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零壹贰012 2020-08-21

文/南有乔木

大家好,我是南有乔木。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秦灭六国这个历史事件。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这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是由战国时代的秦国经过统一战争,灭掉东方六国之后而建立起来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点,很多人会把秦朝秦国的概念混淆,认为秦朝就是秦国,秦国就是秦朝。其实,秦朝和秦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一个诸侯国,秦国从属于周朝,地位低于周朝。秦朝则是由秦国灭掉关东六国之后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时间上来区分,秦国是秦朝的前身。秦国灭掉东方六国之后,发展成了秦朝。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秦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秦朝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消灭齐国结束,秦国统一六国共花了10年时间。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秦国消灭六国的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其中,'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这一策略由尉缭提出,'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策略则由范睢提出。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秦灭六国形式图

一、秦灭韩之战,韩非子出使秦国反被杀

对于灭六国的顺序,李斯认为应该先灭韩国。韩国的实力在六国当中最弱,而且韩国靠近秦国。灭掉韩国之后,还可以震慑他国。

韩国的实力最弱,而且所处的地位最重要。它扼制了秦由函谷关东进的道路,秦国要想灭掉东方六国,首先必须消灭韩国。

公元前236年,李斯奉命出使韩国,以促使韩国投降。韩非子见到了李斯,把《孤愤》《五蠹》等篇章交予李斯,李斯把作品带回了秦国。秦王看了韩非子的作品之后,非常欣赏韩非子的才华。

公元前235年,秦国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召见韩非子,与韩非子共同谋划削弱秦国的策略。公元前233年,韩非子丰韩王之命出使秦国。秦王虽然很欣赏韩非子的才华,但是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他。

在政见上,韩非子与李斯的意思相左。李斯主张先灭韩国,而韩非子则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提出保留韩国,先灭赵国。并且说出了三点理由:

其一,韩国亲近秦国,已经相当于秦国的一个郡县,秦国不能攻打自己的内臣;

其二,韩赵魏三国中赵国最强,且赵国一直积极联合他国对抗秦国,韩国是内臣,赵国是外贼,哪有不灭外贼而灭内臣的道理?

其三,秦国若是攻打韩国,魏国将不会坐视不管,定会联合赵国一起抗秦。而赵与齐是盟国,齐国也会加入抗秦的队伍。但时候,秦国面对的将会是四国联军。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韩非子

李斯与韩非子是同窗,深知韩非子辩才了得。李斯为了防止秦始皇被韩非子的巧言所蒙蔽,于是上书陈述其中的利害:'韩非子前来,是为了韩国的利益。他想用花言巧语掩饰其中的阴谋,从秦国获取利益,让陛下做出对韩国有利之事。'

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于是下令抓捕韩非子,投入监狱,并逼他服毒自尽。

公元前230年,秦派史内腾率兵攻韩,韩国无力抵抗,最终灭亡。

韩国君主最后结局:韩王安在战争中被俘虏。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软禁在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韩国故都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与此同时,被软禁在陈县的韩王安也被处死。

二、秦灭赵之战,秦国巧用反间计除掉赵国名将李牧

秦国消灭韩国之后,下一个要灭的很可能就是魏国。因为魏国临近秦国,且扼制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咽喉。魏国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是,秦王却选择了攻打处于秦国东北方向的赵国。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发展胡服骑射,国力大增。虽然经过了秦赵长平之战后,被秦军坑杀40余万士兵,但此时赵国依然还有可观的战斗力,实力稍强于魏国。而秦王之所以选择先灭赵国而非魏国,这或许与秦王嬴政的童年经历有关。

嬴政的父亲嬴异人曾在赵国做人质,并在赵国与赵姬生下了嬴政。当时,秦赵长平之战刚刚打完,赵国痛恨秦国的人质嬴异人,想要杀掉嬴异人一家。要不是赵姬是贵族人家的女儿而被藏了起来,嬴政的性命恐怕也难以保全。所以,嬴政对赵国心怀仇恨。

公元前229年,秦国发兵攻赵。赵国派大将军李牧抗秦,秦军屡攻不胜,可见,李牧是秦灭赵的绊脚石。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的存在,与赵国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素有'李牧死,赵国王'的说法。秦国深感无法在军事上打赢李牧,改用反间计。于是花重金收买赵国内奸,以造谣污蔑李牧谋反。赵王迁听信谗言,将李牧杀害。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武媚娘传奇》中的李牧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击败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名存实亡。赵国公子嘉逃到地,是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代,公子嘉自杀,赵国彻底灭亡。

赵国君主最后结局:赵王迁被俘虏之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深山之中,最后被饿死。

赵王迁被流放后,心怀故乡,于是作诗一首,名曰《山水》,诗曰: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不闻调琴奏瑟兮,惟闻流水之汤汤!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

三、秦灭魏之战

秦灭赵结束之后,下一个目标自然是魏国。此时,魏国土地已经被秦国蚕食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国都大梁和附近的城邑。

公元前225年,秦兵进攻魏都大梁。秦将王贲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死伤无数。魏王假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国灭亡。

魏国君主最后结局:被王贲杀死。

四、秦灭楚之战,李信放下豪言说只需20万兵马,李信兵败后,秦王改任王翦率60万兵马灭楚

秦国消灭魏国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楚国。当时,楚国仍然是南方的大国,幅员辽阔。

对于灭楚所需的兵马,秦王嬴政问了李信。李信自信地说:'20万人就够。'嬴政又问王翦,王翦说:'非60万人不可。'嬴政认为,李信曾以数千人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可谓是年少壮勇。于是秦王同意了李信的说法,任命李信率兵攻楚。王翦见秦王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告老还乡。

楚国派项燕迎战秦军,结果,楚军连战连捷,李信战败。

秦军在战争中屡屡受挫,秦王认识到自己当初任命统帅有误,于是决定重新启用王翦。而王翦以身体不好为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坚持让王翦出征,并且询问他有什么要求。王翦最后才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万人不可。'秦王同意,于是任命王翦为统帅,率领60万大军进攻楚国。

楚军在秦军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项燕兵败自杀,楚王熊负刍被俘虏。于是,号称南方强国的楚国最终灭亡。

楚国君主最后结局:楚王熊负刍主动投降秦王,秦王将他贬为庶人,之后下落不明。对于楚王熊负刍的最终结局,缺乏相关的史料记载。

五、秦灭燕之战,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

秦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经开到了燕国边境,燕王喜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孤注一掷,派刺客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之前,太子丹和荆轲的好友高渐离身穿丧服,将荆轲送到易水边,高渐离为他们弹奏了《易水寒》。荆轲作诗一首,名曰《易水歌》,诗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宣告失败,秦王大怒,宣布立即进攻燕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六国君主最后下场如何?

荆轲刺秦王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了燕都,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逃到了辽东郡。李信率领数千人穷追太子丹到衍水。燕王喜为了讨好秦国,杀死了太子丹,并将其首级献给了秦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派王贲讨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燕国君主最后结局:被俘虏后,秦王没有处死他,之后的结局不详。不过有说法认为燕王喜最后上吊自杀而亡。

六、秦灭齐之战,齐国麻木不仁,最终亡国

当秦军吞并赵、韩、燕、魏、楚五国之时,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不管。齐国政治上麻木不仁,由于齐国长期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中,于是不备兵戈,不修备战。齐王建昏庸无能,齐相后胜也是贪财无厌之徒,多年来一直接受秦国的贿赂,以帮助秦国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

过去秦赵长平之战之时,赵国向齐国请求援助军粮,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昏庸的齐王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日后,其他诸侯国曾几度联合抗秦,齐国都没有参加,企图讨好秦国。

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领兵攻齐,直逼齐国都城临淄,齐王毫无准备。齐国丞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不战而降。

齐国君主最后结局:秦王嬴政把齐王建送到边远的共地,让他居住在松树和柏树之间,不提供食物。齐王建最后被活活饿死。

结语: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