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粉体流动性的五种因素,水分检测方法,粉体工程应用

 冠亚技术天高 2020-08-21

    粉体之所以流动,其本质是粉体中粒子受力的不平衡,对粒子受力分析可知,粒子的作用力有重力、颗粒间的黏附力、摩擦力、静电力等,对粉体流动影响最大的是重力和颗粒间的黏附力。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非常复杂,粒径分布和颗粒形状对粉体的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温度、含水量、静电电压、空隙率、堆密度、粘结指数、内部摩擦系数、空气中的湿度等因素也对粉体的流动性产生影响。通过分析粉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对于采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粉体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粉体的应用

     粉体加工技术与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粉体加工生产部门中所形成的综合知识和手段称之为粉体工程。粉体技术是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思想和技巧,而粉体工程则是以粉体技术为核心与相关技术组合,形成解决工程化生产问题的专业系统手段。作为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这种工程化的粉体加工技术。

     在实施特点上看,粉体工程是基于颗粒与粉体自身性质和过程现象,将系统化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工业生产中所采用的粉体应用技术的总称。以粉体特性为基础,掌握粉体现象,对粉体的加工过程实施不同的单元作业。从单元操作的纵向分类来看,粉体工程涵盖了破碎、粉碎、分级、贮存、充填、输送、造粒、混合、过滤、沉降、浓缩、集尘、干燥、溶解、析晶、分散、成形、烧成等。根据各个产业中粉体加工对象的不同,粉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到建材、机械、能源、塑料、橡胶、矿山、冶金、医药、食品、饲料、农药、化肥、造纸、资源、环保、信息、航空、航天、交通等几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

二、影响粉体流动性的五种因素

1.粒度: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度成反比,粉体粒度越小,则比表面积越大。随着粉体粒度的减小,粉体之间分子引力、静电引力作用逐渐增大,降低粉体颗粒的流动性;其次,粉体粒度越小,粒子间越容易吸附、聚集成团,黏结性增大,导致休止角增大,流动性变差;再次,粉体粒度减小,颗粒间容易形成紧密堆积,使得透气率下降,压缩率增加,粉体的流动性下降。

2.形态:除了颗粒粒径意外,颗粒形态对流动性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粒径大小相等,形状不同的粉末其流动性也不同。显而易见,球形粒子相互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其流动性最好。针片状的粒子表面有大量的平面接触点,以及不规则粒子间的剪切力,故流动性差。

3.温度:热处理可使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会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后粉末颗粒的致密度提高。但是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粉体的流动性会下降,因为在高温下粉体的黏附性明显增加,粉粒与粉体之间或者粉体与器壁之间发生黏附,使得粉体流动性降低。如果温度超过粉体熔点时,粉体会变成液体,使黏附作用更强。

4.水分含量:粉末干燥状态时,流动性一般较好,如果过于干燥,则会因为静电作用导致颗粒相互吸引,使流动性变差。当含有少量水分时,水分被吸附颗粒表面,以表面吸附水的形式存在,对粉体的流动性影响不大。水分继续增加,在颗粒吸附水的周围形成水膜,颗粒间发生相对移动的阻力变大,导致粉体的流动性下降。当水分增加到超过最大分子结合水时,水分含量越多其流动性指数越低,粉体流动性越差。

5.粉粒间相互作用:粉体间的摩擦性质和内聚性质对粉体的流动性同样用着很大的影响。粒度和形态不同的粉体,其内聚性和摩擦性对粉体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当粉体粒度较大时,粉体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粉体的形貌,这是因为体积力远大于粉粒间的内聚力,表面粗糙的粉体颗粒或是形态不均匀的粉体颗粒的流动性都较差。当粉体颗粒很小,粉体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粉体颗粒间的内聚力,因为此时的体积力远小于颗粒间的内聚力。

二、粉体的水分含量检测方法:

1.烘箱法

    干燥箱法也叫烘箱干燥法或热解失重法。试样在105±2℃烘箱内,常压下烘干,直至恒重,丢失的重量为水分。即通过计算样品干燥前后的重量差,计算出含水率或105℃下挥发物含量,分常压干燥法和减压干燥法两种,其原理相同。

    计算公式:(干燥前重量-干燥后重量)÷干燥前重量×100=水分(%)

    计算公式:(W1-W2/W1-W0)×100 =水分(%)

    式中:W1=105℃烘干前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

         W2=105℃烘干后试样及称样皿的重量(g)

         W0=已恒重的称样皿的重量(g)

2.快速水分仪测定法:将样品放入样品盘上,点击开始,无需计算3-5分钟出检测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