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基博自传

 芸斋窗下 2020-08-21


        无锡钱子泉先生为当世硕学,论文浩博无涯涘,集部之学,海内无对。比年以还,执教沪上各大学,门士济济,负学术众望;暇复肆意著述,于国故颇多匡发。今春先生尝撰“自传”一篇,于平生学业,叙述綦详,大可为后人楷模。爰即刊发,以供关心苏省文献者之快睹。                        编者注

         钱基博,字子泉,又字哑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县人,生于民国纪元前25年。以废历2月2日生,与孟子同生日,兄弟五人,而次居四,与弟基厚孪生。五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九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十岁,伯父仲眉公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诸氏唐宋八家文选。而性喜读史,自十三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毕沅《续通鉴》,圈点七过;而于历代地名,必按图以索,积久生悟,固以精贯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下笔纚纚,议论证据今古。十六岁,草《中国舆地大势论》,得四万言,刊布梁启超主编之《新民丛报》。又以己意阐发文章利钝,仿陆士衡《文赋》,撰《说文》一篇,刊布刘光汉主编之《国粹学报》;意气甚盛。而父祖耆公以家世儒者,约敕子弟,只以朴学敦行为家范,不许接宾客,通声气。又以科举废而学校兴,百度草创,未有纲纪,徒长嚣薄,无裨学问。而诫基博杜门读书,毋许入学校,毋得以文字标高揭己,沾声名也。顾江西提法使陶大均睹其文章,骇为龚定庵复生。招之入幕,从容讽议,而不责以治事。大均早年受业遵义黎庶昌,于湘乡曾文正公为再传弟子,好诗古文词,独许基博文,以为得曾文正所谓阳刚之美;月薪白银百两,尤为优赡。而基博悉以奉父,衣冠敝旧,不改于初。或问何自苦乃尔。或亦誉为少年老成。而基博则应之曰:“余年少,又自知嗜欲过人;稍一纵恣,惧回头不得;今手中不留一文钱,欲束身自救以不入于慆淫耳!”同幕作客,咸有所欢。或逢宴会,挟以娱嬉,和尊促坐,男女同席。而基博捧杯微饮,神志湛然。一日夜半,睡酣,大均使召入见。以为有所咨也;亟披衣起。至则幕僚纷侍,大均指一粲者,语曰:“此花榜状头,驰誉旧矣!昼招则人言可畏;故不卜昼而卜夜。君不可不一盼睐!”基博默然,徐曰:“公以风宪官而长夜召妓,岂所以仪刑百僚?”遂趋以出。同座哗笑以为迂腐。大均止曰:“毋然!此君子!”明日诣谒,长揖谢曰:“君少年如此,乃令我辈愧死!然微君不能诤我!亦微我不能容君!”自是不复召妓。休休有容,于大均见之焉。时为民国纪元之前二年也。

        迨辛亥革命军兴,同县顾忠琛方以苏浙联军总参谋,攻克南京,延治军书。历任援淮军司令部,陆军第十六师副官参谋,授职陆军中校,调江苏都督府。戎马仓皇,未尝废文史。《吴禄贞传》,席地为草;文出,一时传诵,咸以为传神阿堵,如见生平也。时革命新成功,同事者罔不恣意声伎以歌舞升平;迨日之夕,军部寂无人焉。基博独留守,挟册吟讽,中宵琅琅;卫兵值守门外,未尝不窥而怪焉,或指语以为笑乐。既而民国二年,第二次革命失败,直隶都督赵秉钧、江苏都督冯国璋知其素长者无与,又有诤议,皆以秘书为招。基博自以奉职南方军府,丈夫立身,岂容反复;议论异同,只以救世难而非以图身利。又目睹世乱方兴,飞书走檄,不过以文字为藩府作口舌;文章不以经国,而莠言乱政,非所思存;谢不往也。会无锡县立第一小学国文教员缺。校长顾祖瑛欲以延之;而月薪二十元,每周任课二十四小时。祖瑛以基博文章有高名,而自二十岁奔走江南北,月薪常在二百金以外;又知其有赵氏、冯氏之招;若以为不足辱也,辞颇嗫嚅。基博笑曰:“君何浅之乎测我也!吾家三世传经为童子师;何所不足于我乎!”既莅事,祖瑛又虑其才高意广,或不屑意于此也。而基博熟讲勤改,诸生翕服;在职二年,未尝一日旷课。祖瑛则大喜过望;而基博亦怡然有以自得也。每语人曰:“吾从前月薪二百,往往萧然块处,时有遐思;而今则哓口瘏音,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乃益以此收放心焉。呜呼!吾知勉矣!”自此委身教学,22年以来,历任无锡县立第一小学国文、史、地教员,吴江丽则女子中学国文教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经学教员及教务长,圣约翰大学国文教授,国立清华大学国文教授,第四中山大学中国语文学系主任,私立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校务主任,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斯为教也,必诚必信;以为卷怀不可以宏道,乃开诚以示物;显言不可以避患,故托古以明义;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徒以20年来,学潮激荡,长傲纵欲;大师或相诡随,亦与为亡町畦。而基博所至,则常思树立师范以矫一世之枉;每太息曰:“昔人媚道以干时君,人知其佞矣!而今之大人先生,乃不屑枉己以容悦不学之后生,我其谓之何哉!”独严气正性,不与诸生为翕翕热。每莅讲室,危言激论,大声发于座上,时亦杂以诙嘲,呻其占毕,多其讯,从学者初惮其严,久则相悦以解;虽持论侃侃,而历小学以至大学,未尝有扞格之学生焉。

        基博论学,务为浩博无涯涘,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发其阃奥。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子部钩稽,亦多匡发。而为文初年学《战国策》,喜纵横不拘绳墨。既而读曾文正书,乃泽之以扬马,字矜句炼;又久而以为典重少姿致,叙事学陈寿,议论学苏轼,务为抑扬爽朗。所作论说、序跋、碑传、书牍,颇为世所诵称;碑传杂记,于三十年来民情国故,颇多征见,足备异日鉴戒。论说书牍,明融事理,而益以典雅古遒之辞出之,跌宕昭彰。序跋则以生平读书无一字滑过,故于学术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发奥之论。湘乡曾广钧读其文而诧叹焉;既则贻以书曰:“吾子上说下教,虽强聒而不舍,然而仆睹子之学必不大。何者?熔史铸子,裁以昌黎,从前推孙渊如有此萌芽,钱竹汀略创轮椎。吾子益运以豪气,扛以健笔;四十岁后,篇题日富,必能开一文派;特惜言皆有物,较空言格律及虚神摇曳者有难易之分;造诣虽宏,徒侣必不能广耳!”南通张謇以文章经济,为江南北士流所归重;及读基博文而叹曰:“大江南北,未见其伦!”吴江费树蔚曰:“岂惟江北,即江南宁复有第二手!”而謇尤广为延誉。闻者或疑阿私所好。而不知基博未瞻一面,未通一书。兴化李详论文不囿风气,好称子部杂学之家;顾于并世文人,少所许可;尤力诋林纾,以谓:“观其所译小说,重在言情,纤秾巧丽,浮思古意。三十年来,胥天下后生,尽驱入猥薄无行,终以亡国。昔人言王、何之罪,浮于桀、纣。畏庐之罪,应科何律!畏庐既以此得名,可以已矣,而又高论文章,因择举世所宗,又为时贵意旨倾响,复起桐城之焰,鼓之以炉鞴,势令海内学子从风而靡,一与其小说等,而其富厚之愿始毕。此仆所为不平!”而独甚推基博,贻书谓:“所重足下者,能多读书而下笔辄古。畏庐偾于豚上,不畏耳!若足下之虎,且相率而辟易。弟自此不敢轻量足下矣!”基博则复之曰:“博生平论文,不立宗派。在曩时桐城之学满天下,博固不欲附桐城以自张;而在今日又雅弗愿捶桐城已死之虎,取悦时贤;拙著《<古文辞类纂>解题》,固尝微申厥旨。桐城之文,尚澹雅而薄雕镂,而畏庐则刻削伤气,纤秾匪淡,于桐城岂为当行!而气局褊浅,十五六年前,徒以博偶有掎摭,见之不胜愤愤,无端大施倾轧,文章化为戈矛,儒林沦于市道,属商务不印拙稿,而不知博本勿赖市文为生,有友人介绍博任北师大国文讲座;其时畏庐在北京文坛,气焰炙手可热,亦作臧仓,致成罢论;知者多为不平。然博以为真读书人,正当化矜释躁,征其学养。何意畏庐六十老翁,不能宏奖后进,而党同妒道若是!胜我不武,不胜见笑。博苟卓然有以自立;畏庐尸居余气,文章真赏,来者难诬,身后千秋,尚赖博为论定。而畏庐乃必欲穷之于所往,博岂遂为所穷,徒见其不自量耳!当日固以如是;岂在今日,博转欲拾其唾余,藉以自重。及畏庐身价既倒,博撰次《现代中国文学史》,平情而论,胸中既未尝有不平之气,更何必加以寻斧,效恶声之必反!故博前日于畏庐不肯降心以相从;而在时移势异之今日,亦不敢为长者张目,作寻声之骂,呵禁不祥。”而于是详服其有度也!侯官陈衍以文章娱其老寿,年八十岁,称一代宿学;而谓基博曰:“四部之学,以能文为要归;而文章独以昌明博大为上。题事繁多,而措之裕如者;画家之层峦叠嶂也。后贤可畏,独吾子尔!其徒以简洁幽峭称者,皆力之有未逮,抑或其题之只以止此也。”基博谢曰:“虽不能至,不敢不勉!”基博既以文章教学后生;而著述之刊布人间世者,曰《<周易>解题及其读法》,曰《<四书>解题及其读法》,曰《读<庄子·天下篇>疏记》,曰《韩愈志》,曰《韩愈文读》,曰《明代文学》,曰《国学文选类纂》,曰《模范文选》,曰《版本通义》(以上九种商务印书馆出版);曰《国学必读》,曰《经学通志》(以上两种中华书局出版);曰《后东塾读书记》,曰《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以上两种世界书局出版);曰《<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曰《<古文辞类纂>解题及其读法》(以上两种中山书局出版);曰《<老子>解题及其读法》,曰《骈文通义》(以上两种大华书局出版)。其他散篇,杂见《新民丛报》、《国粹学报》、《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新教育》、《清华学报》、《甲寅周刊》、《青鹤杂志》。自署其著书之室曰“后东塾”,盖读陈澧《东塾读书记》之作,而以明窃比之意。题楹联云:“书非三代两汉不读,未为大雅。文在桐城阳湖之外,另辟一涂。”则固有以自信矣。盖商务印书馆出版宜兴张振镛所著《中国文学史分论》论次之如此。顾基博独自谓所著文章,取诂于《许书》,缉采敩《萧选》,植骨以扬、马,驶篇似迁、愈,雄厚有余,宁静不足,密于综核,短于疏证。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

         生平无营求,淡嗜欲而勤于所职;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讲评孜孜,以摩诸生,穷年累月,不肯自暇逸。而性畏与人接,寡交游,不赴集会,不与宴饮;有知名造访者,亦不答谢;曰:“我无暇也。”文章只以自娱,而匪以徇声气。学道蕲于自得,而不欲腾口说。不为名士,不赶热客,则中狭肠,孤行己意,而不喜与人为争议;人亦以此容之。饱更世患;又欲以宁静泯圣知之祸。长沙章士钊善持政论,有天下大名。而基博则规以书曰:“昔人连称名德。名者,公所自有;德则愿以交勉!独念民国肇造,谈士蜂起。尚集权,则兆洪宪之帝政。言联帮,又启强藩之割据,民亦劳止,汔欲小休;而文士之笔杆,乃与武人之枪枝,同恶相济,祸国殃民,然后知诸葛公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之为高识.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往者已矣,来者可追。倘少主张,即少纷纭。公热心人,顾献此一服清凉散!”盖素所蓄积者然也。与物无竞,而律己则严。年二十六岁,入进德会。会之成立,其大旨以革命必先革心;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相约以“不为”自律;最高者八不;降杂以次至三不者为末级。而基博则卑之,不敢高论,只以“不吸烟”、“不赌博”、“不狎妓”、“不纳妾”四事自约敕。其署名之发起人,曰吴敬恒、蔡元培,其徽章为白银心,悬当胸;银以征其纯洁,心以警其良知,蕲于精白乃心而已。当日以大力者登高之呼,而纷纷籍籍者,胥以入会为荣;迄今二十四年,而澹与相忘于无何有之乡。诸公衮衮,纳妾者不可以更仆数;其他细德出入,更无论矣。独基博龌龊小儒,乃不敢犯戒耳。每谓“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而今之所谓名流者,亦既流宕忘返,骛名而不课实;言满天下,而有遗行;适见其为小人之的然而已!吾畏之远之而不欲接之!”瞻顾朋侪,独多君子。自以为节性之和,不如太仓唐文治。制行之谨,不如同县顾倬、高文海。治事之勤,不如上海王宝仑,嘉定廖世承。识度之渊,不如同县徐彦宽。学问之密,不如慈溪裘毓麟。而文事则差有一得之长。人固不易知,自知亦未易也。弟基厚,少相狎,长相爱;同居数十年,砥行论学,往往面争至发赤,而未尝言财产。顾基博性急不耐事,基厚常以知计宽之。基厚治事精整,服劳地方,内苦其心,而不求谅于人。而基博则肆志为文章以有闻四方。行事不同;而兄弟相戒,勿取非分之财,勿好不虞之誉;世极其变,我践吾常;世肆其乱,我养吾和;抱朴守醇,毋汨其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云。

        《江苏教育》迭函来以索基博自传。自念行年四十九岁,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无所补于世;惭不敢应也!顾周佛海厅长则以属稿于武进刘耿侪先生。先生以告,伏念声闻过情,君子所耻。良友厚我,誉我匪实。遂撰次生平如右,不敢以饰也。时在中华人民造国二十四年四月十日,钱基博自述。

        补注:末段是从网上查到的,不知何故,从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中未查到此篇自传,只有 《江苏研究》有此文,但缺最后一段。或许是起初准备刊登在《江苏教育》,后来因故改在《江苏研究》?此种缘由待查,附此备考。



        注:前图来自《江苏研究》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