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数据 |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分析(下)

 昵称71217366 2020-08-21

作者 /彭侃 郎虹晨  编辑 /都欣

在前几天的文章中《独家数据 |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分析(上)》中,影视产业观察基于对2017年卫视收视前50名综艺节目的统计,对其整体收视、平台分布、制播分离及广告招商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在今天的下篇中,将继续对这50档节目的类型题材、拍摄方式、嘉宾构成和创意来源等内容层面进行分析。

1

游戏类、音乐类节目稳居类型榜榜首,新题材节目仍有待开发

2017年TOP50的卫视综艺在题材上可归纳为16类,比2016年新增了舞蹈类和表演类两个类别。其中北京卫视《舞力觉醒》尽管收视和口碑一般,作为新一轮舞蹈类节目的先驱者,踏出了试探性的一步,浙江卫视的《演员的诞生》则在表演这个题材上做出了重要的突破。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以纯粹的表演为题材的综艺很少有成功之作,但《演员的诞生》通过新生代的演员向已成名的演员发起挑战以及影视化拍摄的模式,部分解决了表演这种形式不够外化的问题。

音乐类和游戏类节目作为综艺界的常青树,在题材数量上依旧高居榜首。卫视综艺TOP50中游戏类节目共有9档,其中有8档进入收视率前20名,可见游戏类节目的人气之高。音乐类题材同样有9档节目进入了前50名榜单,其中《中国新歌声》、《跨界歌王》、《歌手》等8档综N代节目是观众的熟面孔,另有一档新晋少儿音乐节目《歌声的翅膀》位居49名。游戏类和音乐类的节目不仅在风靡国内,在国际上也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同时这两种题材的节目普遍有明星加持,模式也较为固定,能够吸引特定的受众,因此收视率比较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生活体验类节目出现了新的分支,《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慢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于之前喧嚣一时的户外游戏类节目而言,这类节目以相对固定场景的生活体验,如经营餐厅、客栈等为主要内容,让习惯了快节奏都市生活的观众们耳目一新,因此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2018年“慢综艺”依旧出现在各大卫视的招商版面,但这股热潮会不会像音乐类、游戏类节目一样长久还有待观察。

国家政策所大力倡导的文化和科学类节目,虽然2017年产量上有了大幅的增长,据统计,2017年共有文化类节目超过50档,科学类节目18档,但卫视收视率前50名的节目中,文化类和科学类的节目均只有两档。高冷的题材如何处理的更加让观众喜闻乐见,仍然是这些“政策倡导”类型综艺面对的最大挑战。

2

演播室节目仍占主流,出现演播室+户外创新形式

在节目的拍摄形式方面,演播室节目仍占据着主流,卫视综艺TOP50中,2017年演播室类节目为29档,占 58%,与2016年持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TOP50的榜单出现两档演播室+户外类型的新型态节目,其中《挑战的法则》采取一期户外任务+一期演播室演出的形式,而《食在囧途》则将棚内脱口秀与棚外真人秀的形式结合,通过场景的转换丰富了节目的层次,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

与此类似的是,近两年欧美和韩国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将户外真人秀与演播室观察结合的方式,现场直播或录播嘉宾在户外的进程,由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对内容进行实时的评论和解说。例如韩国的高收视节目《我家的熊孩子》让明星母亲们聚在演播室里,一起观看她们迟迟不结婚的明星熊孩子们的生活,一边吐槽。而在美国《约会直播秀》里,每期主持人会和两位嘉宾一起在演播室里,品评发生在美国各地的,以隐藏拍摄机拍摄下来的约会现场。

当类型元素的糅合日益成为趋势,拍摄场景演播室+户外的结合或许也会成为未来综艺节目创新的方向之一。

3

节目嘉宾构成仍以明星为主

从综艺节目的嘉宾构成来看,尽管政策近两年大力倡导更多素人节目,业界也普遍声讨明星的高片酬。但从高收视节目来看,还是以明星为主的节目更有潜力。2017年,卫视收视前50位的节目中,有31档节目是以明星嘉宾为主,数量比2016年下降了6档,但仍超过一多半。星素结合以及以素人为主的节目有所增长,但并不是特别明显。

尽管为了顺应广电总局的政策或为了进入黄金档,大部分综艺节目,哪怕是以明星为主的节目也会加入一些素人的元素,以标榜“星素结合”。但令人尴尬的是,在很多标榜星素结合的节目中,素人往往成为了摆设,存在感很弱。真正的星素结合的节目,需要在明星和素人间形成有效的、能碰撞出火花的人物关系。例如素人向明星发起挑战,明星帮助素人完成梦想,抑或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的素人去帮助明星完成任务等。

此外,素人真人秀也是值得业界共同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跳脱明星天价片酬的魔咒。其实从海外的节目发展经验来看,纯素人真人秀同样可以做的很精彩,但需要采用有别于明星真人秀的操作方式。简而言之,素人真人秀的节目主题设定要更具社会性,针对社会问题、特殊社会群体、甚至带有社会实验性质,以激起讨论和共鸣。节目内容设计要更具目标性,让主人公在某些维度发生积极的变化,让节目内容更聚焦,也更具悬念效果。节目选角和拍摄要更加扎实和耐心,往往较明星真人秀周期更长,通过长期跟拍或固定摄像头拍摄积累大量素材,再在剪辑中挖掘出最能打动人的情节。

4

创意来源仍以借鉴成熟模式为主

在广电总局的加强版“限模令”和“限韩”政策的影响下,2017年,几年前每年引进50-60档海外综艺模式的势头戛然而止,中国电视台上直接引进新的海外节目模式已逐渐销声匿迹。很多此前购买了模式版权的节目,也纷纷通过改名和模式微调,既避免了版权纠纷和政策限制,又省掉了一大笔版权费。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以抄袭、模仿为主要创新手段的时代,直到最近几年则逐渐开始尊重知识产权,节目模式市场逐渐形成。但新的政策将使这一市场毁于一旦。本来就不时爆出的节目与海外模式“雷同”的现象,变得更加常见。而且抄袭者,也更加没有负罪感,因为这是在不可抗的政策规定下的“无可奈何”之举。

2017年我国卫视综艺收视率前50的节目中,引进或借鉴海外成熟模式的节目占比54%,比例较2016年稍有下降,但仍超过半数。在白热化的综艺节目市场竞争环境中,以成功的海外节目模式为范本进行模仿无论对播出平台、制作公司抑或广告客户都是一种更加稳妥的选择。

不过也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关注,一是部分综艺节目的研发聘请海外团队的参与进行国际合作。例如《超凡魔术师》在研发中便邀请了曾担任过电影《惊天魔盗团》魔术表演的世界级魔术师Blake Vogt等组成超豪华的顾问团队。《食在囧途》邀请了知名美食节目明星戈登·拉姆齐担任总制片人,而研发总监、研发顾问、灯光设计、舞美设计等也都聘请了英国团队。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山寨之外,国内综艺原创能力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2017年卫视收视前50名的节目中,《熟悉的味道》《超凡魔术师》《演员的诞生》《天生是优我》《诗书中华》等节目还是具备了较强的原创性,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标志性模式特征,其中部分节目甚至具备了向海外输出模式的潜力,这无疑是值得鼓励的好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