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11

 昵称69650584 2020-08-21

【诗文集111】周博群抄录 共八首 
2020年8月6日

【内伤性病因】
内伤致病因素,有三大类,情志失常,饮食失宜,与劳逸不当。

【情志失常】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因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简称七情。
七情变化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七情分属五脏,
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又称为五志。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情绪变化不一定致病。
但是突然的或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
再加上人体气机的疏泄功能不强,便会扰乱气血和脏腑的机能活动,
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病。
七情致病,可使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其发病特点有三。
情志致病必有明显的精神刺激。精神的兴奋或抑制,可导致相关脏腑的疾病,
并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

情志致病直接影响有关内脏,引起气机紊乱,成为内伤病的主要病因。
一般表现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导致的症候亦不相同。
随着气机紊乱,五脏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的营运发生障碍,
而内脏功能失调,也可能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

情志致病损伤五脏与否,决定于心。所谓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故心伤为情志所伤之关键,
即决定于人对精神刺激所持的态度。
而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不同情志变化对内脏影响不同,即怒则伤肝,喜则伤心,思则伤脾,
悲则伤肺,恐则伤肾,情志伤脏。

【饮食失宜】
人之生长发育,赖饮食之营养以维护,但饮食失宜也可引起疾病。
饮食有节,才能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
饮食致病特点有三。

脾胃受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故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嗜食生冷,
或误食毒物,多伤脾胃。
如胃脘痛,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痢疾,
霍乱等病证的发生,常与饮食不节有关。

聚湿生痰:脾为胃转输津液,饮食损伤脾胃,则易聚湿生痰,
故饮食不节可导致与痰涎,水湿,湿热,痰火等有关病证,如头痛,眩晕,
中风,胸痹,心痛,痿证,瘿病,水肿,淋证,遗精,黄疸,积聚等。

气血生化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或因摄入不足,或因偏嗜伤脾,
气血生化不足,则见雀目,脚气,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证。

【劳逸不当】
劳伤有二方面内容,一是过度而持久地从事某种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
过度劳心和过度劳力,超过人体以承受的限度,则耗伤人体气血,
导致脏腑失调而致病,此为常见的内伤病因。
二是房劳过度,常会导致肾精亏损而产生疾病。
其致病特点有二。
劳则气耗,逸则气滞,皆伤脾胃:过度劳累,耗伤气血,脾气不足,
可见,神疲,乏力,纳呆,食少。
而终日坐卧,过度安逸,易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弱,胃脾呆滞,
饮食不消,则见脘腹闷胀或疼痛。

房劳伤肾:房劳过度无节制,导致以损伤肾精为主,肾精不足,肾气亦亏,
可见腰酸膝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缠绵等。

【继发性病因】
继发性病因,瘀血与痰饮。
阴阳失平衡,机体生疾病。

【瘀血】
因血液运行不不畅而阻滞于脉中,或溢于脉外,凝聚于某一局,
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瘀血的形成,或因气虚,气滞,血寒等原因,导致血行不畅而凝滞于脉中;
或因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内出血,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
停留于体内所形成。
瘀血又是疾病的致病因素。
瘀血形成之后,失去正常血液的濡养作用,反过来还影响全身,
或局部血液的运行,产生疼痛,出血,或经脉阻塞不通,或内脏发生瘀积,
以及产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等不良后果。

瘀血病特点有,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肿块,外伤肌肤局部,见青紫肿胀,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可形成积,
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出血,其血色多呈紫黯,并伴有血块。
在望诊方面,久瘀则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黯紫,
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经脉曲张,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痰饮】
痰与饮,皆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痰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
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这痰称为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

痰饮的形成:多因外感六邪,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
肾与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主导水液蒸化;
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
故肺,脾,肾与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

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及肌肤,而痰则随气之升降流行,
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
由于痰饮阻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阻滞于经脉,
可影响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生理功能。
停滞于脏腑,则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升降。

【痰饮病特点】
痰的病证特点:
痰滞于肺,则喘咳咯痰。
痰阻于心,则心血不畅,而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
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
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痰在经络筋骨,则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
痰浊上犯于头,则眩晕,昏冒。
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饮的病证特点:
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在声。
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