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联体·抗疫】浙江:大疫面前,医共体如何发挥作用

 濮水新声 2020-08-21

浙江是全国两个全省域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省份之一。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医共体在严格落实“四早”要求,筑牢基层防线,形成闭环管理,最大限度遏制疫情输入和扩散势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准化 防控措施统一部署


1月18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先后制定出台加强社区防控紧急通知、强化疫情防控重点措施工作手册、防控工作指南等。

根据要求,医共体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现防控措施标准化。如东阳市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疫情防控进行统一安排,建立医共体疫情防控院长视频会议制,落实成员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德清县由医共体统一对各成员单位开展诊疗方案、防护用品穿戴等标准化、同质化的培训和操作考核,累计培训考核达7376人次。
自1月24日起,浙江省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基层卫生人员,运用“大数据 网格化”手段参与乡镇、社区组织的重点人群网格化排查,在机场、码头、火车站、客运站、高速路出入口等重点场所开展体温监测和健康筛查,对有发热等相关症状的人员做到详细询问和登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截至3月底,浙江省累计排摸重点人员884.5万人,最多当日摸排达21.7万人。

一盘棋 院感控制落实落细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各地医共体牵头医院为基层成员单位制定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标准流程(SOP),指导成员单位开展标本采集、院感防控、终末消杀等工作。基层成员单位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和院感控制,发现可疑患者,立即就地暂时隔离。

当发现隐性感染病例后,不少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置发热病人过渡病房,对无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先收治发热过渡病房,待排除新冠感染后再收治普通病房,并通过分享给其他牵头医院和基层成员单位,有效防范院内交叉感染。有的地区专门开发“发热患者信息反馈跟踪系统”,覆盖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后居家观察、留观出院和确诊出院病人,相关信息可第一时间通知乡镇政府分管领导和卫生院公卫科长,通过系统安排随访责任医生并短信通知该医生和病人,责任医生还可通过该系统记录该病人居家观察的随访记录,实现对每个发热病人闭环管理。
实践中,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分院面临预检分诊人流量大、院感任务重的情况,医共体牵头医院余杭三院派出院感管理人员驻点指导,针对性解决防控问题。

同作战 扫清疫情防控“死角”


疫情发生后,浙江省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成员单位协同作战,努力做到疫情防控无“死角”。义乌市3家医共体牵头单位专家迅速进驻基层成员单位,重点对医疗救治流程、预检发热门诊规范、就诊患者排查、应急物资储备等开展指导和检查。


家庭医生在疫情期间主动关心签约居民,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途径对签约居民有针对性地推送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信息,提供健康宣教服务。安吉县上墅乡刘家塘村的家庭医生在上门随访时,发现辖区居民彭某出现发热等症状,第一时间就报告了属地基层成员单位,医共体牵头医院立即派出专用救护车接回进行诊疗,从发现发热患者到病人送至牵头医院前后仅花1个小时,三级联动效果明显。

补短板 四举措筑牢“隔离墙”


面对重大疫情,也暴露出基层存在的许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体系脆弱,相关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应急演练实操不足;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不足;基层机构用房建设规划不足,大多没有设立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设置也不规范;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不完善,病人向大医院集中,在大疫情暴发时,基层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前哨”和“关口”作用。
后疫情时代,医共体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首先需要明确功能定位。牵头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牵头医院要降低常见病和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就诊比例,逐步取消普通门诊,将主要资源投入到急危重症的诊治工作中,发挥对基层机构的技术幅射和指导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牵头医院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前哨作用,在一些较大规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发热门诊,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加强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制度落实。在医保政策协同下,让病人先到基层就诊再分诊、精准转诊,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联合抗疫的防控战略格局。
加强整合资源。医共体内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构筑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工作体系,形成服务、责任、管理及利益的共同体。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确保医共体隔离、运输、救治及防控所需设施及资源的及时到位,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防护物资的调配,共筑牢固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防疫墙。
做好培训指导。医共体应加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备战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每年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医共体牵头医院要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要充分发挥防控培训指导作用,对医共体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通过视频讲授、远程会诊等方式,全员培训,反复培训,保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所有人员能认真掌握并熟练应用。同时要建立培训督导和考核制度。
完善网底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建设,建议国家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制,明确最小工作条线单元,明确人员配置要求。加强基层专业公共卫生人员配备,调整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标准。明确保障待遇,以公益性质为主的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应按“养人办事”的原则,财政予以全额保障。对于基层卫生人员普遍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施策,在县域医共体建设框架下,建立起乡村卫生人员培养招聘、管理使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新机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营造人才“招得到、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县域内根据人口、交通及医疗资源分布,确定若干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门诊,在其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哨点诊室,在村级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哨点,在乡村两级建立起传染病防控哨卡。同时加强基层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文:浙江省卫生健康委 胡玲
编辑:孙梦
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
制作:中小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