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顶石刻之小佛湾

 优游哉客栈 2020-08-21

小佛湾,是宝顶石刻隐藏得最深的一处景点。既便去过宝顶的游客,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听说过的,也往往误以为是大佛湾里的一段。它少时间对外开放,对于石刻研究院之外的当地人,也充满了神秘感,难得机会一睹真容。

出人意料,小佛湾就在圣寿寺之内,不知情的游客走遍寺庙,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因为残损严重而多年封闭,它被围墙单独隔离成一隅,另在圣寿寺外开了一个单独的大门。

宝顶山作为密宗道场,小佛湾是一处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方。它曾是宝顶开山祖师智宗大师生前修行的起居之所,故名之曰“圣寿本尊殿遗址”。

俗称“小佛湾”,上图右下角石头上有刻字。

本尊殿系智宗大师西去弥牟学习本尊密法之后,回到大足,首先建造的传法、修行之所,当时名为“圣寿本尊院”。

匾额“圣寿本尊殿遗址”

进门,迎面而来的建筑是“大宝楼阁”,智宗大师命名。为大师生前传法、修行的地方。

宽阔的院子里兀立一石塔,非常抢眼,名曰“经目塔”。

这是一座方形楼阁石塔。编为1号。通高7.91米,共有三层,逐级内收,塔刹置顶。

经目,也就是佛经的经名。据统计,塔上现存有经目510部。故名经目塔。

塔身卷发人像

塔身共计大小圆龛浮雕像103尊。其中卷发人像引起争议。1945年的专家考察团认定为智宗大师像,大足石刻研究院采纳了这一观点,给智宗大师立像时便借鉴了在小佛湾和大佛湾多次出现的卷发人形象。

智宗大师塑像是这样的,卷发的居士形象,而非出家僧人,是不是很意外。

许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卷发人像应是智宗大师引为导师的柳本尊。智宗大师命名的“圣寿本尊院”之“本尊”是柳本尊,而非智宗大师自己,他生前不可能妄自尊大自称本尊。所以卷发人像自然就是柳本尊了,而认为智宗大师应是传统的僧人装束。

真相究竟怎样呢?

  

每一层莲瓣环绕,形成莲座。

塔身刻有诸多的偈语和颂词:

普为四众,看转大藏。

祖师颂曰:一二三三,四五六六,心日心心,大事足足。

六代祖师传密印,十方诸佛露家风。大愿弘持如铁石,虚名委弃若挨尘。

。。。



  

塔身经目、以及大佛湾的经文、偈语等碑刻出现一些怪字,既有唐代武则天所创的武周新字,也有历代石碑中的通假字,还有自造的变体字,这些无疑是研究古代文字学的珍贵资料。

在“地狱变相”,一处铭文为《护口经》的经文中,有一字,上“不”下“小”,顾名思义,“不小”就“大”,这个字就是“大”的意思。另有一字上“不”下“到”,这是“通”字。

在大佛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有一块碑刻《三圣御制佛牙赞》,三圣指的是宋太宗、真宗、仁宗,但这个“圣”字,在碑文中却被写成了三个“王”字。

经目塔第一级北面塔身上,有一字上“山”中“水”下“土”,是“地”字,与该字的前后文连起来就是“十八地狱”。

经目塔后面的“七佛壁”

条石砌就石壁,高3.07、宽7.37米。正面横排七个圆龛,每龛内一浮雕佛像,结跏趺坐莲台之上。

近处小佛,是在瞌睡吗?佛像神态各异,仔细看,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

大宝楼阁内,一石屋,四壁遍刻佛像。名为“千佛壁”。人在其中,佛像环绕,目不暇接,眼为之花,神为之夺。

冥想?

  吹龙笛,其形象与大佛湾笛女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什么乐器?象山东快板,又不止两片木板,有六片,看图中抚奏手法,应是金铁之物,互相碰撞发出密集、轻脆之音。

清代大学者张澍在其撰写的《前游宝顶山记》中赞叹:“自东壁抵西壁长三十步,后壁镌小佛数盈万,凡柱梁斗栱,罔非佛像者,或向或背、或坐或卧、或立或行、或曲膝、或伸臂、或瞑目、或欢笑、或悲戚,靡步生动曲肖;所执香花、宝珠、钹钵、璎络之属,亦复精巧寡伦。”

根据张澍的描述,昔日小佛湾之佛像,规模上万,远不止如今所存,甚至“柱梁斗拱”也遍布佛像,眼之所及皆是,且大多完好,栩栩如生。可惜多已损毁,如今十存二三,也表面剥蚀,不复生动。

3号,释迦牟尼佛报恩经变相,洞窟局部。是大佛湾报恩经变相的迷你版。

4号,毗卢庵正壁

明王比毗卢遮那佛还抢眼,似乎喧宾夺主了。

9号,毗卢庵正壁

毗卢遮那佛,螺发,少见地戴着花冠。龛两侧不知什么偈语。

9号,左壁

出现了柳本尊十炼图,是大佛湾十炼图之简化版。

怀疑正壁不是毗卢遮那佛,而是柳本尊成正觉像。全窟表现柳本尊通过艰苦卓绝"十炼"之修炼,最终成佛。这样主题统一,才解释得通。否则毗卢佛与柳本尊"十炼"没有任何逻辑关联,又同处一窟,没有道理。

正在修缮的方坛

《唐柳本尊传》碑,碑文湮灭不可辨。

原碑在弥牟的柳本尊墓左侧,宋代名僧祖觉撰写碑文,南宋绍兴年王直清所立。

当年智宗大师西去弥牟游学,弥牟曾是唐末柳本尊生前弘法的主要道场,智宗大师驻足弥牟三日,听闻柳本尊种种不可思议之事迹,豁然开悟,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证道之路。因此,智宗在心里把柳本尊引为导师,当他回到大足营建大宝楼阁时,便将其墓志铭复刻于此,以示尊敬和传承。

小佛湾与大佛湾的关系,历来受到世人的关注与讨论。1945年的专家考察团认为:“赵氏营大宝楼阁(小佛湾)后,嫌其规模太小。因更有广大宝楼阁(大佛湾)之经营,即今之大佛湾是也。”(吴显齐《介绍大足石刻及其文化评价》)便有了小佛湾为大佛湾“蓝本”的说法。其根据有:小佛湾内的释迦报恩经变洞窟内的大方便报恩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与大佛湾第17号、第15号同一题材的画面相似,大佛湾体量更大,人物更多。小佛湾第9号毗卢庵内的柳本尊行化故事图与八大明王,与大佛湾第21号柳本尊行化故事图和第22号十大明王,也是如此。可见蓝本说有它的道理。另有专家则认为:小佛湾为信徒修行、观想、受戒的内院,大佛湾则为向信众宣说教义的外道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这尊南宋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原存于小佛湾,现在摆放于大足石刻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它是智宗大师最早建造的雕像,以之为修行观想的对象,与大师密切相关,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释迦牟尼佛身形与真人仿佛,结跏趺坐于莲台基座上,僧衣如绢似绸,佛像身躯微微前倾,双目下视,身形匀称协调,是大足石刻最为精美的代表作之一。

目前小佛湾正在紧张修缮中,估计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对外开放。希望将来能够重现张澍《前游宝顶山记》《后游宝顶山记》文中之盛况,翘首以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