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胃下垂:脾肾阳虚,中气下陷,肝郁木陷水寒之证。

 医者慈心 2020-08-21

男28岁

头晕,沉,眠差,心烦,口干,饮不多,胃胀,腹胀下坠痛,肠鸣,腹凉,腰空痛,手足冷,大便溏,小便频数,白天8次,夜尿4次,色清,偶黄,舌红苔薄微白,舌面泛水,舌前凹陷似勺,脉沉弱。

西诊:胃下垂

开:__7剂,服3剂自觉胃上提

7剂后诸证好转

本人医案粗解,望众师斧正:

四诊辨证论治:舌两边卷起且厚肝胆郁而初化热,舌尖及舌中后部为凹陷似芍为肺脾胃之虚,且肾阳虚致膀胱失气化之职,脉沉弱主里主饮,气血不足,总为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阳不降,乱气于中,肝胆热为标,此为肝郁木陷水寒,肺脾胃之虚,加之膀胱气化失司,法当升阳举陷,扶助脾肾之阳少佐清肝之品,(一为清肝,二为反佐大队阳药化热)

用升阳益胃合五苓散加黄芩(清阳,反佐阳药),附子(加强温化之力),葛根(加强升举之力)。




升阳益胃汤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主治

升阳益胃

方 名:升阳益胃汤(补养之剂)

出 处:《内外伤辨惑论》

功 效:升阳益胃

方歌: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组成

黄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15克) 独活(9克) 防风(9克) 白芍药(9克) 羌活(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泽泻(5克) 白术(5克) 黄连(1.5克)

主 治

一、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

二、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三、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乃阳气不升也。

归 经:足太阴阳明药也。

五苓散,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五苓散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出处

《伤寒论》

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除。

组成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用量

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

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