑细胞内,而是成千上万的神经元突触互相连接建立起的一条条独特的路径所形成的。我们大脑中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式形成了我们独特的记忆,也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行为和对事件的反应是通过检索大脑中最常用的路径而做出的,而神经元的这些独特的联结关系和突触能够随着信号加强或减弱作出调整,因此,每段经历都有可能改变这些神经联系之间的相对强度,形成新的记忆和经验,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3.可塑的大脑

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用进废退”原则同样适用于大脑神经网络,经常使用的路径,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接会强化,使得注意力进入这些路径变得更快更容易;而不常用的路径,神经元突触之间的联接则会慢慢减弱,或者被新路径的联接所代替。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训练,我们能掌握诸如弹钢琴和骑自行车之类的复杂技巧,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不常用的记忆会越来越模糊,并慢慢从我们的大脑中淡去。


那么我们脑中想减肥、想早睡、想戒烟的那些“想法”是什么呢?它们同样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为什么就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呢?其实这些想法同样是存在于神经网络中的一些路径。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水,会沿阻力最小的路径流动,并像水冲蚀河道那样强化流过的路径。所以那些新建的或不常用的路径,只会占据很少量的注意力,也就只会偶尔被我们的显意识察觉到,在这些想法浮现时,我们的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根据这些想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我们的注意力会很快被那些更常用更强大的路径占据,而进入老一套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们“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深层次原因。例如:当你在偶尔出现减肥的想法时,确实能暂时抵御食物的诱惑,但要不了一会儿,你的注意力就被那些更熟悉的大吃大喝路径所俘获,于是你一次次陷入决心减肥---大吃大喝---自我谴责的循环怪圈。

那么如何改变“路径依赖”呢?事实是,我们永远不可能改变“路径依赖”,因为它本身就是大脑的工作方式,但我们却能改变路径本身。

4.“内化” ——大脑这样被重塑

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新陈代谢,每分钟都会产生大约一百万个神经元细胞,它们都会重新建立连接,大脑不断在重塑。因此,我们的大脑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各种想法,每个新想法都是一个新的路径,只不过大多数想法只占据了一小会注意力,就在我们的脑中匆匆而过,新路径也就很快烟消云散,留不下多少痕迹。把一个浮于表面的想法落实成为行为习惯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法的“内化”。“内化”是一个新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神经网络新路径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场对注意力的争夺战,注意力越是经常流经新路径,新路径就越经常被使用,也就越被强化,也越来越容易占据注意力,旧路径自然会越来越弱化,直到淡出我们的潜意识,旧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少,直到不再出现。有了新的路径依赖和行为习惯,你不需要任何自控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出你想要的行为,这就是想法“内化”的过程。所以,减肥就是养成一个新的饮食习惯,早睡就是养成一个新的作息习惯,戒烟则是养成一个新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说是回到老的(养成吸烟习惯前的)生活习惯。

在自己注意力经常停留的地方,采取一些提醒自己的辅助手段是非常有效的强化新路径的方法,例如:减肥的朋友,每餐后用手机记录热量摄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醒,记录的过程可以让控制饮食的想法占据你很长一段时间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你在下一餐前想起上一餐多摄入的热量。广告商们就深谙此道,他们的产品广告会反复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电梯里、地铁公交上、街头等等任何你注意力可能停留的地方,以此不断强化产品在你大脑中的路径依赖,之后的购买行为自然水到渠成。

明白了“路径依赖”的原理,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的道理却总是做不到,因为所谓“知道”只是一些浮于表面的想法,没有经过“内化”的过程,这些想法就不可能主导我们的行为。要想在行为上有实质性的改变,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内化”而形成习惯,一个想法才能最终“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而这也正是心学宗师王阳明所谓“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优秀并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