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集132

 昵称69650584 2020-08-21

【诗文集132】周博群抄录 共六首 
2020年8月16日

【风火燥湿寒辨证】
风火燥湿寒辨证,与气血津液辨证中,辨证血瘀证,痰饮证,皆属病因辨证。

【外风证与内风证】
外风证,因外风常与其他病邪相夹,外风证细分有风寒,风热,风湿等证。
外风经口鼻或肌表而入为病,患者总有肌表,肺卫的临床表现。
主要特征是,发热恶风寒,头身或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疹,脉浮。

内风证,是津伤液亏,筋脉失养所致的证,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主要特征是,晕,肢麻,震颤,抽搐等。
内风证细分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生风等。

【外火证与内火证】
外火证,多系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引起的热证。
临床有比较明显外感病演变过程,如患者初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继则壮热,心烦,口渴,脉洪数等。

内火证,是因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因病邪郁结,
导致机体功能亢奋而产生的证。
内火证虽有发热,口渴,面红心烦,脉数等临床表现,
但与外火证的区别是,患者无明显的外感病史,多数是在疾病过程中产生的。
各脏腑皆有内生的实火,内生的虚火(以阴虚火旺为多),
故内火证的辨证非常复杂。

【外湿证与内湿证】
外湿证,是因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处潮湿等所致的证。
湿邪由外入内,先伤肌表,肢体,故患者以肌表,肢体病变为主。
证见恶风寒,发热,头身困重,四肢酸楚,关节重痛而伸屈不利,
或湿疹,疹疥,脚气。

内湿证,是因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引起的证。
内湿可阻滞肢体肌表,和上中下三焦任何部位,但以湿阻中焦脾胃为主。
证见口腻纳呆,胸闷呕恶,脘腹痞满,头身困重,腹胀便溏,水肿。

【外燥证与内燥证】
外燥证,即感受外界燥邪,主要发生于秋季的外感证。
其有明显季节性,以肺卫病变为主。
证见恶寒发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头痛,脉浮。

内燥证,是机体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产生的证。
其无明显季节性,患者也无外感征象,而以一系列津液枯涸的临床表现为特征。
证见消瘦,皮肤干糙,毛发不荣,口燥咽干,目涩唇焦,爪甲脆折,大便干结。

【外寒证与内寒证】
外寒证,是因感受外界寒邪引起的外感证。
患者有受寒史,发病突然,证见恶寒。
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伤寒。
寒邪直中于里,伤脏腑之阳气,称中寒。
证见恶寒发热,恶寒得衣被不解,无汗,鼻塞清涕,头身疼痛,
或吐泻,腹痛剧烈,苔白,脉紧有力。

内寒证,是因机体阳气虚弱,寒从内生引起的证。
故患者的发病无明显受寒史,多见于体质素虚或疾病过程中,发病缓慢。
证见,畏寒怯冷,得衣被可缓解,面白神疲,腹隐隐作痛,呕吐清水,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